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的印记

标签:
文化历史收藏 |
分类: 谈古论今 |
梁
何为印记?我们民族创造的篆刻拓印,就是最经典的印记。
老朋友王新民先生大作《石家庄100个村庄印记篆刻集》付梓之时,承蒙相邀写个跋,我深感惶恐,然盛情难却,只好从命,写几点感悟,以示祝贺。
“看得见山、走得近水、留得住乡愁”。这不只是一种对故乡的情结、一种乡愫、更是一种文化生态、一种生活方式。新民先生这100多枚村庄印记篆刻,就是这种乡愁、乡愫、乡情的写照,是100村庄艺术的印记。
石家庄广播电视台播出《石话实说---石家庄100个村庄印记》,是一项文化大工程,体现了媒体的社会担当和文化自觉,就是为了留住我们文化根脉,记得住乡愁,记得住深厚的乡情。
摄制组在有关部门单位支持下,通过专家论证、反复遴选,选出石家庄100个魅力乡村,耗时一年多,用演播室电视讲座加实景采访、文献资料的形式,展示了100个乡村的文化魅力、生态美景、人文历史,成为继《石话实说---石家庄100个历史故事》之后又一部地方文化电视专题巨制。承蒙领导抬爱,笔者忝为这个大型文化节目总撰稿和主讲人,和摄制组的同仁们历经四季风雨,终于奉献给观众这100个村庄完美的故事。
电视艺术是综合性的艺术,好看的电视专题节目,要成为经典,必须在舞台美术、讲座艺术、外景拍摄、文献资料等方面做到位,用心做精。而这个记录乡愁的文化节目,烦劳著名篆刻艺术家王新民先生篆刻102枚印章,把百村印记留在艺术里,留在金石中。新民先生精心谋划,用精湛的刀锋为节目增色,为图书添彩,为100个村庄印下历史、留住乡愁。
新民先生是从太行古陉走来的书法篆刻艺术家,长期担任领导职务,勤奋好学、博学多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历广泛,遍访名家,学养深厚。操刀从事篆刻创作,出手不凡,师古而不泥古,勤于探索、善于创新,师从著名篆刻家杜锡瑞先生,并进京拜师学艺,得多位艺术家指点,篆刻技艺日益纯青。这次王先生创作的《100个村庄印记》篆刻集,在深入感悟每个村庄特色基础上,量身定做,恰到好处的反映了每个村的个性和乡情。我们从先生金石刀耕的印记中,可以看得出那山、那水、那乡愁、那乡情,那心愫。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村不在大有印则名。我们寻访这100个村庄,都是具有文化魅力、厚重底蕴、秀美生态和动人故事的村庄,都是留有深厚历史印记和留得住乡愁的村庄。而新民先生100多枚篆刻,正是这100个村庄个性昭然的印记。
希望王新民先生的艺术创作更上层楼,也希望这100多枚带着乡愁、乡情的金石作品成为这座城市、我们的节目、友谊的永恒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