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羊额惊艳----探访伦教羊额鸣石花园

(2010-09-16 07:16:00)
标签:

杂谈

http://s8/middle/a98c1ab54c3bf5b353067&690

   尽管它是一座荒草萋萋的旧园,但每一位看过它的人都会为它曾经的美而震撼。庞大的规模、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情别样的花园……它残存的一切,都在告诉你,曾经的它是一座不逊色于广东任何一座名园的私家花园。
  它就是位于伦教羊额的鸣石花园。

  羊额在现在的顺德,实在不算是一个知名的地方。许多人在吃着顺德名菜“羊额烧鹅”时,会顺便问上一句“羊额在哪里”。
  羊额位于伦教的西北部,距大良10来公里,明清时是与大良堡、伦教堡并列的顺德40堡之一。查阅咸丰、民国合订本《顺德县志》,除了知道这里产生过多名文武进士和举人,旺姓为何姓、卢姓、冯姓外,没有发现其他殊胜。今日的羊额,给人的感觉也与一般的珠三角乡镇无异,城市化、工业化景观正在迅速取代昔日的田园风光。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平淡无奇的地方,有一处令观光者无不惊艳的所在,它就是位于羊额丰埠坊的鸣石花园。

  一座荒园的惊艳之旅

  伦教文物普查工作者坤叔领着记者穿过一条普通的街巷,来到一座建筑样式很特别的古老三层楼房前,他告诉记者,这是鸣石花园的附属建筑之一。它有红砂岩石脚、红砂岩窗框,上楼的通道已被封死,是一座危楼。楼房的样子很像过去当铺的格局,但花园主人没有开过当铺,于是,有人推测这是花园的护园楼,用来存放园主的贵重物品,以及供护园园丁居住。
  从护园楼走不远,坤叔打开了一扇铁门。记者尾随他步入铁门,在没有足够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一座中西风格合璧的两层楼房闯入视野,大家几乎同时发出惊讶声,“惊艳”之旅开始了!


  这是一座西班牙风格的有前廊、有廊柱的两层楼房。每一层楼的前廊用罗马柱支撑,柱头装饰着精致的蓝色花纹,历经百年颜色仍蓝得纯正。走进一楼大厅,只见地面铺着瓷砖,通往二楼的楼梯栏杆雕刻精美。
  从一楼大厅穿过,来到花园。众人又是一阵兴奋。在这里,我们看到一座塔状的石质叠层喷水池、一个用石槽做成的放在石座上的金鱼池、一口古井、一座巴洛克风格的石拱门、一座纯中式风格的琉璃瓦面八角亭,还有几棵大树和一园荒草。最扎眼的是那座石拱门,夕阳斜照中,让人恍惚觉得有点圆明园那个招牌景观的味道。
  坤叔说,这座花园最特别的地方就是,通过一座西式拱门上台阶到达一座纯中式的亭子。这种风格强烈的对比,实在反映出那个时代顺德人的审美变化。


   看完庭园,坤叔又带记者看了花园内的几座青砖镬耳大屋。
  这些镬耳屋都有高大的镬耳山墙,墙楣饰有精致的灰塑瑞兽。其中一座大屋内保存着两幅鎏金几脚花罩,虽然残旧但仍贵气逼人。地面上铺的彩色瓷砖距今百年仍色彩鲜艳。还有一座大屋的阁楼地板中央是几块透明的玻璃,过了这么多年上面仍可过人。可见这些玻璃的坚固及房屋做工的扎实。据说这几块玻璃地板的作用是为了从楼上看清楼下的访客。
  即算破败如此,鸣石花园仍让人看出它非同寻常的价值。坤叔说,一名广州的专家看完花园后说,如果它能完好地保留下来,那广东的几大名园可能要重新排位。

花园主人:马来西亚顺德霹雳会馆创办人之一

  这座花园最早的主人叫何鸣石,1886年在羊额出生。其父何萍生,早年从伦教到马来西亚、新加坡与友人合资经营金饰、洋货。何鸣石1898年随父到马来西亚读书。后其父早逝,何鸣石继承父业,因其机智过人,对商机的判断屡屡准确,不几年就将生意做得很大,先后在马来西亚太平怡保棉兰、香港、广州和顺德的大良、容奇、勒流创立商业机构,经营金饰、绸缎、粮食加工等生意,富甲一方。
  当时,很多顺德人到南洋谋生,生活动荡、颠沛流离,尤其是那些初到异乡的人,人生地不熟,非常需要帮助。何鸣石先生见此,在马来西亚发起创办顺德霹雳会馆,给很多前往马来西亚谋生的顺德人提供过帮助。热心助人、仗义疏财的他因此在马来西亚顺德籍人士中有很高的威望,成为当地侨领式的人物。
  

http://s7/middle/a98c1ab54c3bf5b4dd1c6&690

   鸣石花园正是在何鸣石先生生意鼎盛的时候扩建成型的。花园分为主体建筑、护园楼、生活区及花园四大部分,占地面积有1600多平方米。他的妻子儿女都在这座园中生活。1936年,年仅50岁的何鸣石先生因病去世,其子何耀文继承了此处房产。
  据介绍,何鸣石先生有元配一人庶室八人,育有一子七女。后来,其子何耀文也到马来西亚继承父业。新中国成立后,何鸣石的其他亲人也纷纷迁往马国生活,花园内只有他的四姨太和为数不多的几名族人及佣人居住。坤叔说,他曾听一位老人说何先生的四姨太曾是顺德的政协代表,解放初期她曾主动把几十亩果园捐给集体。还说,她待人很好。

  昔日见证人的惊叹:“那种美无法描述”

   今年65岁的卢明声是地地道道的羊额人。他说,当年他的外婆就住在鸣石花园的后面,在他小时候,外婆和母亲曾带他进园子玩过两三次,由园里何家的佣人做向导。
  卢先生说,当时在他小孩子的眼里,他觉得怎么会有这么好看的房子和花园。他记得,花园里某座房子的大厅里有豪华的水晶吊灯(何家是当时羊额唯一通电的人家,电线从大良的电厂拉到家里),房内的??凳凳、大柜、大床都是红木的,做工十分精致。大柜上还嵌着明晃晃的镜子,他们称之为“红木大镜”。地板是彩色的进口瓷砖,板壁的装饰物油着金粉(鎏金)……总之,只能用“金碧辉煌”来形容。
  那个时候的卢先生只有六七岁,他记得自己不及何家的桌子高,他踮起脚,看见这些桌子上有用精美的盘子装着的各色生果,有用十分好看的花瓶养着的各种鲜花,外婆说这些花都是从他们家的花园里采的。
  再说花园。卢先生记得,花园里有一棵起码超过十丈的南洋杉,这棵南洋杉一直以来是羊额的地标。还有两棵平常人家见不到的玉堂春,据说是何鸣石亲自栽的。园内还有一些他不知道名字的进口树种。花园里的亭台楼阁、花盆、花座无不精致漂亮,令人赏心悦目。
  后来,卢明声因为工作关系又很多次去过鸣石花园,但“越去越觉得忧伤”,在他儿时印象中美得像仙境一样的地方,逐渐破败得令他不忍再看。


  坤叔1961年前后曾住在护园楼,即算是那个时候,鸣石花园仍美得让他“唔知点讲好”。他说,那时花园的主体建筑已成为羊额小公社的办公地点,房间内原来的摆设大多看不见了,除了那个西式风格的两层楼上的小姐房里还有一张大床和梳妆柜。但花园仍基本保持了原貌。那棵巨大的南洋杉还在,一个人都抱不过来,成为了航空标志。南洋杉旁有一个小池,一条小路,一棵金桂树。从西式石拱门一上台阶,就有两棵玉堂春,还有一棵桄榔树。
  只可惜,南洋杉后来生了白蚁,加上雷电劈打,不知哪年就倒了,金桂树也不见了,玉堂春只剩下了一棵。
  鸣石花园从羊额小公社的办公点到后来成为羊额大队的办公点,再后来部分建筑成了小工厂、出租屋,几十年的风雨沧桑,令它逐渐衰老破败。

寻访后人再造名园

  卢明声曾在政府部门主管过侨务工作。他说,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央下发了落实侨房政策的文件后,伦教政府就一直在设法寻找何鸣石先生的后人,但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结果。
  

http://s1/middle/a98c1ab5079f9892115c0&690

   坤叔介绍,2006年鸣石花园被定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如何保护和利用这座花园的工作显得更为迫切。伦教政府更急切地要寻找到何氏后人。有一位荔村的海外乡亲提供线索说,何鸣石有个女儿在加拿大温哥华,伦教政府马上发函请温哥华顺德会馆帮忙寻找,还请一位移民到温哥华的伦教人帮忙打听,都没有结果。去年8月,他们了解到伦教敬老院一位老人的亲戚曾和何鸣石的孙女回过家乡,于是马上将何鸣石的资料发往马来西亚顺德会馆,请他们帮忙寻找其后人。遗憾的是,会馆的秘书不识中文,资料在那晾了一段时间。后来,他们又托人到会馆打听,会馆工作人员听完介绍后,指着会馆的一张照片说,你们要找的就是会馆的创办人之一。于是,一下子,“天都光晒”,坤叔说。
  几经辗转与何鸣石孙女何芷莲联系上后,伦教镇政府邀请她回家乡商谈鸣石花园的产权及维护事宜,何芷莲欣然前往。家乡政府费尽周折寻找何氏后人的经过令她感动,鸣石花园的产权重归何家更令她欣喜。她很快表态,当产权归属问题解决后,她将拿出500万元,与政府一道修复鸣石花园,让这座曾经美轮美奂的名园重放光彩。
  

http://s3/middle/a98c1ab52fa57990998e2&690

何鸣石孙女何芷莲(右)捐资500万元对1880年建成的鸣石花园进行修缮。

   2008年12月,伦教八项福利工程奠基剪彩仪式隆重举行,鸣石花园修葺工程是其中的一项。何芷莲女士一家应邀从马来西亚赶回家乡参加奠基礼。这座凝聚了她先祖的勤劳、智慧和荣耀的庭园,在历尽半个多世纪的沧桑之后,将重新在她的名下绽放异彩,这令她感慨万千。
  伦教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顺德区和伦教街办都将拨出专项资金支持修葺工程。修复后的鸣石花园,一部分归园主人家使用,一部分将辟成伦教的华侨会馆,并接待四方游人。

(来源:珠江商报 文/刘桂香 摄影/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