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话实说45  契丹反目灭后晋,杜威叛晋成国贼

(2012-11-25 11:34:39)
标签:

文化

 

   今天,我们说说契丹灭后晋与我们石家庄有关的两大事件:一是真定中渡桥之战,二是辽太宗耶律德光死在栾城县的乏马。

    我们先从栾城县的乏马说起。 乏马,位于栾城县北古驿道东边,是古代一个递铺,听这名字,就让人想起“人困马乏”的成语。确实,这名字,就是因为驿站快马跑到这里筋疲力尽,所以名乏马铺。

这地方还有一个名字,叫杀胡林。这个名字更充满神秘色彩。那么,在这里发生过什么神秘的故事呢?

话说公元943年,辽太宗兴兵南下,发动了灭后晋的战争。真定人汉奸赵延寿作为前锋,接连攻占石家庄市这一带恒州的九县,进逼邢台。辽太宗率契丹大军随后,在元氏建牙帐,就是他的行营。契丹兵和赵延寿的汉兵烧杀抢掠。拉开了灭晋战争的大幕。

后晋石敬瑭不是出卖了云燕十六州,当了契丹的儿皇帝,受到契丹的保护吗?如今契丹为什么灭晋呢?

这是因为,公元942年,那个卖国的石敬瑭死了,他侄子石重贵即位,史称“晋出帝”。石重贵和他卖国叔叔石敬瑭相比,还稍微有点民族自尊,他当上皇帝后,决心不做契丹的藩臣,对契丹皇帝 “称孙不称臣”。

而赵延寿时刻幻想取代石敬瑭,到中原当个儿皇帝。于是,借机就到辽太宗那里挑拨是非:“这个石重贵不先禀报就擅自继承帝位,应该出兵征讨,灭了他”。

辽太宗耶律德光搁不住这个汉奸的挑唆,趁着后晋发生严重旱灾。就趁火打劫,以赵延寿为前锋官,分兵南下,许诺如赵延寿灭后晋,就让他为皇帝。一心想当儿皇帝的赵延寿竭尽全力,率军攻占了真定、赵州、清河,进兵邺城。被辽太宗授以魏博节度使,封魏王。

结果,这个汉奸带领辽兵南下五个多月,受到后晋军民顽强抗击,最后无法站稳脚跟,只好退兵。

一年后,赵延寿再次鼓动辽太宗兴兵南下。

后晋出兵北上,抗击契丹。辽太宗耶律德光准备在河北平原发挥骑兵优势,歼灭后晋军队。双方在无极、安国一带进行大战。让耶律德光没有想到的是,后晋将士决不愿做亡国奴,他们个个奋勇,后晋用步兵与契丹的骑兵正面作战,再利用骑兵横冲契丹兵阵,大败契丹兵。耶律德光北退十余里,后晋将士奋勇追击。辽兵丢掉辎重,四处逃窜。耶律德光的战马在溃逃时摔死,他本人险些成为晋军的俘虏,抢了一头骆驮换上士兵衣服,狼狈逃回幽州。

辽太宗这次战败后,知道后晋将士的战斗力。不敢正面攻击。又是赵延寿这个汉奸出主意,使用诈降术,故意传言赵延寿和瀛洲刺史准备归降后晋,以此麻痹后晋的君臣。

导读一:

兵不厌诈,诱降计究竟如何施展?

两军对垒,杜重威因何不战自乱?

胜券在握,王清却为何命丧黄泉?

石话实说,梁勇来说。

 

上回我们说过,杜重威是后晋的大将,率兵灭了安重荣。镇守真定,不仅尽收安重荣私财和真定府库的财产,而且“重敛于民,税外加赋”,恒州的官吏和百姓倍受疾苦。他的贪婪,使得恒赵诸州“境内凋敝,十室九空。”真定百姓恨透了这个贪官。

石重贵当上皇帝,让他到邺城带兵。为避讳“重”字,他改名杜威。

杜威听说赵延寿等汉族官吏想归降后晋,就给赵延寿和瀛洲刺史写信,得到赵延寿诈降的回信。杜威和后晋朝廷都信以为真。石重贵委任杜威为北面行营都指挥使,发兵北上,试图与赵延寿等人里应外合,一举灭辽。

辽太宗听说杜威出兵,非常欣喜。

为什么他高兴呢?因为他用汉将诈降的阴谋就要得逞。十一月,耶律德光和赵延寿率兵南下,到达赵延寿家乡真定城外。

在这里,就要发生一场大战,中渡桥之战。

杜威率后晋兵抵达滹沱河南。两军隔河对峙。

恒州城南滹沱河上的中度桥,就是现在子龙大桥的位置,是直通真定城南门的交通要道。辽兵先一步占领中度桥,后晋军前锋骑兵争夺,辽兵把中渡桥给烧了。

当时,后晋一员大将率兵守在真定城里,滹沱河南面有杜威军队进攻,辽兵背后面临城内后晋军队的威胁。将领们向杜威献计:“我们离恒州这么近,如用三股木架在水中,很快可以架桥,和城里将士南北夹击,夜里袭击辽兵营寨,必能取胜”。这无疑是一个克敌制胜的良策,晋军将士们都要出战。可是杜威却不采纳。

耶律德光一看杜威按兵不动,知道他等着赵延寿发兵内应。于是抓住战机,派辽将率数百骑,绕到晋军背后,夺取了栾城,并在俘虏的脸上刺字“奉敕不杀”,逼迫他们沿着晋军运粮的驿道南逃,运输军粮的晋军将士在道上遇见这些俘虏,都丢弃运粮车马四处惊逃,晋军的军粮运输线崩溃。

在杜威坐失战机的时候,一位民族英雄请缨出战。

这人叫王清,河北曲周县人,少年时就勇敢敦厚。后投奔后唐明宗李嗣源,成为一员战将,他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在后晋王朝任奉国军都指挥使。

杜威率领晋军与辽兵在滹沱河对峙十天, 53岁的王清看着杜威,像个缩头乌龟,不敢出战,就主动请求率步卒两千人,过河攻击辽兵,与真定城里的晋军南北夹击。杜威只好同意。

王清率二千步卒涉水渡河,与辽兵苦战。由于渡河兵力太少,屡次请求援兵,杜威却隔河旁观,不发一兵一卒,城内的晋军没有得到杜威命令,也不敢出击。王清身先士卒,奋战到天黑,辽兵源源不断增援,王清及部卒在辽兵轮番进攻下,全部战死,在滹沱河畔留下了悲壮的英魂。

王清战死中渡桥,双方的战局将会如何?晋军的主帅杜威将如何处置呢?

身为晋军主帅的杜威,发现赵延寿原来是诈降,而且受到辽太宗重用,可能要当皇帝,于是他也想临阵投降,趁机替代石重贵,自己当个儿皇帝。

他派心腹到契丹牙帐,一求投降,二求称帝。耶律德光回信说:赵延寿在中原威望太浅。如果你能投降,就应该让你当皇帝。”杜威大喜过望,率全军卖国投降。

杜威召集诸将,出示降表,要将领们签名。将领们都感到惊愕。明明可以取胜,为什么要投降?但在杜威威逼下,不得不听命。

导读二:

战前出阵,众将士究竟为何失声痛哭?

后晋灭亡,杜重威能否顺利登基做主?

兔死狗烹,赵延寿到底走上哪条绝路?

石话实说,梁勇来说。

 

当天,杜威命所有将士出阵,军士们个个踊跃,以为终于要出战契丹,为王清报仇。结果杜威宣布投降。“军士们都失声痛哭,声震原野” 。后晋广大士卒都不愿投降,但却被无能又无耻的杜威解除武装。

这其中有一位真定义士叫皇甫遇,在抗辽的历次征战中英勇拼杀,被后晋封为宰相。杜威降辽,皇甫遇大骂汉奸,誓死不降,契丹人挟持他南下,到了赵县,他割喉自杀,表现出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与赵延寿相比,真是泰山鸿毛之别啊!

杜威降辽后,引辽太宗率兵进入恒州城。

耶律德光把收缴的后晋军队的武器装备、铠甲数百万,放在真定城,然后带着缴获的战马数万匹北归幽州。让杜威、赵延寿等汉奸配合辽兵南下,直取大梁,晋出帝被迫投降,受尽凌辱,死于964年,时年51岁。后晋灭亡。

公元947年正月,耶律德光改契丹为辽,升真定府为中京。

因为辽太宗曾经答应过让赵延寿、杜威做中原皇帝,但真的灭了后晋,辽太宗又蔑视这些汉奸,所以不可能向他们兑现让他们当皇帝的承诺,而是给杜重威封了个太傅虚衔,让他驻守邺地。

而对赵延寿说,汉军都统统归你统领。赵延寿到了杜威兵营。杜威奴颜婢膝。

耶律德光让秘书起草一份给赵延寿封官进爵的诏书,秘书写道:委任赵延寿为中京留守、大丞相、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辽太宗涂掉了“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只剩下“中京留守、大丞相”。不让他总管中外军事。

辽太宗占据了邺城、开封,烧杀抢掠,激起大河南北人民的奋勇抗击。各地抗辽武装纷纷崛起,多者数万人,少则千百人,攻破州县,斩杀辽置官吏。有力的打击了契丹的统治势力,对辽太宗产生了巨大的震慑。

辽太宗不敢久居大梁,就携带他抢掠的大量珍宝文物、工匠、宫女、率领辽兵北返。在河南安阳制造了野蛮的大屠杀。

辽太宗在赵延寿等人的护卫下,从开封北归,因杀戮甚多,罪孽深重,到了栾城的乏马,暴病死在馆舍中。当地民众得知,欣喜万分,从此将这里称为“杀胡林”。就是这个胡人该死的地方。

耶律德光死后,辽朝的蕃汉贵族各怀异志,争权夺势,大批宫女逃跑。辽朝的大臣兵将们争抢从汴京抢夺的珍宝。但是有一件宝贝因为太沉重,没人要了,就被扔在这里。

什么宝贝?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要从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说起,

王羲之被后世尊为“书圣”,他的《兰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为我们真定少年英烈颜季明写的《祭侄文稿》是第二行书。

唐太宗李世民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的弟子手中得到了《兰亭集序》真迹。就让大臣冯承素、欧阳询、褚遂良等名人临摹。欧阳询临得最逼真,唐太宗最喜爱,就让石匠刻成石碑放在宫中,并把拓片分赐亲贵近臣,这就是后来的“定武本”《兰亭序》。其他人所临的也刻石,尤其是冯承素的摹本后来存到国子监,所以称为“国子监本”。唐太宗死后,据说把《兰亭集序》真迹殉葬,自此,世上只有欧阳询临的刻石最为珍贵。

          导读三:

明珠投暗,兰亭序石刻为何被弃野外?

意外偶得,究竟是谁又将它偷偷掩埋?

知音难觅,国宝能否重见天日传百代?

石话实说,梁勇来说。

 

朱温篡位后,把欧阳询所摹《兰亭序》刻石运到汴京。辽太宗占了开封后,携带着包括欧阳询临《兰亭序》刻石在内的珍宝北逃,到栾城乏马,他死了。辽兵在仓惶中,把大批辎重和这块沉重的刻石丢在这里。弃之于荒野。

转眼到了北宋庆历中,有个栾城人叫李学究在杀胡林偶然发现了这块刻石,带回家中,靠着卖这块刻石的拓片混日子。后来北宋名臣韩琦的女婿从李学究手中买了拓本,给岳父韩琦看了,韩琦到真定出任知成德军,就找到栾城,要看看这块国宝。结果这个李学究很小气,他怕官府收去,就把这块刻石给埋了。

李学究死了以后,他儿子又把这可是刨出来,就到处卖拓片,每本必千钱。后来李学究儿子不争气,欠了官府的钱还不起,而当时大学者宋祁正在定州做定武太守,看到这块珍贵刻石,就出钱替李学究的儿子还债,把这刻石藏在定州的官府里,使这一稀世珍品重见天日。因为这块临摹 《兰亭序》刻石存在定武,就被命名为“定武本”。这是宋景文公宋祁在河北干的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这块珍贵的石刻我们暂时说到这,下面我们接着说死在栾城乏马的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死后,赵延寿发现他这尸体的价值。可以为自己狐假虎威。于是他把辽太宗的尸体剖腹,用盐填充,以防腐烂。这还是个技术活。当地百姓称之为“盐尸”。赵延寿载着耶律德光的盐尸,进了真定城。

这与当年秦始皇腐尸过井陉有一比。

赵延寿到了真定城,就到了自己故乡,他自称受辽太宗遗诏,权知南朝政事,还是企图自立为帝。但耶律德光的大哥、永康王耶律兀欲,早就控制了真定城各门和兵器库,对赵延寿早有戒备,赵延寿自以为手握兵权,掌握汉兵万余人,企图专权。结果,耶律兀欲连夜抓捕了赵延寿及其亲信,耶律兀欲当上皇帝,就是辽世宗,他把俘虏的后晋文武百官及士卒全部留在真定。以真定为中京,然后率兵北归,由此,真定成为辽统治中原的临时政治、军事中心。

那么,这个汉奸赵延寿结局如何?

他被辽世宗押送契丹,与他卖国求荣的养父赵德钧一样客死他乡,成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汉奸,千古罪人。

那么,另一个汉奸杜重威的结局如何呢?

辽兵撤走后,五代时期的第四个王朝后汉高祖刘知远进攻邺城。要招降杜重威,拜他为太尉,而杜重威知道自己罪孽深重,民愤极大,不敢投降,所以固守城池不敢出。后汉多次攻打,久攻不下,最后,杜重威粮草用尽,被迫投降。

这正是:

  后晋国贼杜重威,引狼入室贪富贵。

  耶律德光死乏马,兰亭刻石失而归

那么,这个杜重威被迫投降之后,后汉王朝将如何处置他呢?杜重威的下场如何呢?我们下次再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