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忙碌并快乐的春节

(2014-02-04 10:07:50)
标签:

财经

分类: 谈古论今

多年了,我过春节都是在忙。今年,报社的同志请我写写今年的春节日记,真的没什么可写啊。

很多人过春节就是休假、要休闲。而我很少在春节休闲,今年尤其修忙。因为三大原因,今年只能坐家过节。

   一是家父去年孟春仙逝,老母亲85岁,我陪母亲过年,做儿子要尽孝。我的母亲做了30多年小学教师,也是我、我弟和我儿的启蒙老师,他老人家虽然没有显赫的头衔,但教书育人、倡德明理、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不说他教过的孩子有多少后来成了大校、教授,我们家两代四个男儿,一个博士、一个研究员、一个留学硕士、一个学士,都有她老人家启蒙之功和德育之教。可是他老人家很少出远门,坐车晕、坐船吐,在家过年、守着儿孙是她最大的幸福,所以“父母在,不远游”,今年在家陪母亲过年。

   二是,春节前我儿喜得千金。我当爷爷了。老伴不仅给母亲做好吃的,还要伺候儿媳的“月子”。

   其三,是我忙春的不能推辞的一件事。就是我担任总撰稿并主讲的一档广播节目。河北旅游文化广播的《燕赵传奇》500集本土文化节目。春节期间完成300集三大系列的播出,一过春节,下一个100集的系列就要开讲。我要在春节期间先写出30集的讲稿,一上班交给编辑班子,编辑修订,准备录制。所以,春节不能休闲,只能修忙。

另外,我在春节前,应河北广播电台经济频道《北方开车》的邀请,录制了8期《梁勇话年俗》文化节目,每天早上陪大家一起说年俗。而且春节期间我们《燕赵传奇》广播节目,也是我给大家讲《民俗文化》的节俗传统。每天半小时,把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说一遍。这些节目都在节前忙乎录制的。节日期间编辑们剪辑配乐播出。

不过,我既然讲了节俗,还是很尊重传统民俗的。

春节前,我给老母亲送了一件很珍贵的礼物,一根紫檀的寿星手杖,紫红颜色,象征紫气东来,寿比南山。老母亲看着就高兴。

除夕,我们全家老少都到我的小家包饺子、吃年夜饭。在家包饺子是传统春节一个重要仪式,也是增进家庭和睦亲情的氛围。所以我坚持在家包大年饺子、吃年夜饭。尽管燃放鞭炮噪音很乱,尽管每年春晚有很多人吐槽,但春晚节目全国人民还都在看,我们也一样,举家吃饺子,看春晚,评节目,发感慨。当然,我家今年春节最高兴的事,是四世同堂,我母亲给曾孙女发红包,看婴儿笑,擦婴儿尿,给婴儿拍照,全家人笑。

初一一早,我陪着母亲回故里,我家故里城中村已盖上高楼,母亲是我们这个大家族最高长辈的老祖宗了,家族侄孙、曾孙一大群,拜年的有几百人。所以,要回家接收家族的祝福。我们兄弟带着儿子到村上灵堂给亡父祭灵。村上的灵堂门前,人头攒动,都是按照风俗祭灵的人,不少家族在门前燃放鞭炮,一时间鞭炮碎屑铺满地,形成厚厚的一大批垃圾。

祭灵仪式结束,老家的拜年也礼成,我就陪母亲回我家了。

初二按说是给岳父母拜年,因为我岳父母都已仙逝多年了,所以,初二我就在家整理讲稿了,从南越王赵佗,到元代外交家赵良弼,从大清顾命大臣魏裔介,到道光平定新疆叛乱的民族英雄郭继昌,我要发掘他们的诚义故事,纳入《燕赵传奇·诚义文化》系列100集故事中,初三本来打算陪着母亲到沕沕水观冰瀑的,但雾霾严重,行车不便,老人家晕车,就免了。初四天气放晴了,但大风降温了。本想陪母亲看正定庙会,她老人家知道我很忙,也就不去了,所以,我就坐家当作家了,“写吧,忙吧!在家很好!”这就是我的母亲。她理解儿子,30年前我有了儿子,老人家为支持儿子做学问、干事业,她主动带孩子,所以,我儿今年已而立,我管得很少,小时候都是我母亲教育、辅导,送去接回,喂吃喂喝。晒太阳、教儿歌。如今该我们尽孝了,她却年迈了,愿意呆在家里,听我的广播节目,看我的电视讲座。

遵母命,干事业,春节就坐家,忙乎春节后的节目。这就是马年大吉。新春的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