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行乐,饮酒看花(堂上作文5篇)
(2017-01-04 10:54:02)
标签:
限时作文 |
分类: 堂上作文 |
【堂上作文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年的“双十一”,淘宝网又成功地掀起了一场全民购物狂欢活动,然而狂欢之后,很多消费者发现买来一大堆商品,但真正能用到的却少之又少。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崇尚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推崇物质极简,提倡不买不需要的物品;对确有必要的物品,买最好的,充分使用它。
有人认为,购物有时也是舒缓我们生活压力的方式之一,如果保持物质极简的生活状态,反而会失去很多生活趣味。
也有人认为,物质极简不是“苦行僧”式的自虐,而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经济环保而又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
这两种看法,你更支持哪一种?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及时行乐,饮酒看花
高二(6)班 张心睿
芥川龙之介曾言:“人生不过是一场在理性范围内最大限度的狂欢。”承其所言,在全民购物欲狂欢的“双十一”前,我选择及时行乐,饮酒看花。
我将“及时行乐式购物”定义为:以理性为前提,在个人经济承受范围之内,对自己喜欢的商品进行购买而无需加以克制,以达到对购物欲的满足。在这个定义的基础上,“及时行乐式购物”是顺应经济发展时代潮流而绽放的花,应景而生机勃勃。
“及时行乐式购物”,为生活增添多彩趣味。从古至今,遍观中外,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沈三白的荷花灯,东野圭吾的棒球棒,萧红的画夹……都是他们临时起意而购买的商品,都在他们的文章中被作者饶有兴味、细致地描绘过。那卷卷书页,点点墨迹,都是跃于纸上的快乐,都是“及时行乐”带来的。
“及时行乐式购物”,放松了身心。试想在一种没有克制的心理状态下购物,不用细细考虑、对比、反复确认买的物品是否“确有必要”;不用反复犹豫着“到底该不该买”这一问题,对生活压力日益增大的人们来说该是怎样的放松!严歌苓言:“精致到了每一个毛孔的女人往往是不美的,因为做不到自然而放松。”正是此理。
“及时行乐式购物”,反而为我们多开了一道“认识自我”的门。在不加以克制的狂欢过后,望着一时兴起而买下的东西,会感到后悔懊恼的人同时也可以看到自己在欲望驱动下的疯狂,从而在下一次尽情购物时有所进步,逐步地可以认识自己的欲望并控制它。人都是被欲望控制的动物,对待欲望,最高的境界是驯服它而不是压抑它。
反观“物质极简”主义,其言只购买最优的“确有必要”的物品。那么“确有必要”的定义又是什么呢?除去吃穿住行医,又有多少东西在深思熟虑过后还是“确有必要”的呢?再极端一点来说,利于人们开阔眼界的“旅行”是否是确有必要的呢?倘若是,那么花高价选择自己喜爱的优质旅行何尝不是一种“及时行乐”?从这个角度来看,只要超越了衣食住行等范畴的“极简式购物”,本质上都是“及时行乐”。
驯服欲望而不压抑欲望,享受购物的快乐而不是为了避免错误而躲避快乐。及时行乐,饮酒看花,随性随心,掌控自己的购物欲并从中受益。
购物是心灵的狂欢
高二(6)班 王诗婧
随着购物潮的不断袭来,物质极简的概念也不断被人们所熟知,但二者相比之下,我更倾向于适时的购物狂欢。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是许多人陷入了网购热潮之中,但人们这种以钱财换取物质和愉悦的行为却可以一直追溯至古代。北宋才能出众的官员宋祁以奢侈享乐而闻名,府邸内日夜歌舞升平、觥筹交错,被称为“不晓天”。但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无一不敬佩他,以至他逝世后其治理下的成都满城缟素,皆为之哀悼。由此可见,如果一个人的财富取之有道,那么他完全有权利决定如何运用它。既然自己有足够的金钱,而这种开销方式又能带给自己愉悦,又有什么理由能拒绝自己去花费呢?
反观所谓的“极简主义”,理论上听起来可以高质量的满足物质需求,但精神上的满足却大打折扣了。其定义下的“必需”让生活中大部分的事情都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人所必需的也就那几件机械重复的生理行为,大抵也不过是在鲍鱼龙虾之间变换选择罢。
记得普勃柳斯说过:“财富是玻璃做的,所以它发光,所以它碎裂。”人无法预见下一秒的事情。也许哪一天就再也无力使用金钱了呢?那真是太可悲了,倒不如在自己尚愿意而有能力付出的放纵几回,莫要等玻璃碎裂了才后悔当初怎么没有好好利用。
书中曾写到,李清照中年时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她跟丈夫省吃俭用,在每月的庙会上却将省下的钱毫不吝惜都买了古董。每每二人在书房里鉴赏探讨时,时间总显得短暂而美好。可要是按照极简主义的说法,那还是先让他们好好吃几顿山珍海味,再添一床锦被才是,而不必让李清照在无尽战火中耗尽资财转移这些文物。照我说,使人们真正快乐的,未必是他们生存所必需的,把人生放进这样一种桎梏里面,和精致的金丝笼里的百灵又有何区别?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是十分愿意而喜爱为自己花费的。我深信木心所言:自己对自己要落落大方。如果自己也不愿意为生活多花点钱,不如把多出来的钱存在保险箱里随时光腐烂吧。“当人们肚子饿的时候觉得苹果不好吃而丢弃它,但当他吃完梨之后还想吃苹果,已经不可能了,因为它已经布满灰尘。”你当下所难以接受的生活,当以后还想体验这种狂欢的日子,纵使你还有足够的钱财,你的心可能也已经蒙尘乏累了。
所以说,为什么要因为一件东西不是必需的而舍弃它呢?你应该拥有它,只因为你看到它时内心的好奇和激动。
大道至简
高二(6)班
随着“双十一”的疯狂再次席卷全国,关于极简主义的讨论也变得愈发激烈,对此,我认为轻松愉悦的极简主义才是大势所趋,天下之道,必归于简。
极简主义,并不是一个对你我而言高不可及的术语,它所传递的,是一种节俭朴实的态度,一种脚踏实地的精神,一种克制收敛的快乐。
选择极简,便是选择节俭。不必说双十一后过度浪费的漫天飞舞的包装袋,不必说那些用过一次就被弃置逦迆的折扣品,在国人为“双十一”又一次刷爆记录的欢呼声下,潜伏的是庞大无声的浪费乱象,这时候,作为一位负责任的公民,我们应该选择极简保护环境,作为一名理性的消费者,我们更应该选择极简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常言道,“由俭入奢易,后奢入俭难”,只有尽快地克制冲动,理性消费,才能尽可能勤俭持家。
选择极简,便是选择静心。当下社会浮躁风气蔚然成风,年年递增的消费数额或许是人们无处安放的浮躁的侧面写照。此时,坚守心中的净土显得尤为不易。于是,不少人开始选择极简生活,来对抗那些不必要的贪念,正像白若梅所说的,“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梨种菊”。极简,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所信奉的那种“别人都在做加法,他却在做减法”的精神,最终终能助我们越过那些地上的六便士,抬头看见天边那一弯清亮的明月。
选择极简,便是选择快乐,与极简相对的,是纷繁,是复杂,是纵欲,是享受。这些不加控制的一时快感可能会让我们沉醉于一时的愉悦,却难以保持长久。阿兰曾说,“任何幸福都是意志控制情绪的结果”。 极简生活恰恰为我们提高了这样一个契机。其实人的满足度也正像弹簧——当物质的重压越大,弹簧的弹性就越小。换言之,在我们用日益丰富的物质填满我们生活的空隙后,我们越来越难以满足,灵魂的张力也越发小了。此时,不如选择极简,以一种理性的力量减轻重压,收获快乐。
尼采曾言,“生活的本质是生活”,我想这也是极简生活的真谛。选择极简,正是因为大道至简。
消费当伴极简而行
高二(6)班 余浪
当“双十一”购物节的狂热散去,人们渐渐从清空购物车的满足中走出时,却不约而同地发现自己不但没能享受到极大的优惠,反在一时冲动之下买下诸多无用之物。有人认为消费即解压,冲动一时无可厚非:有人认为当理性消费,极简生活。
我却更认同后一种观点。诚然,缓解生活压力的方式应是自由选择的,但以肆意浪费作为解压方式,对社会及个人发展皆全无益处。相反,极简的生活方式并不等同于限制一切消费,而是为消费注入一份理性,以此提升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发展。
因此,消费当伴理性,生活应不离极简。
极简生活,有利于环保事业的开展。当我们因冲动而购买大量可有可无的物品时,是否意识到自己不合理的消费观将带来成倍的包装量,进而造成成倍的浪费和污染呢?蕾切尔•卡森曾在《寂静的春天》中言:“我们要与其他生命共享我们的地球”奉行物质极简的生活方式,也许我们就会少买一件多余的皮草大衣,为地球生物多样性添砖加瓦:也许我们就能少买一套并不实用的木雕,留下一片绿林。极简生活,既经济实惠,又绿色环保,无以造福自己,又惠及子孙!
极简生活,有利于生活品质的提升。“多”并非永远指向物质丰富,它可能在超越一定限度后变为降低生活品质的拦路虎;“少”也并非一直等于物质匮乏,如今它更多地指向物尽其用、恰到好处地提升生活品质。日本品牌无印良品向来奉行“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利用巧妙的设计和精致的做工,它总能让消费者感受到极简主义的实用与美好。在物质水平飞跃的今天,为生活注入一份极简,我们或许更易探寻到别样的轻松与愉悦。
鲁迅说过,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这句话如今仍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为发展经济,我们必须消费。但在消费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为所欲为,甚至冲破法律道德的底线;而应杜绝无度的奢侈浪费,以物质极简的健康消费观购买更多有价值的物品。
物质极简,从某种维度上看,实为对个人生活的另一种丰富。且持这样一种太多前行,相信你定可获更多好物、悟更多美妙!
所需甚少,所求必精
高二(6)班
美国作家E.B怀特曾说“我们的生活总是通过一系列排除而日渐成形”是的,纵使在精彩纷呈,气象万千的现代社会,我也坚信:你真正所需的,并没有那么多。你要做的,是排除,是走向简单、精致。
然而人生却又常常面临着“所需者少,所求者多”的窘境,在商业利益的压轧下,在日渐升腾的物欲中,更为常见的是不知厌倦,不断求取。譬如,一年一度的狂欢——“双十一”。我不想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加以臧否,但我所见的,如在大力度的促俏广告中意乱神迷,又如把大量不需要的商品充盈购物车,往往是非理智,缺乏实用的。
为何在一次次的悔恨“剁手”,一次次的发现假货后人们依旧不知疲倦呢?外因可以归结于利益的趋动下的商业营销,内因却全在我们自已。我们往往错估了我们真正的所需,以疯狂的购买填充内心名为“物欲”的巨大缺口。如今,我们急需正视“所需甚少”的事实。
人生哪里有那么多需求呢?一日无非三餐,睡眠、学习、工作。在简单中深深品味,也不算是愧对人生。梭罗曾言他愿“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在万千繁华过眼后,人们往往才醒悟,人之所求,无非是一份扎实简单的生活。又如时尚界往往提及“善用基本款”,就是讲与其买大量款式各异的廉价服装,不如“少而精”地选购几件简单基础而易于搭配的,往往会让人看起来更有品味。
你看,大到人生哲理,小到穿着打扮,都阐释着,“所需甚少”的道理。然而“少”并不代表简陋与乏味,而更倾向于简约和精致。诚如倡导“少即是多”的苹果手机并非简单得只能打电话,反而更加简洁、高效。
元代诗人张可久散曲里有句“松花酿酒,春水煎茶”是人们常艳羡的高妙境界,林逋梅妻鹤子的佳话亦广为传诵。细细想来,纵使我们不能学得山居的生活方式,亦可取其精华、意韵,学得那一份“所需甚少,所求必精”的闲适与精致。如是,大抵也能在乱花渐欲迷人眼时,立得住,站得稳。
在下一次的购物狂欢中,我以为,大可不必趋之若鹜,不过,倘若有什么必需之物恰好打折,也不妨买上一件。拥有“所需甚少,所求必精”的态度不仅可以让我们面对“双十一”更为理智,更可以求得一份简单、精致的生活。
如此,大抵就可以淡然行于尘埃,寂静处于兰香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