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话实说第九 义士流亡藏宋城,秦皇遗魂过井陉。
(2012-09-23 15:21:39)
标签:
文化 |
在秦始皇灭六国后,六国遗民反抗秦始皇的秘密活动一直延续。其中燕国义士高渐离,就流亡于宋子县城,寻机刺史秦始皇。
那么,高渐离的刺秦活动能够成功吗?
今天,我们就两个故事,一个是高渐离反抗暴秦的故事,发生在赵县东北的宋城。
另一个故事,就是秦始皇死后,赵高策划的一场阴谋。
今天要说的主要是高渐离、秦始皇和赵高这三个人物。
第一个故事发生的地方宋子城,在赵县东北边缘宋城村,这是一座战国至隋朝绵延千年的重要城垣。兴起于战国时期,原来属于中山国,后归赵国。
这座宋子城曾经是燕南赵北的边界之城。公元前254年,燕王喜派遣大将出使赵国,以五百金为赵王送酒,刺探赵国的军事实力。这个大将回到燕国之后,向燕王喜复命。他认为,赵国的健壮者都在长平之战中北秦军坑杀了,剩下的幼孤还没有长成壮年,力主伐赵。燕王喜出兵六十万,战车两千乘。亲自率军到达宋子,赵国名将廉颇出兵迎击。大败燕军,追击五百余里。这就是著名的燕赵宋子之战。
至今,宋子城还保留着部分城垣遗址,城垣遗址附近保留着一系列战国到汉代的墓葬封土。显示出这座古城悠久的历史。
第一个故事的主角,就是高渐离,燕国人,是荆轲的好友。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
荆轲与燕国的狗屠夫和擅长击筑的高渐离交上了朋友。荆轲喜好喝酒,整天与狗屠夫、高渐离一起在街市喝酒,高渐离为他们击筑,有点像当今歌厅的乐手,为酒徒们伴奏。荆轲带着亡国的悲愤,和着乐声唱歌,唱着唱着就哭起来了
高渐离被后世认为是反抗秦始皇的真正英雄,矢志不渝的坚持反抗暴秦。当代历史学家、文学大家郭沫若先生曾经创作了话剧《高渐离》,反映高渐离反抗秦始皇的历程。
那么,这个高渐离为何流亡到宋子呢?
高渐离擅长击筑。这是史藉中明确记载的。所谓筑,是古代一种击弦乐器,有十三弦,就是古琴。荆轲刺秦王时,高渐离与太子丹送于易水河畔,高渐离击筑,荆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段历史几乎妇孺皆知。
由于长期隐匿身份,内心苦闷。作为一位战国时期很具造诣的音乐家,他每听到主人家堂上有客击筑,心情难以按耐。忍不住就会给人家评论一番。每次都要评论弹奏的这里好那里不好。和高渐离一起打工的一些人,就把高渐离点评击筑者的事情告诉了酒店的主人。说:这个酒保不是一般人,他私下评论别人击筑的是非,很是专业。
店主人由此,就知道了原来这个酒保是个击筑高手,便叫到堂前请他表演。结果,出手不凡。高渐离的表演,艺惊满座宾客,可是让这个宋子城内的喜欢音乐的人士开眼,见到了高人,于是,都给他酒喝。高渐离便把自己的筑和衣裳取出来,改装整容来到堂前,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结果高渐离充满感情的一场表演,使得听了他音乐的宾客们,都感动得泪流满面。
可是秦始皇却作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那么,秦始皇做了一个怎样的决定呢?
秦始皇此时已经赢得了灭六国、成一统的大业,对于六国遗老遗少反抗秦朝的人士,变得蔑视和大度了。听说找到了燕国一位击筑的高手,秦始皇召令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对秦始皇说:“高渐离也。”。而秦始皇并没有惊愕。因为秦始皇很“喜其善击筑,重赦之”。赦免了他的死罪,却薰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每次都夸奖他的表演很好。
但高渐离内心充满了仇恨。利用击筑的机会,逐步接近秦始皇。为了复仇,“高渐离在古琴空腔中注进去铅水,增加重量。再次来到秦始皇身边的时候,举起古琴就砸。试图用充入铅的筑,撞击秦始皇。但由于他已经失明了,看不见秦始皇的真身,所以没有击中。秦始皇恼羞成怒,诛杀高渐离,而且终身不敢再接近从前东方六国的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文字、度量衡,徙天下豪富於咸阳12万户,消弱六国诸侯的经济基础。之后五次东巡,在河北留下许多遗迹和故事,也留下许多千古之谜。
导读一:
今天要讲的第二个故事,就是秦始皇归天的地方,河北省广宗县的沙丘平台宫,
沙丘平台,位于今广宗县大平台村一带,紧邻平乡县边界。这一带曾是殷商王朝的陪都,我们都知道《封神演义》这个著名小说,里边讲到殷纣王的爱妃妲己迷惑纣王,纣王在此“肉林酒池”,让男女裸体,在这里富华堕落。气势恢宏的宫苑和骄奢淫逸的生活,导致了殷商王朝的覆灭。
这里也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陪都。赵武灵王通过“胡服骑射”,提高了赵国的军事实力。晚年禅让王位给其子的开明作为,却引发了两个儿子的内讧。一场宫庭内战,使这位在赵国历史上写满辉煌的人物,最后饿死在沙丘宫园中。
秦始皇自兼并六国后的第二年起。先后五次东巡,第四次出巡,东临渤海,在河北昌黎境内“刻碣石门”到达秦皇岛。这个秦皇岛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而且秦皇岛是我国唯一一个以帝王名号命名的地名。
秦始皇第五次巡游的时候。由他的小儿子胡亥、丞相李斯和贴身太监赵高相随。沿长江,经过洞庭湖,顺江而下,至了杭州,上会稽山,祭大禹,立石刻,颂秦德。从江苏镇江北上,到了山东。
第二年的夏天,秦始皇到达山东平原县南的平原津这个渡口,长途劳顿和天气炎热,使秦始皇染上重病。御医给用了很多办法,都没有解决病根。秦始皇的车队浩浩荡荡从山东进入河北的地界,
出生在邯郸并给赵国代来巨大灾难的秦始皇,最终也在属于赵国的沙丘行宫,结束了他的一生。
住进沙丘平台的行宫之后,秦始皇就知道自己已经危在旦夕,这时,他最大的悔恨就是此前没有召立太子。
在秦始皇的十多个儿子中,长子扶苏本来最有潜质,应该立为太子。为了历练扶苏,他命令大将蒙恬驻守北部边境,抗击匈奴,修筑长城。让扶苏到北边监军,向蒙恬学习战略战术。
因此,秦始皇出巡,都是带着最亲近小儿子胡亥。但是,到了关系秦王朝生死存亡的时候,他还是想起了扶苏。所以,在他意识清楚的时候,立刻下令,给长子扶苏发诏,让他把北部边境的兵权交给大将蒙恬,马上赶回都城咸阳。但诏书尚未发出,秦始皇就驾崩了。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就这样结束了一生,终年五十岁。
秦始皇驾崩了,秦始皇的诏书能够及时送到北部前线吗?扶苏能够奉诏回到京城咸阳,继承皇位吗?我们接着说。
秦始皇死在沙丘宫之后,诏书落在中车府令赵高的手中。赵高是胡亥的师傅。而且是个劣行很多的小人。扶苏与蒙恬是莫逆之交。蒙恬的兄长蒙毅,以前曾经要把犯罪的赵高判过死刑,后来经过秦始皇说情,赵高才免于死。赵高凭着阿谀奉承和巧舌弄簧,得到秦始皇重用,掌管秦始皇的车马行居。
赵高最怕扶苏即位皇帝,最怕秦始皇重用蒙恬兄弟,甚至害怕见到蒙恬。所以秦始皇一死,赵高急忙把密诏藏起来,盘算着怎么篡改诏书,让胡亥继位。
丞相李斯本来是历史上刚正有谋的人物,但是这时候也变得优柔寡断。他考虑到秦始皇生前没立太子,唯恐突然宣布秦始皇驾崩,引起秦始皇的那么多儿子们争夺皇位,天下有变,便和赵高商量暂时只能秘不发丧,让随从的百官还象秦始皇活着一样,每天上奏。但是,这位在秦国历史上作出重要贡献的丞相,却没有想到,这一步不仅招致了秦王朝的覆灭,而且最后葬送了自己和全家的性命。
导读二:
在沙丘宫,赵高与胡亥密谋,一定要篡夺皇位,必须杀了扶苏。所以,赵高开始导演一场恶毒的历史闹剧。他首先要软硬兼使,威胁利用李斯,声称如果不按照赵高的意思办,李斯必然落个篡逆弑君的罪名,诛灭九族。赵高要求立胡亥为帝,也是为了秦王朝的所谓安定。
李斯无奈,一不留神成了赵高这个阴谋家的协从。而且越陷越深。最后不得不同意,赵高毁掉秦始皇给扶苏的诏书,谎称秦始皇下诏,立胡亥为太子。三人伪造了一份赐公子扶苏、蒙恬的诏书,指责扶苏“无尺寸之功,居然还给皇帝上书,诽谤我大秦朝的伟大功业。其实,扶苏以前上书陈述百姓的疾苦,是为了提醒秦始皇实行仁政。可是,这些居然成了罪名。赵高在伪作的诏书中,还指责扶苏,因为不能从边境回来,没有被立为太子,心怀怨恨。所以,你是作为秦始皇的儿子,你不孝,赐给你宝剑令你自裁!。
在给蒙恬的诏书中,指责蒙恬“与扶苏长期驻守边境,不匡正他的错误,而且支持他诽谤我朝的政绩。你是作为人臣而不忠,也一并赐死”。
《史记·李斯列传》中称赵高的这场阴谋叫做“矫诏”,就是篡改诏书。以此为胡亥继承帝位扫清障碍。
在秦始皇建立的以封建皇权为至上权威的时代,君令臣死臣不敢不死。父让之亡之不能不亡。
赵高派人到燕山以北的长城一线,向镇守边关的公子扶苏和蒙恬颁诏。而赵高将秦始皇的尸体装在辒辌车内,每天照常向车内请安、奏事,给百官一种秦始皇活着的假相。沿着秦始皇敕修的驰道,从沙丘一路西行。
这就到了今天要说的第三个地方,井陉秦皇古道白皮关。
在井陉县的白石岭,保存着铭刻在基岩和石板之上的秦皇驰道遗址。经鹿泉市土门关、头泉,进入井陉。在这段长达300米山坡的山路上,从秦代直到民国时期的铁轮车,在古老的基岩上碾压,再经历代凿刻磨损,留下2.6米深的车道。在被后世称为“白皮关”的基岩上,留下深达10-40厘米的古代车辙的印痕。为秦代车同轨的交通制度,留下了历史的物证。
民间传说,秦始皇死后,腐烂的尸体经过这里,最后埋在古道旁。
那么,这种民间传说可信吗?秦始皇果真与井陉的古道有什么关系吗?
当时正值七月酷暑,秦始皇的尸体置辒辌车内,早已腐烂发臭。臭气熏天。为掩饰车里腐臭的气味、蒙蔽随从官员和沿途百姓,赵高派人弄了一石鲍鱼放在车上,以乱其腐臭气味。
载着秦始皇腐尸的辒辌车从沙丘平台一路西行,经过高邑、元氏、石邑、进入太行山中的井陉古道,沿秦始皇既定的巡游线路,向北还要绕道到内蒙古的包头附近。
导读三:
赵高篡权,将给秦王朝带来怎样的社会动荡?
赵高把控了秦二世的一切军政大权,残杀了秦始皇的十二个皇子、十个公主。杀害朝臣无数。丞相李斯也因为深知赵高的阴谋,被赵高诬陷为“谋反”被腰斩在京城咸阳的大街上,还被诛灭三族。中国多民族统一史上最残酷的宫廷杀戮,以赵高篡权而终结。
当年九月,赵高主持将秦始皇安葬在已修建多年的郦山墓――就是被称为当代“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坑附近的秦始皇陵。
那么,秦始皇腐烂的尸体果真运回咸阳,安葬在秦始皇陵墓之中了吗?还是如民间传说,赵高把秦始皇的腐臭的尸体,秘密埋在井陉古道附近?
在赵高篡权、高度恐怖的历史背景下,不可能有任何人能传播出当时的历史真相。只有在秦始皇陵墓中发掘出这位始皇帝的遗骨之后,才能对这桩历史疑案,做出结论。
因此,井陉古道上,是否埋着秦始皇的尸体?这也仅仅是民间传说而已。
胡亥篡位后,赵高专权,横征暴敛,社会矛盾激化。不久,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杀掉秦二世的军官,声称自己就是公子扶苏,揭竿为旗,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各地义军蜂起。
这正是:
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风暴中风雨飘摇。那么,在石家庄这一带,又发生了怎样的战争呢,又有什么重要人物,与这里的山水城垣发生了联系呢?我下次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