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作业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2016-08-08 15:48:01)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要以激发兴趣为目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单调、机械、重复的作业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必须进行深刻的重大改革。然而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致使目前小学英语作业在内容、形式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
1、作业统一任务多,自主选择少。
2、书面作业多,口头、听力作业少。
3、抄写内容作业多,应用实践少。
学生作业现状是:
1、很多学生作业不认真,书写不规范。
2、学生做英语作业只是机械的完成。
3、学生对作业缺乏兴趣,有敷衍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深思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作业的有效性,避免单调、机械、重复的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从而培养其对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二、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深化教师对英语作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意义的认识,树立新型的作业观;探索出一套比较系统的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策略与评价体系,丰富英语教学理论。通过优化预习作业设计,创新作业评价,能转变过去那种单调、枯燥、重复的作业形式,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独立完成作业的乐趣,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拓展英语学习的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又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构筑小学英语学科基础作业与开放作业相结合的新型的作业设计体系。
2、通过研究,突出情感性,探索作业的多元化评价方法。
3、通过研究,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调查、讨论、实践体验、家长参与等途径进行作业态度观的指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作业态度观。
2、从作业的多元性、合作性、生活性、趣味性、实践性等方面为研究导向,创设出新型的作业形式,并形成各个年级的家庭作业体系。
3、探索作业的多元化评价方式。
五、研究方法:
1. 调查对比法:通过实验前后学生作业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化的调查,收集一定的事实资料和依据,并加以整理。
2. 经验总结法:把研究过程中的事实资料和依据通过归纳,将局部的、个性化的经验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性认识。
六、课题的开展:
1、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有关小学英语学科学生课外作业的现状。
2、搜集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加以论证。
3、制定具体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始实施。
4、定期进行课题研研究活动,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初步形成体系。
5、积累素材,并写出阶段性小结。
6、在学校五年级实验。然后将成功经验推广到所有班级。
7、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
8、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撰写出课题结题报告。
七、开展时间与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6年5月—2016年6月)学习文献、制定和完善研究计划。
2、行动研究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0月)按研究计划、步骤进行实施,并通过“研究——实践——研究”的方式,研究变量,调控变量。
3、运用验证阶段:(2016年11月—2016年12月)严格按该教学步骤备课、上课、检测教学效果。
4、总结阶段:(2017年 1月—2017年3月)分析总结研究结果,汇集各种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八、预期成果:
1、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2、中期实验课资料。
3、中期教学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