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博雅轩朗诵
博雅轩朗诵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83
  • 关注人气:1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普通话话口语中必须轻声的词语

(2012-07-08 14:53:24)
标签:

杂谈

分类: 普通话训练素材及相关知识

普通话话口语中必须轻声的词语

 
轻声词的规范
所谓“轻声词”,是指读轻声或带轻声音节的词。例如普通话中“的、了、着、们、吧、吗”和“爸爸、杯子、前头、蘑菇、脑袋、消息”等。“轻声……是北京话的一个特征”(鲁允中,1995)。普通话既然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轻声也就进入了普通话。但对于许多方言区的人来说,要掌握轻声和轻声词难度很大。
首先,轻声属于语流音变现象,“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即在一定的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黄伯荣、廖序东,2002)。轻声不仅引起了音高、音长、音强的变化,而且引起了一系列的音质变化。
比如轻声音节中的清辅音浊化,复元音变单元音,单元音向央中元音靠拢,韵母脱落,等等。这些复杂的变化要想掌握并不那么容易。其次,普通话里的轻声词数量太多。张洵如、陈刚编的《北京话轻声词汇》收词4351条。大量轻声词进入了普通话,以《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为例,收轻声词达3275条(陈小燕,2004)。第三,几千条轻声词中只有一部分是有规律的轻声词,主要包括助词(如的、了、吗、),带后缀“子、头、巴、么、们”等的名词、代词(如桌子、石头、哑巴、什么、他们),后一个音节读轻声的叠音词(如爷爷、太太),中间的语素读轻声的动补式合成词(如对不起、说得来)等等。其余部分都是无规律的轻声词,学习者必须逐条记忆。据史定国对3347条双音节轻声词的统计,无规律的占60%(史定国,1996)。陈小燕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的2882条必读轻声词进行统计,也证实无规律的占47.6%(陈小燕,2004)。这些轻声词正是方言区的人学习的难点。
那么,这些轻声词为什么要读轻声呢?学术界一般认为,轻声有区别词义、词性的作用。例如:
东西dōnɡxī(东边和西边) dōnɡxi(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
地道dìdào(地下坑道,名词)dìdɑo(纯粹的,形容词)
但实际上,这种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它只是在孤立地说一个词时才会表现出来。一旦进入句子,两种不同的词义、词性通过语境就可以区别。比如说:“这是一条地道。”其中的“地道”自然是指“地下坑道”。“道”也会读成去声。如果是说:“她的普通话说得真地道。”其中的“地道”当然是“纯粹”的意思,而不会是“地下坑道”。“道”即使没读轻声,而是读成了去声,也不会影响词义的理解。退一步说,就算我们承认轻声有区别词义、词性的作用,这种轻声词在普通话里也为数不多。据陈小燕对《现代汉语词典》所作的统计,在2882条必读轻声词中,属“别义轻声”的约占10%。其余绝大多数轻声词读不读轻声对意义没有什么影响,只是习惯读轻声而已。
其实,轻声的真正作用在于增强语音的节律美。当语流中轻音和重音交替出现、错落有致时,可使语言节奏鲜明,和谐自然。但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把这个作用强调过了头。不读轻声,只会使人觉得普通话不够地道,但不会影响交际。因此,从加速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的角度考虑,我们不必苛求学习者。这一点,早在几十年前,黎锦熙先生就指出过:“为传习国语容易普遍计,也就不必要把北京话说得这么漂亮,只略分轻重足矣”。因此,为了帮助方言区的人尽快掌握普通话,我们就有必要对无规律轻声词进行规范,确定一些最低限度的轻声词,作为方言区的人必须掌握的内容,其余的可不作要求。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减轻他们学习普通话的负担,降低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的效率。在这方面,目前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比如,史定国的《普通话中必读的轻声词》(史定国,1996)。作者从常用程度,语音因素,词汇、语法因素,区分词义、词性的作用等四个方面对从5份不同词表中收集来的3347条双音节轻声词进行了全面考察,最后筛选出“普通话常用必读双音节轻声词”200条(见附录)。又如,《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2004)也制订了一个《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必读轻声词语表》,共收轻声词546条,不过其中包括了有规律轻声词284条。除去这284条,还剩下262条。
赵新、马贝加对这个词表进行研究后,认为可以压缩至115条(赵新、马贝加,2005)。我们将史文的200条和赵、马提出的115条作了比较,发现相同的有71条。普通话中必读的无规律轻声词究竟有多少,是哪些,虽然还没有定论,但可以预计不会太多。我们应该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继续努力,尽快得出一个结果,以方便广便方言区的人学习。
附录:普通话常用必读双音节轻声词(200条)
结巴  巴掌  包袱  本事  荸荠  编辑  扁担  别扭  薄荷  玻璃  簸箕  不是  裁缝  苍蝇  柴火  出息  畜生   称呼  炊帚  刺激  凑合  耷拉   聪明  大方  大爷  大意  大夫  耽误  得慌  灯笼
嘀咕  耳朵   翻腾  地道  地方  地下  东西   动弹  豆腐  对头  哆嗦  多少  分析  风筝  高粱
胳膊  疙瘩   工夫  功夫  姑娘  故事  棺材   官司  规矩  闺女  过去  哈欠  含糊  核桃  合同
狐狸  葫芦   胡同  胡涂  滑溜  馄饨  活泼   伙计  机灵  家伙  见识  糨糊  交情  街坊  结实
戒指  精神   开通  口袋  窟窿  困难  喇叭   烂糊  老婆  老实  老爷  冷战  篱笆  里脊  利害
痢疾  粮食   趔趄  铃铛  溜达  琉璃  啰嗦   萝卜  骆驼  麻烦  马虎  买卖  玫瑰  棉花  明白
名堂  名字   蘑菇  模糊  脑袋  念叨  奴才   暖和  佩服  朋友  琵琶  枇杷  屁股  便宜  葡萄
千斤  亲戚   清楚  情形  人家  认识  软和   丧气  扫帚  商量  烧饼  少爷  牲口  生意  石榴
实在  使唤   事情  收成  收拾  舒服  算盘   踏实  抬举  太阳  体面  笤帚  头发  妥当  外甥
晚上  温和   窝囊  稀罕  吓唬  下水  先生   相声  消息  笑话  心思  新鲜  行李  兄弟  休息
秀才  学生   牙碜  衙门  烟筒  砚台  秧歌   养活  吆喝  钥匙  衣服  衣裳  意识  意思  应酬
冤枉  鸳鸯   月饼  云彩  在乎  早上  造化   张罗  丈夫  帐篷  招呼  折腾  芝麻  知识  指甲妯娌  嘱咐   主意  状元  琢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