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者梁勇
学者梁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080
  • 关注人气:4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话实说第一回  远古先民开混沌,史前文明见曙光

(2012-09-23 11:17:05)
标签:

文化

去年,我在石家庄电视台主讲一档文化节目《石话史说--石家庄一百个历史故事》

图书光盘已经河北出版集团出版。现将书稿发于此。敬请批评。

第一回  远古先民开混沌,史前文明见曙光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用100集的篇幅,说一说石家庄的历史文化。石家庄市是河北省省会,辖23个县市区,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这里有太行山、滹沱河、山前丘陵和冲击平原。这片土地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文化辉煌,名山、名人、大事,书写了我们这一地域辉耀中华的历史画卷。

今天,首先说说石家庄历史文化的源头。

在新乐市城北,有一座巍峨的伏羲台。庙祠中供奉华夏民族传说中的祖先伏羲和女娲。据推算,如果采用伏羲纪年,今年是伏羲历6507年。因此,有人说中国有6000年文明。那么,我们石家庄的历史文化源头是否就有六千年呢?

其实,伏羲、女娲只是华夏民族对远古祖先的传说,甚至是一种神话。

石家庄这块地域的历史源头,要比这个传说早很多。早多少年呢?

不是百年、千年,而是万年,早三十万年。

我们首先追朔一下我们祖先的踪迹。勾勒出我们祖先发展繁衍的迁徙路线。今天,我们要讲五个地方。

这就是井陉县东元村、龙窝村、平山县沕沕水、长安区的白佛口、正定南杨庄。

第一站,井陉县东元村,30万年前旧石器遗址。

石家庄市人,都喜欢把太行山称为父亲山,把滹沱河称为母亲河。的确,是太行山和滹沱河,孕育了这里的人类,为古人类提供了原始的家。

在井陉县微水镇北15公里处的孙庄乡东元村北。河北省文物复查队在这里进行考古调查,发现了大批打制石器,包括远古祖先们打猎用的石核、吃肉用的削刮器及砍砸器等。这些石器所用的材料为河滩中河卵石经粗略打制而成。经我国著名旧石器专家、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谢飞研究员认定,这是一处大约三十万年前的旧石器人类文化遗址,是石家庄境内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旧石器遗址。

在我们中国,太行山、燕山地区,发现了一系列古人类文化遗址。

最早的人类遗址,就是河北省阳原县的泥河湾, 200万年前人类遗址,甚至发现了200万年前古人类啃噬动物残骸的遗址。

到50多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山洞里有了北京猿人。这些古人类沿着燕山、太行山延续,井陉县东元村30万年前旧石器人类文化遗址,就是东方人类在太行山繁衍的一支。

那么,除了东元村30万年前旧石器文化遗址之外,是否还有其它远古人类的遗址呢。这些遗址能够证明太行山里人类历史的延续吗?

          导读一

源远流长,石家庄先民的历史如何延续?

       意外发现,龙窝遗址能否找到古人足迹?

       众说纷纭, 基因背后隐藏着什么奥秘?

                 石话实说,梁勇来说

 从现代考古学传到中国以来,各地的学者、智者们,一直在寻找祖先的遗踪。

第二站,就是井陉县的龙窝村。

民国年间,井陉县的一个教师,名叫傅茹凤,受命编写《井陉县志料》,他深入村镇,搜集很多碑刻、文献和口碑资料。他记载,在井陉县绵河谷地中的龙窝村,有不少山洞,有一年洪水冲刷山洞,村民捡到了石器和龙骨。这里说的龙骨,就是古代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只可惜,在旧中国,人们衣食尚且不能保障,没人顾得上对龙窝进行考古发掘,因此,这龙窝的山洞里,是否存在先民的遗踪和遗物,很有探究的潜力。

近些年,对于人类的起源,在世界范围内有多种说法。一种主张全世界的人类只有唯一的发祥地――就是非洲。全世界人种的共同祖先都是260万年前东非高原上最古老的人类始祖。都是从东非原古人类分别走向亚洲、欧洲、美洲、澳洲,在不同的环境中分化成为不同的人种。

另一种学说认为人类多起源说。主张不同人种有不同的起源地。而包括中国在内的蒙古人种就起源于中国。泥河湾、周口店的北京猿人、山顶洞人,或许就是东方人祖先繁衍的证明。

但在我国古人类考古发现中,几乎没有找到过10万年到5万年之间的古人类遗骸。有的古人类专家通过对人类DNA测序研究,发现两三万年以来和现代中国人的DNA,与50万年前北京猿人的DNA差距很大,而与东非古人类的DNA相近。因此,有一种假说认为,以泥河湾人、北京猿人、北京山顶洞人为序列的东方古人类,到了十万年前灭绝了,是从非洲迁徙来的古人类占据了亚洲,繁衍了后代的蒙古人种。这就为人类唯一起源说,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导读二:

一家之言,东方人类的祖先是否来自东非?

        几度寻觅,太行洞穴是否浸润祖先的智慧?

        终有结论,考古成就能否显示出熠熠光辉?

         石话实说,梁勇来说。

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距今十万到五万年前东方人类的遗骸,能够做出DNA测定,肯定对东方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佐证。因此,我非常希望太行山古人类考古,能够取得重大突破。

按照推理来说,从东元村30万年前旧石器时期的人类遗址之后,这一带的先民肯定在太行山中繁衍生息,应该还有很多的遗址。如果我们发现了更多遗址,或许就能链接成人类繁衍迁徙的路线图。

我非常希望龙窝的山洞,成为石家庄市古人类迁徙繁衍第二站。

对这一点,我还是很有自信。

为什么我有自信呢,因为此后,在平山县沕沕水发现了两三万年前的人类遗址。

那么,第三站,就是平山县沕沕水洞穴文化遗址,这处遗址不仅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而且经过考古工作者的系统发掘。

沕沕水,是太行山区水景最美的景区之一,不仅有落差百米的大瀑布、壮观的瀑布群和喀斯特岩溶洞穴,而且沕沕水电站,是解放区第一座红色水电站,为西柏坡点亮了第一盏电灯。

2000年我应沕沕水景区投资人苏军先生的邀请,主持编制了《沕沕水景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景区属于太行山重要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区,留下了不少古老的洞穴。规划中提出了开发沕沕水溶洞,发展洞穴旅游的设想。

2005年以后,随着景区基础设施的完善,景区的建设者们开始对喀斯特洞穴内部洪积物进行清理。有一天,投资人苏军急匆匆地给我打电话说,在洞里的土层中,挖出来很多骨头化石,还有一些石头。希望我到现场去看一看。

我到了景区,发现他们清理出来的洞穴积土中,有一些像是经过火烧的黑灰色的骨头,我觉得这些骨骼化石应该与古人类用火有关,我请他们马上停止挖掘,将洞穴保护好,向文物部门报告。

我首先向石家庄市文物局的领导,通报了沕沕水洞穴发现残碎骨骼化石的情况,请求组织考古专家进行考察。由于当时他们正在南水北调考古现场辛劳,所以,考察发掘的事情搁置下来。

2008年,我受命主持编著《石家庄通史·古代卷》,参与中国记录片协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郭西昌先生主持的《璀璨星空――石家庄市历史文化影像志》电视系列片的论证活动,非常希望有新的考古资料和重大考古发现,为《石家庄通史古代卷》和《石家庄历史文化影像志》添彩增色、出新。2009年春节前,我再次恭请文物研究所的专家到洞穴考察。

2009年5月,我和著名旧石器考古专家谢飞研究员一起到河北曲阳出席古北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专家论证会。我把沕沕水洞穴积土中发现残碎骨骼的情况向他反映。希望他高度重视,争取发掘出重要的人类遗骸。苏军先生拿着洞穴发掘出的石器和骨头找谢飞研究员鉴定。

于是谢飞研究员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考察,初步考察,就发现60余件石器和动物骨骼,而且这些石器都是经过人工打制的,还有人类使用石器的痕迹,石质以石英岩和红色石英砂岩为多。石家庄市文物局刘正军局长还发现了一块晶莹的水晶刮削器。而在洞穴中发现的动物骨骼都被火烧过,有些骨头上面留有人类敲骨取髓的痕迹。谢飞认定这是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洞穴人类遗址,并命名为水帘洞遗址。由此立即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谢飞研究员不仅向国家文物局汇报,并且精心策划,邀请古人类环境学、地质学等方面专家一起进行了考察,取得了确凿的证据,组织召开了水帘洞古人类遗址新闻发布会。宣布这个洞穴发现的石器是典型的华北小石器,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器物,初步推断应该距今三万年以前。

此后,谢飞研究员又与石家庄市文物局领导精心策划,组织启动了“探访石家庄先民之家”的公众考古系列活动,将严谨的考古学术活动与公众参与结合起来,开创了旧石器考古学术研究的社会化参与的创例。

经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对出土文物和孢粉分析,这处遗址的年代确实是在距今2.6-3.2万年以前的古人类遗址。

谢飞研究员认为:水帘洞洞穴文化遗址的发现,在太行山东麓考古发现中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太行山东麓河北境内是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完整的洞穴文化遗址,是河北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对研究河北的旧石器文化以及石家庄先民的生活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出土的石器和动物骨骼残骸看,在这一带生活的石家庄先民,以狩猎为生,当时的沕沕水一带水草丰盛,生活着大量的野生动物,譬如鹿、羊、象和犀牛,还有食肉动物狼和獾等。

由于打猎、采集的的劳作,需要制造相应的工具和武器。他们在寻找石材的时候,在这条河流的下游,发现了一种晶莹洁白的石头,就是我们当代所说的“石英”。他们发现,这种石头坚硬而容易悴裂。经过打制,能够弄出锋利的尖刃,特别适合从动物骨头上刮削残存的肉。于是,他们到三四公里以外的河滩中拣选这种石头,搬到洞穴中集中堆放,在洞穴的一角打造各种石器。在这里留下了一片片、一层层的石英打击的碎片。

同时,在太行山区,先后发现了类似水帘洞时代的两三万年前的人类遗址多处,证明在这一时期,太行山已经有广泛的旧石器文化存在。

活动在这里的先民,肯定不是一夜之间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在此之前,必定还有更早的遗址,

我之所以坚持,太行山中肯定有八九万年的人类遗址,如果我们对类似龙窝的遗址,进行发掘,或许能把我们人类繁衍、发展的30万年的链条完善起来。

为什么我如此坚定这个信念呢。因为,从沕沕水水帘洞之后,我们这一带人类繁衍的文脉一直延续。

井陉威州河西村山洞中,出土了人类骨架化石和部分打制过的粗石器。经鉴定,下限年代距今约2万年,属于旧石器文化的中晚期。

那么,考古工作者如何确定这些人类遗址属于旧石器时期遗址呢?

考古学家把以打造石器为主,基本没有磨制石器的文化,称为旧石器时代文化。而将以磨制石器为主的文化,称为新石器文化。

大约1万年前,人类进入从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到八九千年前,进入新石器时代。石器制作技术有了重大进步,采集仍然是与狩猎、捕捞并重的生产部门。长期采集植物籽实、根茎的活动,使人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开始掌握栽培植物的技术,为种植业发展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那么,在石家庄市境内,又有哪些新石器文化遗址呢,在中国古人类考古和研究方面,又有哪些重要价值呢?

导读三:

斗转星移,石家庄发现了哪些新石器文化遗迹?

        物是人非,多少文物能再现祖先的生活轨迹?

        逐水而居,先民在滹沱河畔创造了哪些奇迹?

        石话实说,梁勇来说。

 

我们要说的第四站,就是市区东部的白佛口遗址。位于中山东路南侧的白佛口村西南,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有半地穴式的居住遗址,出土各种磨制或打制的石斧及灶坑遗址,周围断土层中夹杂大量灰陶片和灰层。经专家鉴定为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距今约7000年。这是在石家庄境内发现的年代早期的新石器文化遗址。

在白佛口文化遗址以后,石家庄市一带的人类遗址,开始大量出现。

在正定县南杨庄、藁城市的故城,井陉县,元氏北,赞皇城等地先后发现了70多处人类定居点遗址。从这些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看,这一地区的先民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具备了营造住所的能力,在滹沱河沿岸建立定居的村落。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就是我们的第五站,滹沱河畔的南杨庄文化遗址 

这处新石器遗址。最晚的地层距今5400±70年,最早的地层可能在6000年左右,是原始社会晚期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阶段的村落遗址。

历年来进行过几次调查和发掘,发现了房址、陶窑、灶、墓葬、灰坑等重要遗存,出土大量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文物。

这处遗址,有三项考古发现,在国内外考古学界具有重要的影响。

第一项,发现了三片釉陶片,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釉陶片呈酱褐色,质细胎薄,火候高、硬度大,通测定,被确认为原始瓷器。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原始瓷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瓷器。中国在西方被称为CHAIN,瓷器也被称为CHAIN。中国最古老的瓷器,就从这里发祥。这对于瓷器起源的历史考证具有重大的意义。使我国瓷器起源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

而且这些原始瓷器纹饰证明,这里的先民,具备了审美意识,按照审美要求装饰器物。

第二项,在这处遗址内发现的粟和用来加工粮食的石磨盘、石磨棒,表明在距今约6000年左右滹沱河流域已有了较发达的粟做农业,而且人们掌握了研磨粮食的方法,可以磨面。这对于提高人体对粮食作物营养的吸收,具有深远的意义,大大提高人类的智力水平和劳动能力。

第三项,就是在出土的陶器中,发现了两件陶蚕蛹,是仿照家蚕蛹制作的;同时还发现了纺丝用的陶纺轮以及既可理丝、又能打纬的薄刃条形骨匕70件。

仿照家蚕蛹制作的陶蚕蛹,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人类饲养家蚕最古老的文物证据。证明我们中国养蚕的历史,至少应该比南杨庄这5500年前还要早,比黄帝时代还要早。

养蚕、缫丝和织丝以我国为最早,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唯一掌握这种技术的国家。在距今约5000年的浙江的钱山漾遗址中,发现了用家蚕丝织成绢片和丝带。这是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家蚕养殖和丝织业实物。而南杨庄遗址的家蚕文物,比它还要早500年。

南杨庄遗址以其珍贵的文物树立起石家庄历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这正是:

  太行先民居山洞,水帘洞内留遗踪。

  白佛杨庄建房舍,滹沱河畔现文明。 

关于远古时代石家庄市人类文明的曙光,今天就讲到这。究竟什么时代我们的祖先从蒙昧时代走向文明,下次再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