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博物馆日。此前15号,我在山海关参观国家方志馆秦皇岛分馆之后,秦皇岛地方志办公室的孙继胜主任领我参观了一位朋友的私人博物馆。
这才是真正的民间博物馆。 一个民间文化公益志愿者的收藏。
这里有中国浩浩荡荡的来自全国几十个朝代上百个年号的历代文字砖橱窗,这里有近现代书画名家李叔同、虚云禅师、钱松岩、齐白石和政治家们林森、于右任、胡汉民等人的书画真迹,这里有中国四大名砚中的代表性的精品,这里还有流失多年而回归雅室的佛教造像和经幢。







国之瑰宝,藏富于民。这是一个民族文明的基础,也是留住历史记忆的公民责任。如果我们的民族在百年前能有千百个张伯驹、王世襄,那么,会有多少国宝不至于流失海外。又何必让我们子孙后代要看祖宗的国宝需要跑到英伦、美利坚和法兰西呢?
世界博物馆日,我不仅要向镌刻着我们民族文化精神的王懿荣、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顾颉刚、王国维、张伯驹、王世襄一代一代收藏记录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师们致敬,向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和博物馆藏品而奋斗一生的正定文保所樊子林先生致敬,也应该向如今在文化公益博物馆收藏领域为国藏宝的文人雅士们致敬。

如果要是问一下博物馆的管理机构,他们肯定不知道民间博物馆具有如此巨大的潜力。真正到文物部门登基的民间博物馆并没有几处。但是真正的民间博物馆广泛藏富于民间。因为这些民间博物馆的主人不需要政府给予的那微薄的补贴。他们是在靠产业支撑为社会做文化公益事业。

当一个国家社会保证制度逐步完善,大部分公民能够保证养老、社会保险、医疗的基本权益之后,公益事业就需要走向为公民进行精神文化服务的境界,而不再需要捐助贫困病患者(因为不应该是一个国家公民基本保证的生活权益)。民间博物馆就是一种文化公益事业。
在国际上都明白一个道理:各类博物馆多少和质量,是体现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主要指标,也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能力的重要表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最根本的区别,不仅仅是人均收入,更重要的是文化意识和科学素养。而博物馆正是提高国民文化意识和科学素养的基本标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