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6日星期一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频道《北方开车》记者采访:
今年义务教育严格按照片区入学,政府采取措施遏制中小学择校现象。
梁勇点评:
家长采取非正当手段为子女选择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是我国教育公共服务发展过程中特殊阶段的怪现象。出现这种不健康的现象,从大里说是因为我国教育体制长期存在的千军万马挤高考积弊的结果。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不惜代价选择“好学校”。
从小里说,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所有家长都希望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所以前些年送礼、批条子,以权择校,如今廉政建设背景下,就是购买学区房择校成为主要渠道。
这种择校的社会危害有二:一是由于家长择校,只能进一步加剧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所谓好学校越来越趋之若鹜,所谓不好学校越来越没信心。生源和教师的双向要素,才是优质教育发展的基础。
危害二,就是择校的取向,在青少年心理上加剧按学校分人等级的观念,加剧某些所谓好学校孩子的优越感,所谓差学校孩子的自卑感,在社会心理学方面产生恶劣的影响。
为了遏制择校风,主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强管理,严格分片。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培植的均等化。今年市政府发布的《基本公共服务行动计划》,强调推动九大服务城乡均等化,就包括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所以要从体制机制上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水平。譬如探索优秀教师轮岗机制,加强义务教育师资培训和教法教案交流,开门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尤其是一些硬件设施很好,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的学校,要励精图治,加强提升教育质量。为改变优质资源垄断的格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