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5.7,苏、鲁、冀、豫、徽自驾游(正定游:广惠寺、开元寺、长乐门)

标签:
自驾游 |
5.15,游完鸡鸣驿后,行车367公里到正定县住宿。下午即游了广惠寺、开元寺和长乐门。
正定县导游图

广惠寺



华塔

华塔,俗称花塔,又名多宝塔。据记载华塔始建于唐代。现存华塔为金大定年间重修后的重要遗存。明、清历代均有修葺。关于广惠寺华塔的创建年代,现有资料记载多歧。从造型上来说,广惠寺华塔属于花塔型,重要特征就是在塔身上半部分装饰有各种繁复的花饰,看上去好像巨大的花束。这种塔形成于宋辽金时期,元朝后几乎绝迹,国内现存华塔总数也不过十几座,正定华塔是现存为数不多的华塔中造型最奇特、装饰最华美的一座,为海内孤例,其艺术价值以及在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已被古建筑界所公认。广惠寺华塔塔身最上部是整座塔的精华所在,花束型塔身占了大约整体的1/3左右,其上按八面八角垂直线刻塑出狮、象、佛、菩萨、兽头、大天王力士等形象,各种刻塑参差错落、变化有致。
开元寺位于正定常胜街西侧,原名净观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隋开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奉诏改今名。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废毁,殿堂塌落,仅存钟楼和须弥塔。

开元寺


赑屃碑座
2000年6月在正定城内府前街出土了一巨大赑屃残碑基座。赑屃为龙生九子之长,貌似龟,有齿,力大,好负重。因此其形象经常出现在石碑之下。安置在开元寺里的这座赑屃据说是国内最大的一只,鼻孔象猪,昂着脑袋,形象笨拙而可爱
。

赑屃碑座

巨碑残块

巨碑残块

巨碑残块

赑屃的发现

赑屃的发现

赑屃的发掘

赑屃迁居

赑屃迁居

赑屃迁居

巨碑刻立年代及被毁原因考证

巨碑刻立年代及被毁原因考证

碑首

巨碑残块

须弥塔,又称雁塔,坐落于钟楼西侧。塔身建在高约1.5米的正方形砖砌台基上,塔平面为正方形,密檐九级。


塔身第一层较高,下部砌石陡板一周,各面两端均浮雕一尊雄劲有力的力士像。

力士像

力士像

力士像





法船殿遗址


钟楼



钟楼内

钟楼上挂铜钟一口,高2.9米,口径1.56米,厚15厘米,造型古朴,为唐代遗物。
钟楼内开元寺史料展

钟楼内开元寺史料展

钟楼内开元寺史料展

钟楼内开元寺史料展

钟楼内开元寺史料展

钟楼内开元寺史料展
钟楼内开元寺史料展

钟楼内开元寺史料展

钟楼内开元寺史料展

钟楼内开元寺史料展

钟楼内开元寺史料展

钟楼内开元寺史料展

钟楼内开元寺史料展

钟楼内开元寺史料展

钟楼内开元寺史料展

钟楼内开元寺史料展


三门楼


经过五年考古发掘工作,2019年,河北正定开元寺南广场遗址考古共发掘面积3000余平方米,发现了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七个历史时期连续的文化层叠压,发现遗迹现象270余处,出土文物6700余件。但未开放,只能在玻璃窗外拍几张照。





考古现场






最后游了南城门—长乐门。正定城兴建于北周,万厉四年(1576年)重新修完工,设东迎旭,南长乐,西镇远,北永安四个大门,均附带月城和瓮城。
长乐门坐落在河堤路与燕赵南大街交汇处,是原古城的南城门。长乐门是后修复而建的,共两层,匾额为书法家启功所题。城楼内设正定古城史料展,城楼下陈列着青龙刀、蛇矛、戟、棍等古代兵器模型,西侧还有一面常山大鼓。在城门东西两侧,残存有城墙遗址;北侧立有一些正定历史文化名人的石刻雕像。

长乐门

门洞高大


长乐门城楼


无论是春日丽阳,还是雪后登楼,人们均可以看到南岸苍茫的滹沱河,那份心情足可以与登临岳阳楼相媲美,唯有游过长乐门的人才可体会其中滋味。


长乐门城楼南面

瓮城城墙上

夕阳瓮城

正定城墙

长乐门城楼游人如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