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体检。单位组织的体检是4月份,结果我忙的忘了,人家一直催,不得不去。不错,今天下小雨,体检人少。路上,我的好朋友给我打电话,对燕赵传奇稿子一些内容提出意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郭西昌总编导说的错别字。打字的笔误。诸如郭圣通的名字误为郭胜通了。关于郭圣通父亲郭昌后裔,在藁城市南周卦聚居的历史,我把南周卦,误为“北周卦”了。另外,就是郭圣通郭家与刘海庄的传说有关。我们没说透。出版过程中我们可以稍作调整。
由此,我想起一件编著《石家庄通史·古代卷》最遗憾的学术问题。就是关于定武本《兰亭序》表述中的错误。
在栾城县地方志历来的成果中,记载从乏马(杀胡林)出土的定武本《兰亭序》,最后是“北宋定州刺史宋景文发现了丢在栾城县杀胡林的欧阳询《兰亭序》刻石,于是弄到定州如何如何”。
很多河北省的地方志书,都是如此相互转录。我受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委托,在负责编著《石家庄通史·古代卷》的时候,也没有深入考究,就转录了这段历史。
结果,我在石家庄电视台主讲《石话实说》的时候,讲到这段历史真相。不得不较真了,就做了一些深入研究,查阅了欧阳修的《集古录》、《集古录目》、翻阅了《宋史》等相关文献。一下子腋下出汗了。
原来栾城人说的那个“宋景文”,会不会就是北宋的大学者宋祁呢?他谥号“景文公”、“宋景文公”就是欧阳修的学术伙伴,一起编著《新唐书》、《新五代史》的总纂官。我一下子恍然大悟啊。仔细一查,果不其然, 当时宋祁正好在定州出任的官职是“知定武军”。韩琦也做过这个官的。
这事,太滑稽了。我觉得惭愧不已。所以,在主讲《石话实说》的时候为此,夜不能寐。翻过了,我把《石家庄通史·古代卷》我又好好审阅一遍,还是发现了另外一些错误,比如照片说明中“东垣-真定古城建筑构件”误为“建筑构建”。
借着郭庆华先生的提示,我在此申明,包括我主编的《石家庄通史·古代卷》以及以前,包括我参与编写的《石家庄风物志》、《石家庄历史文化精华》、《石家庄城市发展史》、《河北城市发展史》等所有著作和省内地方志出版的县志、文章中,凡涉及到从栾城乏马(杀胡林)发现的定武本《兰亭序》历史的表述,写到北宋的“宋景文”的都是错误的。我在《石话实说---石家庄100个历史故事》中对此作了甄别。是宋祁宋景文公,委屈了北宋伟大的学者宋景文公。很抱歉。特此声明,以还原历史本真。
做学问真的不能人云亦云。还得靠自己扎扎实实考据明白。说出来站得住。千万不能再把宋祁老大人这类事情弄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