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博物馆日,我们可以想起一大串铭刻着中华民族文博记忆的名人,张伯驹、王世襄、傅振伦……
而我想起了一位正定的老师,正定县文保所的原所长樊子林先生。他不是名人,也不是泰斗,但他确实我心中永远敬仰的一座山。
正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留下过梁思成、林徽因的身影,这里有刘敦桢先生的足迹。也有罗哲文先生、余秋雨先生的行踪。
樊子林先生是文博界一头老黄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在动乱的时代,正定文保所是一片文化的净土,文物的庇护所。年轻的樊子林把石家庄周边的很多宝贝,收到这里,珍藏起来,为了不使文物遭到破坏,他把封龙山汉碑埋在地下。他是文物保护的布道者,他是文物入库的保护神。他是一个时代文物保护的良心,他是地方学者的苦行者。
我和樊子林先生非亲非故,接触并不多,只是在地方史研究过程中,相互切磋,他在我心中亦师亦友,他从来没有地方保护主义的门户之见,他的学问就像他为人一样豁达磊落、开封包容。我敬重他的师德、敬重他的为人,敬重他的学识和学风。所以,我在很多著作中,不断提到这位为石家庄地区文物保护奉献一生的老人。
2003年12月6日,樊子林先生走了,他走得那么匆忙,又那么平静,从此文博界失去了一位好人。
没当我到正定隆兴寺,都会想起这位老人消瘦的身影,及其他坦诚淡然的微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