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者梁勇
学者梁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518
  • 关注人气:4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找到30多年前的手稿

(2014-09-09 21:33:33)
标签:

历史

文化

教育

分类: 谈古论今
   找到30多年前的手稿    为了撰写燕赵传奇历史文化讲座的稿子,翻箱倒柜,遵照当年的书稿。笔记、卡片。从一堆旧纸箱子里忽然找到了一批电脑写作之前的书稿。那是1989年之前撰写的一批书稿。其中包括《唐代河北道的水利建设成就》论文手稿、战国中山国年表、历史文化名山封龙山历史年表的手稿。虽然没有找到的新的东西,但是找到这些当年的手稿,我很兴奋。尤其是当年认真抄写的史料卡片。非常珍贵。
   在那个没有电脑、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做学问,都是靠资料卡片作为研究的基础。如今看来,那种原始的治学之道,或许正是培植学者学术精神的原始基础。如今电脑普及了,互联网便捷了,我们做学问的成本低多了,本来是一种治学手段的进步,但是任何人类文明的进步都是双刃剑,互联网的普及,负面的作用,就是在北大、清华,造就了一批抄袭论文的教授和博士,就是培养了一大批学者小偷。抄别人的著作和论文,炒成了名校的教授、博导,其实是学术窃贼和流氓。
    看着我的手稿,我很自豪,很自信,很自负,很蔑视北大、清华等等学校的某些学术骗子和学术窃贼、所谓的博士生导师。你一辈子也没学会做学问、做学者、做好人、做教授。给你一万个头衔也是学术孙子。
   中国的国学首先靠的是治学精神和人文睿智的思考。而不是抄袭出来的屁论文的数量。史学思想大师胡如雷先生说过一句名言:有些人一辈子写了很多书,都是抄的。还不如一篇有思想的论文。国学大师不是贫嘴的扯淡明星。
    看看顾颉刚、看看王国维、看看梁思成、看看顾随,读读谭其骧、史念海、陈桥驿,看看黄盛璋,学学戴逸,念一遍李学勤。拜读一下夏鼐……。问一问唐长孺、邓恩铭、胡如雷、张恒寿、王树民、漆俠,真正的史学家,看看你资料卡片,就知道你的学术功底够不够格。
   什么是国学大师,是修养、是积累、是拷问、是在占有资料基础上的思考。是厚积薄发基础上的思想。我在治学的道路上,一直以这些前辈学者的治学精神为楷模,学术真诚是做人的真诚的表征,做人的真诚是治学真诚的基础。我在讲述《石话实说--100个村庄印记》过程中,为了历史的较真,先后写了37篇实实在在的考据学的论文,考证苏丘村子的真正来历、曹植被贬安乡后地望、苍岩山三皇姑真实身份考、苍岩山桥楼殿创建年代靠等等学术课题,言之凿凿。才有学术的得意。
   如今看看当年的手稿,自我欣赏、自我满足、自我欣慰。
   任何成功都是昨天。任何成功的人,都不会躺在昨天的成功簿上陶醉,永远谋划明天。明天的学问很艰苦,明天的学术很辛苦。但是,明天的学问很光明,明天的学术很灿烂。不是抄袭、不是克隆、不是剽窃。才有光明,才有创新。找到30多年前的手稿
            摘录的相关史料的录文
找到30多年前的手稿
              制作的史料卡片
找到30多年前的手稿

找到30多年前的手稿
        根据史料整理的唐代河北道相关统计资料的汇总分析表
找到30多年前的手稿

找到30多年前的手稿



找到30多年前的手稿

找到30多年前的手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