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燕赵文化史编委会的杜荣泉先生和胡可夫学兄,找我一起小酌。商议十年前编著的《燕赵文化史》丛书出版事宜。
这套丛书共计十本,我负责编著的《秦汉卷》,2002年启动,我在2004年4月完成了初稿,送交编委会。
由于总是换省长,所以,这套书一拖再拖。2004年没有写完书稿的学者们,都没信心了,都去干其他事情了。我从2008年就开始玩电视了,写讲座稿,写纪录片。
不过,这套从事虽然没能出版,但是2009年中央文史研究馆、国务院参事室组织编著《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每个省区一卷。河北卷编写过程中,河北省政府参事室和文史馆的二位处长找我商议、谋划,我首先举荐《燕赵文化史》负责人,我的学兄孙继民副院长。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现有的稿子进行整合修改、完善,这类的书稿应该很快就能完成。但是实际上还是用了三四年。
在策划、组织编写《燕赵文化史》过程中,我提出了很多建议和策划思路。其中一开始我就坚持两点:第一点每一卷最好有一个导论,把这一卷中重要的学术思想和解决的学术问题以及创新点,写出来,提高文化史的学术性和思想性。这是学术著作最见功力的东西。当时编委会没有同意,这次修改要求都增加一个《导言》,基本是我的建议的意思。
第二点,每一卷后面附录这一时期的名人小传。补充正文的不足。把每位作者对这一时期名人研究的成果展示一下。当时编委会同意了我的建议。而这次修改接受出版社的意见,删掉了。但是,这些名人的业绩、对名人的研究成果,还是要充实到正文中。这也许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我接受了。
看来,我还得把这件9年前的未出版的书稿整理一次,修改完善一些内容。
这一周,既要录制燕赵传奇泥河湾专题讲座的节目。又要到赵县参加《天下赵州》纪录片拍摄的座谈会,还要开始修改《燕赵文化史·秦汉卷》这16万字的书稿。我还想孝敬老母亲,到海南度假。真不知道如何才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