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家国社会,联大精神长远流传(试卷作文)1335陈奕行第五篇
(2018-08-16 11:45:09)
心系家国社会,联大精神长远流传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发扬西南联大精神,做新时代中学生”。
抗日战争期间,全国全面抗战,然而北平失陷,华北已容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校长毅然决然决定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千名师生从北平万里跋涉远赴长沙。但局面并未维持多久,南京沦陷,战火危及长沙,于是临大再次决定西迁,分水陆两路前往昆明。为的是寻找一丝安静的学术氛围,中国学子不可因战争忘记自己的最终使命,越是战乱越是应该为祖国打好学术基础。莘莘学子心怀家国,发扬联大精神,为祖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艰难的教学环境中,成才率之高,震惊众人,这还是源于国家处于水生火热之中时青年的热血之魂。
在西南联大80周年校庆之际,发扬西南联大精神又成了热门话题,联大精神的头等代表便是家国情怀。华北失陷,南京苦战无捷,祖国频敲丧钟,千名师生,有直接上战场为祖国献出血肉的战士,有继续留下为中国未来做准备的青年。心在滴血之际,仍强忍悲痛,远赴云南,身处漏雨茅屋,咬牙切齿,坚持学术研究,学习新知。电影《无问西东》中,各个时代的清华学子为祖国利益献出一生,其中西南联大时期的清华最触动我的心——雨天漏雨大毛棚,老师用圆规在黑板上画着草图,底下学生几乎人手一盆接雨水,眼睛仍死盯住前方。那个年代的师生,搞学业就是打仗,学一点,就对一点主动权在未来的中国。还有一幕,日军轰炸昆明,师生躲在小土洞里,小木板,粉笔头,撑起了中国的后继力量。他们家国永在心尖,国家的危难触发了他们强烈的家国情怀。
其次便是联大的社会承担精神,
上大学当然不只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前途,更是为了给社会献份力,如果说心系国家是大爱,那么为社会献力就是基本的联大“准则”。联大的诞生既然非凡无比,便由不得学生只以小我度青春。近来清华一名学生为烦恼找什么类型的工作上节目被高晓松等嘉宾说教了一通,堂堂名校出来的学生,却因工作方面的选择二烦恼,真是令人惋惜。既是优秀人才,必是有更大的社会责任要去承担,国家的人才培育的目的就在此。
作为新时代中学生,早已远离战争的残酷,那么这些精神还有用吗?答案是绝对肯定的。新时代的战争都在无形间,教育的质量决定民族的未来,当代人才培养标准更是要求为国效力,为社会效力,不要枉顾十余载学生时光。新时代中学生应早早培养好社会担当、家国情怀,发扬联大精神,为建设美丽新中国奉献一生!让青春连接他们的青春,中国青年的热血永流传!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