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到底 《正太铁路百年前什么样子》
新闻闪回 纪念正太铁路修建110周年之际,省会历史学者、文献收藏家王律收藏了一本法文版《正太铁路》影集中,收录了80幅有关正太铁路沿途清代时的照片,其中石家庄区域的有30幅,填补了石家庄近代历史影像资料的空白。
据进一步考证,连日来本报陆续披露的法文版《正太铁路》影集中,30幅有关石家庄区域的照片内,确有5幅是井陉县珍贵文物的镜头,分别是天长镇古城全景图、三开间木牌坊、显圣寺华塔、凌霄塔、层霄阁。其中,木牌坊、显圣寺华塔、凌霄塔早已荡然无存,天长古镇也远非昔日文物林立的旧貌,唯有层霄阁依旧巍然矗立。
记者特请省会历史学者王律先生解读这5幅文物照片,并请石市社科院研究员,人文学者梁勇进行点评,以飨读者。
■百年前的三开间牌坊。
□本报首席记者
李梓 文/图
最早的天长镇古城“全景图”
【王律解读】
一张百年前井陉县城的全景照片,将天长镇所有文物古迹尽收眼底。从这张照片上能够充分领略到古人对这里地形所做的精辟阐述:“绵河潆于前,陉山踞于后,固关之险控带西南,抱犊之雄延亘东北,上焉藩屏神京,下之保障民社,盖古岩邑也”。
从宋代开始,井陉县城一直在天长镇(建国后才搬至微水新城),古城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如今,古城格局虽大致保存完整,但城墙的西、北两面都有毁坏,西关、南关也早已不存,许多文物建筑都遭到破坏。
【梁勇点评】
图中的天长镇大石桥,是千年古城的重要标志,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但乾隆五十九年东侧六孔被洪水冲毁。嘉庆六年(1801年)再次遭遇洪水,只剩下六孔。民国十八年大石桥才补修完整。这幅照片就是清代大石桥六孔被冲毁时期拍照的,而且还能够看到当时天长镇东城门的门阁建筑。
清朝乡绅官吏在学宫牌坊前合影
【王律解读】
《正太铁路》影集第43页的照片上,站着一排清朝乡绅官吏模样的人,身后还有一个头戴礼帽的洋人挤进来合影。背景是一座两层的大殿和前面的三开间木牌坊。一百年前在县城里有如此规格的建筑,恐怕不是文庙就是城隍庙。如今这几处文物都已残缺不全,虽经局部修复,但那座精美的木牌坊早已无存,再也不能重现当年照片上的风采了。
【梁勇点评】
从照片殿宇建筑形制来看,这应该是井陉学宫的牌坊,牌坊后面的大殿是文庙的大成殿,而非城隍庙建筑。这个众人合影的牌坊,可能是学宫的棂星门旧貌,前面应该是泮池的栏杆。这幅照片最为可贵的是照片中的这些人物,或许里面有学宫里的教谕、廪生。说不定照片中的那两位少年,如今90多岁仍健在。
显圣寺华塔雕塑精美绝伦
【王律解读】
在影集的第45页,有张显圣寺全貌照片。该寺是历史上井陉县最著名的佛寺(为隋文帝下诏所建),与正定大佛寺、西安仙游寺齐名,甚至在中外宗教交往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显圣寺原来还有一处堪称国宝级的金代华塔,昔日曾列入邑之八景中。可惜此塔在1963年8月被洪水冲毁,寺内大部分建筑“文革”中也被毁坏殆尽。幸而法国人在百年前的影集中,保存了寺塔全貌,可以清晰地看到华塔塔身精美绝伦的装饰和雕塑,真是巧夺天工。
【梁勇点评】
显圣寺内的东南建有一座华塔,与正定城广惠寺华塔一样,是我国当时仅存的这类佛教华塔的经典建筑,成为井陉天长古城的重要标志性景观。目前,这里多数建筑都已经残破,大雄宝殿虽经修复,屋顶仍然破陋。
洋人在凌霄塔存照
【王律解读】
井陉县河东村的明代凌霄塔,又称“文笔峰”,曾是井陉历史八大景之一。1966年邢台大地震时,古塔顶上的两层被震塌,1971年所剩的五层也被拆毁。如今人们只能从《正太铁路》影集第47页法国人拍摄的镜头中,回味其雄伟风姿。该塔高约十余丈,登塔可俯瞰井陉全城。《井陉县志》曾记载“每年正月十六日,登塔游人不断,放风筝者,齐居塔前。”初到石家庄的洋人对此十分好奇,也难怪要“立此存照”了。
【梁勇点评】
在历代《井陉县志》中,收录了很多关于登凌霄塔的诗文,其中有赵椿煦在民国十年写下的《重阳凌霄塔登高》。这是此幅法国人拍摄照片后不久的一首诗:“凭高西望暮云遮,绵水屏山各一涯……”。2003年,井陉古城保护和开发列入石家庄市重点工程,复建凌霄塔被列入重点工程之一。
明建层霄阁巍然屹立
【王律解读】
这部影集49页的镜头中,还有一座至今尚存的古建筑——层霄阁。此阁位于井陉县核桃园村,始建于明朝隆庆年间。从这幅照片上可以看到,层霄阁建造得十分精美,斗拱额枋,飞檐翘角。在四周的飞檐翘角上,还别具匠心地各悬挂风铃一个。层霄阁后面是一组古代民居建筑群,是那样完整协调,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梁勇点评】
这座层霄阁建筑巍然屹立,阁下面古驿道上留下的车辙保存完好。遗憾的是,昔日楼阁边的河道,如今已经堆积了很多垃圾,杂草丛生。层霄阁后面那些经典的井陉民居建筑,也大都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失去了百年前那份苍凉、雄伟的感觉,百年前那种“天人合一”的完美图景,也只能在法国人拍摄的照片中享受了。
记者手记
《正太铁路》影集
唤醒的不只是记忆
法国人拍摄的《正太铁路》影集,如今在王律先生的努力下重归故地,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新闻。几天来,栗永、梁勇、王律、李云庆等多位专家学者,先后对这部影集的历史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讲解,认为弥足珍贵。然而,在谈到井陉文物照片时,他们都为其中许多珍贵文物不忍直视的现状而扼腕叹息。
一部影集不仅为我们找回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记忆,也唤起我们对历史的一种责任,更唤起了保护文物的一份历史担当。正如梁勇先生所说的那样,维护文化原生态、保护我们那些经典建筑文化景观,已经成为摆在我们民族面前的一项历史责任。如何在社会发展、城乡进步的时代,留住我们的文化根脉,保护经典建筑的文化生态,值得我们所有华夏子孙思考。
(郑重声明:本报发表的王律收藏正太铁路影集珍贵照片,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