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者梁勇
学者梁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080
  • 关注人气:4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度行纪2 中国学院访法舫

(2013-01-18 20:45:37)
标签:

文化

2013年1月10日星期四

   昨天半夜入住印度加尔各答。今天一早起床,乘车四个小时,到距离加尔各答230公里的和平乡,拜谒泰戈尔大学中国学院。采访了中国学院院长阿维杰特博士。讲述了中国学院创建的历史和法舫法师在该学院的讲学研究活动。

   印度的公路比较落后,很少高速公路,国道和邦之间的道路,都很拥挤。也很乱。但是,虽然车流如织,人口很多,但是紊乱中自有一种秩序,车多到不堵车,人多而不斗殴。一种混乱中难得的社会秩序,我们不知道是如何平和运转。

   我们不是来研究印度社会的,所以, 乘车到和平乡小镇。拜谒一个伟大的灵魂闪光的印记。

   泰戈尔国际大学中国学院是民国26年由泰戈尔与近代中印文化交流的先驱谭云山先生联合创办的,在学院大楼内墙的顶部写着当年办学的宗旨: “本院使命  研究中印学术  讲诵中印文化  融洽中印感情  联合中印民族  创造人类和平  促进世界大同  云山敬书
印度行纪2 <wbr>中国学院访法舫

 

大概有三个多月了,我一直代表摄制组与该学院的阿维杰特院长联系,希望通过他的工作,寻找法舫法师当年留在这里的遗迹和遗物。阿维杰特博士是在中国多年留学的一位汉学家,多年非常虔诚地研究中印文化交流历史,多次访问中国,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汉语。

 我们一行六人,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颠簸,来到和平乡。已经11:40.我们本想先吃点饭、喝喝水再去中国学院。但是印度的生活习惯是早上9点以后吃早餐,下午2点以后吃午餐,晚上10点以后吃晚餐。我们尊重当地的习惯,11:50赶到中国学院。

这是一处掩映在绿树藤萝之中的牙黄色的建筑群。这是一座中印友谊的伟大学院。上个世纪40年代法舫法师受太虚大师的委派,到这里研习巴利文佛经。后来辗转到了锡兰大学(今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讲学步道,并联络南亚的佛教界领袖,为太虚大师创办中国佛教大学做准备。1946年承蒙泰戈尔和谭云山居士的盛情邀请,法舫法师再次来到中国学院,研究佛教经典,并在这里留下了很多笔记和文献。

佛教讲究机缘,我们历史唯物主义者相信机遇。为了保证我们这次拍摄法舫法师的遗踪遗物的工作顺利进行。阿维杰特院长四处物色能够读懂古典汉语的人才,寻找我们想要的文献。

正好,来到该学院帮助整理中国文献的云南大学图书馆的周东亮博士,接受了这个任务,他能够读懂繁体汉字和古代佛教文化,正在中国学院整理古籍文献,并进行分类编辑索引。他年轻而富有历史责任感,治学严谨,勤奋好学。能够熟练的阅读繁体汉字文献,为该学院的文献整理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工作期间,他得知我们拍摄法舫法师的讯息,积极研究法舫法师的学问,寻找与法舫法师有关的文献,他在中国学院创始人谭云山先生的办公室,发现了谭先生收藏的法舫法师的若干部著述,而且上面都留下了法舫法师亲笔题字。

印度行纪2 <wbr>中国学院访法舫

《太行古陉》纪录片总编导郭西昌与泰戈尔国际大学中国学院院长阿维杰特、中国学者周东亮博士研究法舫法师留下的文献

 印度行纪2 <wbr>中国学院访法舫

     中国学院创建20周年之际,泰戈尔邀请徐悲鸿大师参与创作的一幅主题壁画。

     两侧是谭云山先生亲笔题写的篆书联:降伏一切魔道,证得无上菩提。

 

    我们来到这里,拍摄了中国学院的外景,拍摄了这里收藏的法舫法师留下的六种著作。最委婉珍贵的是这六种法舫法师的著述,都留下了法舫法师的亲笔题字,分别僧送云山先生、徐梵澄大师和其他印度佛教名人。

印度行纪2 <wbr>中国学院访法舫

这是一次成功的采访,也是一次难得的旅程。

赋诗一首:

《泰戈尔大学中国学院访法舫法师遗踪》

和平小镇天竺风,中国学院听书声。

云山筹资创伟业,文化交流融深情。

泰翁传书邀法舫,著书译经会高僧。

恩来墨宝今犹在,大师音容化劲松。

 印度行纪2 <wbr>中国学院访法舫

印度行纪2 <wbr>中国学院访法舫





印度行纪2 <wbr>中国学院访法舫

印度行纪2 <wbr>中国学院访法舫



印度行纪2 <wbr>中国学院访法舫

印度行纪2 <wbr>中国学院访法舫

印度行纪2 <wbr>中国学院访法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