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提赵云等名人故里之争

标签:
文化 |
分类: 谈古论今 |
当年赵云故里之争,我拒绝多家媒体采访。如今读者重提此事,我不得不说。不想说的真话,其中自有我的难言之隐。如今时过境迁,消遣一下吧。
我在河北青年报推出的《古城寻访系列》登出元氏常山故城以后,有读者打电话,有的发邮件提出问题。还有元氏读者写信给报社记者。重提赵云故里之争的真相。我不得不回答。
当年,元氏、临城与正定争抢赵云故里之争的时候,我和文化厅老厅长李九元先生一起到正定出席赵云庙的会议。老人家问我赵云故里之争,究竟能不能说出个真理儿?我把其中的真相和学问简单汇报。他要我即可写个东西。说说历史真相。我说因为参与此事的元氏、临城、正定各家的主力,都是我的好朋友。说真话伤人。何必呢?其实我在十五年前的《石家庄日报》上就写过了《赵云故里在哪里?》文章。那是为了学问。如今人家是为了名气。我不掺和这类事。
如今,面对读者的真诚,我破了戒。说说真话。
于是我对元氏热心读者提出的问题回复如下:
这就是历史上真正的赵云故里的真相。而且从陈寿记载的《三国志·蜀志》刘备、公孙瓒、张燕之间的事件和原籍分析,赵云投奔公孙瓒与他的同乡张燕领导的黑山军加入公孙瓒的队伍有关。
而且一千多年来,对于赵云是真定人,历史学领域从来没有学界的争议。甚至清朝的乾嘉学派,几乎对历史上一系列名人背景反复考证,从来没有对赵云故里提起过争议。不过当时真定治所在今长安区东古城。而与现在的正定县城没有任何关系。甚至在汉三国时期到北朝时期,今正定城这一带的滹沱河以北地盘,不属于真定县,而属于九门县。《魏书·地形志》明确记载“九门县,有安乐垒。”就是说,今正定城这一带,创建安乐垒的时代,一直属于九门县。
可见,赵云故里既不是元氏,更不会是临城,也不是现在的正定城,而是石家庄市东古城这一带的真定城及其周边。肯定不是滹沱河以北的地方。
这真话说出来,元氏、临城、正定,我的朋友们都不高兴。但这是真实的历史。
2、孔明故里有襄樊与南阳之争,虽然史学家已下结论,被否方心里难平,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诸葛亮故里,原籍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学术界没争议。但他躬耕南阳的地望,历来争论不休。其实也不是什么学术问题,核心是名人带来的利益之争。地方争名人说明认识到到名人的价值。这是文化上的进步。但历史真相只有一个。因此,地方上争抢名人的事情,很少严肃的历史学考证的学术问题。譬如所谓的五地关于曹雪芹故里之争,实际上是地方上的炒作。几乎没有任何学术内涵。因为各地他们举证的关于曹雪芹故里的说法,实际上是曹雪芹的不同辈分的祖宗的故里问题,曹雪芹的祖宗的祖父的祖父,在辽宁铁岭,曹雪芹祖父曹寅,祖籍在河北丰润,还有遗址。这都是史实。但是曹雪芹的祖父进了北京,入了正白旗。所以曹雪芹是正白旗人,他祖父曹寅的足迹是丰润。在追溯几十代,曹寅的祖宗的祖宗的祖宗是北宋开国大将曹彬,祖籍是灵寿县城边。这些跟曹雪芹故里有关系吗?这些事情要是说开了,争得是什么?真的这些热闹实在不是学术。因此除了像红学家周汝昌这样爱凑热闹的人乐于参与这类事情之外。真正做学问的历史学家都不屑关注这类无聊的事情。因为不是历史学的学术问题。其中几乎没有学问可说,只为热闹。我们就好就当成茶余饭后的一种热闹看看而已。
3、元氏城、正定成谁为前?是否属一国?它们之间谁领导谁?正定何年成府?
东古城村东东垣真定故城遗址及其出土的汉代宫署建筑的回纹方砖。
后来,汉高祖刘邦灭陈豨的翌年,公元前197年改名真定。对此,历代正史地理志都有明确记载。没争议。
元氏城最早的记载是赵惠文王长子、孝成王长兄公子元封邑,故名“元氏”。
《史记·赵世家》中记载:赵孝成王十一年(公元前255年),“城元氏、县上元”。即筑元氏城,置上元县。这是关于元氏城创建的确切年代。 比东垣城至少要晚了50年左右。
按照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的论断,以及很多秦史专家考证,秦朝东垣为恒山郡治所,管辖元氏、曲阳、东垣等十几个县。秦末张耳、陈馀征战过程中,这座恒山郡城屡屡出现的正史中《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史记·高帝本纪》、《史记·张丞相苍传》都有记载。
西汉三年以后,汉王朝的势力占领我们这一带,重置恒山郡。这时恒山郡治所元氏(今元氏故城)管辖东垣县。汉文帝即位,因避讳帝名,改恒山为常山,恒山郡为常山郡。三国魏常山郡治所北迁真定(今东古城)。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在公元398年登常山郡城(今东古城),北望安乐垒,嘉其美名,遂迁郡治于此。安乐垒就是今正定城。当时安乐垒属于九门县辖地。北齐下曲阳人(今晋州)魏收编纂的《魏书·地形志》记载:九门有安乐垒。说明当时安乐垒这一带的滹沱河以北属于九门县(今藁城市九门)。
读者的题外话:
千古英雄赵云,在正定城西门外的赵云石雕像太小,不能反映将领风范。如果不是题字标明,很难认定石像雕塑是赵云。
正定常山公园内着一尊赵云雕塑是比较好的一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