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5.7,苏、鲁、冀、豫、徽自驾游(济渎庙)

标签:
自驾游 |
5.20,上午游九莲山—2小时28分,149公里—济源市住宿,下午参观济渎庙。
驾车进入济源市,跟着导航找济渎庙,却几次三番碰壁改道。最终才知道,济渎庙所在的济渎路正在举办济源市小满古庙会,禁止一切车辆通行。
济渎路举办济源市小满古庙会,禁止一切车辆通行。



樱桃不怎么甜


熙熙攘攘

小满古庙会


济渎庙,全称济渎北海庙,位于济源市西北2公里济水东源处庙街村,是古四渎唯一一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现存最大的一处古建筑群落,被誉为中原古代建筑的"博物馆"。
古时济水因独流入海,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祭祀之风,古来有之,在古代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中,生产十分低下,科学很不发达,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便想出一些山水之神,祠兴云布雨,关系五谷收成。因此,封神祭祀,是历代天子之礼,且程序繁、礼仪多。自汉代起,朝廷每年派遣重要官员定期致祭渐成礼仪定制。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朝廷为祭祀"四渎"神之一的济渎神建庙,济水原称北渎大济之神,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晋封为清源公,因此又名清源祠。唐贞元十二年(796年),鉴于北海远在大漠之北,艰于祭祀,故在济渎庙后增建北海祠,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济渎神被封为清源忠护王,北海神被封为北广泽王。宋、元扩建,至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庙宇扩建到400余间,占地33万余平方米。自隋起,历代皇帝遣使莅临,举行盛大祭典活动,唐宋时期,但凡国之大事,如战争、政权更迭、祈雨甚成皇室成员的生死都要向济水神、北海神祭告,民间的祭祀活动更是频繁有加,对祭祀活动更是推波助澜,一直延续到清代,祭祀未断,庙貌不衰。

济渎庙导游图
济渎庙坐北朝南,总体面积布局呈"甲"字形,总面积86255平方米,现存古建筑72间,占地10万余平方米,为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现存建筑,在中轴线上有清源洞府门(山门)、清源门、渊德门、寝宫和临渊门,龙亭、灵源阁等;两侧有御香殿、接官楼、玉皇殿和长生阁等。清源洞府门系三间四柱挑山造木牌楼,为河南省文物价值最高的古建筑。主体建筑排列在三条纵轴线上,前为济渎庙,后为北海祠,东有御香院,西有天庆宫。是古代祭祀胜地,典型的北方古典园林,为济源胜景之一。
大明诏旨碑刻立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通高5.5米。宽1.7米。碑文是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为了统一名山大川,各地城隍及历代忠臣烈士的神号而颁布的圣旨,字体工整,遵劲有力,此碑为研究明朝初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礼仪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古汉柏


渊德大殿复原效果图

渊德大殿旧址


济渎清源王的寝宫大殿,红墙碧瓦、琉璃脊兽、雕梁画栋、气象宏伟,原创建于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造,屋顶坡度平缓,斗拱雄巨疏朗,檐柱粗矮。在中州木结构中,历史最为悠久,保存最为完好,是河南省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济水娘娘
和济娘娘
永济娘娘

寝宫







龙亭内石雕像

龙亭内石雕像










白虎亭

白虎亭内的泉水清澈见底
唐代李颀诗云:"济水出王屋,其源来不穷,伏泉数眼沸,平地流清通"。描写的正是这里的景色。

小北海
长生阁
长生阁
长生殿的高台石壁上,横嵌着元学士许有壬写的"天下第一洞天"六个古朴雄浑的大字。





将军柏
这棵树粗可七人合抱,高达三十余米,传说为唐初叱咤风云的大将尉迟敬德奉命来这里监守大庙时,曾将钢鞭挂在树枝上。五代后汉皇帝为了追念他的功绩,便封此树为"将军柏"。

将军柏



玉皇殿


玉皇殿

广生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