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台八角亭张氏名扬源远

(2012-07-17 13:52:58)
标签:

张氏

天台

八角亭

宗谱

太子太师

教育

天台八角亭张氏名扬源远

 

    孩提时游览天台,到过八角亭,独特凉亭很觉惊奇,四角何叫八角多年不解。父辈们告诫八角亭人姓张,是自己人。年甲后方知,天台八角亭麻園张楼下宅谱上有载,村际族人雍正与咸丰年间关系甚好。

    为探究自己人的夙愿,共和六十四年壬辰五月十八,与族兄村老老协会长张启发一行两人,驱车探访天台县平桥镇八角亭村张氏族人。受八角亭村干部、老协、族人们高礼仪接待,愧疚不安深感抱歉,拜撰以示谢意。

    天台八角亭村700多户农家,2400多村民,除几户外都是张姓。这里人杰地灵,交通发达,市场繁荣,农户们生存在小康生活里真是幸福。天台八角亭村老人协会设在琴塘八角亭。八角亭内娱乐设施齐备,老龄人其乐融融谈笑风生。这村的张氏族人,千百年来沐浴在八角亭的光辉里,滋润在祖公师文的恩泽中。

    现任老协会长张国法向我们诉说八角亭的光彩与暗淡,到民国初年,风吹雨蚀的八角亭因年久失修,而完全倒塌,琴塘之中只留一个空荡荡的地基。1945年春,几位头人聚于祠堂,商议重建事宜。筹集足够资金后,请来东阳木工师傅。建造八角木亭,因师傅技术有限,只能修改方案,设计为四角木亭,为了弥补遗憾,将亭子层高设计为三层。亭还是建在原来的地方,建成后的亭子为三檐四角的木亭,架一石板桥通往琴塘中的亭子,三层的亭子层层缩进,气宇轩昂而不失灵巧。亭子的一楼四周建有木栏,并有木楼梯通往二楼,二楼四面开窗,凭窗可领略琴塘的风景。三楼其实只是一个阁楼。新建的亭子,尽管只有四角,村民们还是称其为八角亭,八角亭的名字已根深蒂固。八角亭与共和同寿,没有失去当年风采,如今长者们有重修八角亭复建八角的好思路。

一、天台八角亭村有一批村族干部懂谱识史文质彬彬。

    八角亭有一批村干部,文质彬彬。现任党支部书记张国士、老老协会长张先党、现任老协会长张国法,他们都能懂谱识史,谈古论今。把乡村史、家族谱工程打造成民乐、民愿、民享工程。一辈辈的繁衍、一代代的知识积累、经验的归纳、教训的总结、智慧的传承,使天台八角亭村张氏族人们脑子更为发达。

二、天台八角亭村有一笔经济收入可观恒稳源源不断。

    天台八角亭村张氏族人对经济有独特的理解。明确经济是命脉,经济是村族发展基础。有源源不断恒稳的经济收入,才能确保村族和谐发展。历任和现任老协会长张先党及张国法都说:天台八角亭村历、现届领导班子都能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在开源节流上做大文章,八角亭村每年有一笔600多万元可观恒稳的店铺房租金等经济收入。天台八角亭是一个村富民强的张姓村。八角亭是天台张姓人的骄傲、八角亭更是清河门下浙江人的荣耀。

三、天台八角亭村有一支张氏文化宗族派系源远流长。

    1宗谱是社会发展综合史。八角亭张氏宗谱创于宋宝庆二年,前后己达十余回复修。

    ①寶慶二年(公元1226年)天臺琴塘張氏宗譜序曰吾觀張氏上世韓城世家宋康節公五世孫諱顏作宰江都扈駕南渡遂家於杭季子諱師文公始遷天臺琴塘厥後子孫蔓衍。

    ②乾隆癸巳(公元1773年)八角亭張氏重修宗譜序曰鄉西之八角亭張則自端齋諱師文公始端齋系出河南之洛陽唐時有諱鎰公者以進士歷官同平章兼鳳翔節度數世遷陜之韓城代有聞人宗仁宗時有諱升公字杲卿者登真宗景德進士累遷節度平章太子太師卒謚康節。政績懋著奏疏禮論炳炳麟麟端齋公其六世孫也故稱八角亭張氏始祖直溯至升公為玉樹三株森然鼎盛五世孫素侯諱顏公以賢才為江都宰際金人猖獗帝如楊州因挈家扈徒南渡東奔西竄往遷東甌明越間咱帝定都臨安顏公遂據三子流寓吳山其季端齋公目睹時艱絕意任進聞天臺多佳山水策蹇漫遊累月不返壹日路過東山見平溪以北為靈氣所鍾乃覔地作室建亭琴塘中至今傳為八角亭。

    ③民國乙亥(公元1935年)續修宗譜序曰吾族始祖斷自陜之韓城宋南康軍節度使康節公始越六世端齋公蔔居天臺琴塘建亭講學相傳為八角亭張氏迄今僅八百年耳而子姓數百千人。

    八角亭张氏则自端斋讳师文公开始(公元1122至1197年)师文公系出河南洛阳。唐建中有蝉联科甲,蜚声海内的宰相镒公,字季权,经数世迁陕西韩城。代有闻人,宋真宗景德进士,朗庵讳升公者,字杲卿,韩城人,镒公后裔。宋仁宗拜御史中丞,嘉佑中历参知政亊枢密使,累迁彰信军节度使,同平章亊。宋神宗拜太子太师致仕,贈师徒兼侍中,卒谥康节。升公政绩懋著,疏奏礼论,炳炳麟麟。其五世孙素候讳颜公,字重彩,举贤才,出宰扬州府江都县事,绰有政声,士民称道。公元一一二九年,金兵渡淮,直遥扬州,宋高宗(赵构)仓惶波江,直奔临安(杭州),颜公扈((护)驾南庋,同年冬,金兵再次渡江分路南侵,下海穷追三百里不及而还。宋高宗则东奔西窜,往还东瓯(温州)、明(宁波)、越(绍兴)间。等到宋高宗定都临安(杭州)。颜公携子修文、世文、师文流寓于吴山堂侄敏文家。时值奸细秦桧秉政,力主议和,无心仕宦,寄情山水,闻台岳神秀,乃策杖蹇足,漫游累月忘返,一日路过邑西东山,见文溪环流似玉龙游弋,黄蛇山蜿蜒与伏龟扼守东南门户。琴塘以北,风淳土渥,灵气所锺。于是觅地作室,宋绍兴间〔绍兴12年 — 绍兴32年,公元1142年(师文20岁)— 1162年〕,建八角亭于琴塘中,开馆讲学会文吟诗,这就是八角亭的由来。端斋讳师文公就是八角亭张氏发祥之始祖也。

    2宗谱是生息繁衍万支树。

天台八角亭张昇后裔(百千万亿行)有关世系谱牒一览

http://s1/middle/a956e1f4gc5003a8d5570&690
    家族谱牒字辈排行诗起源:字辈是中国人名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远在汉代即已产生,时至今日,这种传统的命名方式仍在中国广大的农村人姓名中沿用。

    家族谱牒字辈排行诗意义:随着社会发展,家族人口不断繁衍,为了避免长幼不分、昭穆不辨、祖孙混淆的现象,各家族在修谱的过程中,必须排字辈,这样做无论家族子孙后代迁徙多么遥远或分离长久,只要通过谱牒字辈排行诗即可确认同一的血脉族亲,字辈是族人血缘网络图。一个族历史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永保富贵,仕途无阻。寄托着对后代人的殷切期望,鼓舞和激励。谁是谁的子孙后代,这是家族、家庭的次序,决不能有所混乱。它与帝王将相的世系有着同等重要的性质。

    家族谱牒字辈排行诗功用:字辈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标记符号,深入分析,则会发现在这种符号背面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世系字母字辈诗是亲族血脉图上的纵坐标,排行字母字辈诗是亲族血脉图上的纵横标。正是因为有了家谱中的字辈,人们才可以在亲族血脉坐标图上准确地找出自已的位置,从而判断出与他人的长幼尊卑关系。

家族谱牒字辈排行诗要求:祖宗长者怀着美好的心愿,倡导勤劳、善良、好学、重礼义等美德。在字辈诗中要自已的子孙礼智诚孝、明聪颜龙、登科忠臣、富贵荣华。内容要求蕴含丰富、朗朗上口、好写易记、切忌重复。

    家族谱牒字辈排行诗应用:宗谱在宋元(公元1000-1200年)以后在中层以上的家族中大为风行,甚至影响到皇族。字辈是同一代人命名好的规范字,行第是同一代人用规范字来代表家族中的大排行顺序,表字相当是名字后面的字号如刘备字玄德。多数谱牒只有一套字辈,但浙江许多谱牒中有名行、字行。名行在有些谱中又叫讳行,字行在有些谱中又叫表行,更有的谱中还有一套行第(就是千百号)。在这些谱牒中,行第是为了区分同谱子孙的世代排行,名行是用于取名,字行是用于取字。剡稷公十七世孙澡公门下属珏芝派的塘边西房,谱牒世系中有行万二十四讳子厚字仲堯,其中万、子、仲分别是行第、名行、字行。查嵊州珏芝谱牒可知:行万一讳子骙字仲俊,和行万二讳子凤字仲义,直至行万二十四讳子厚字仲堯一般情况下只能在剡稷公嗣孙张舜卿门下有才对,跟其他任何张氏太公门下都对不上。但必须明确,这个万字有两种读法:①读拼音mò(莫音同);②读拼音wàn(万)。他有多种解意:数目上十个一千;喻极多;极、很、绝对;姓;民俗汉字五行水寓意吉;姓名学多用男性。在宗谱上示意为后者,应读万(mò莫音同);但在实际中生话中许多人不知道万字有两种读法,大家一直来把他读作万(wàn)。因万是一个吉利又用在男人身上的字,所以在许多姓氏谱牒上都用他作行第字母或名行字母。

    民国23年乙亥 1935年《天台八角亭张氏宗谱》载名行字母:日景卿雲盛文光自玉山 公正心思定 孟曾月旦暉 元亨利貞乾 繼天以學先 式穀承家訓 桂蘭慶祚延,表行字母:惟産君廷重 士子志中庸 道德著于仕 克尚希文仲 汝存宗支茂 應时顯秀良泰運際奇遇 國邦世永昌字辈排行诗意绝佳。张昇五世孙:新、颜、意、毅、境……都有个万字。这个万字与这上面每世中的百千万亿字相连,百千万亿都为排行字母,也就是行第。张颜行万二字重彩号素侯,其中名讳是颜、行第是万二(表示在景曜公门下第四代孙中他是第二个生出来)、字为重彩、号是别名也叫雅号叫素侯。这本谱里这个万字行一般情况下,万一至万五或万更多只能在张昇三子景曜门下好用才对,跟其他张氏太公门下是对不上号的。

    关于行第、名行、字行(表行)这三者中,名行是各谱都有的,行第、字行却可能只有一种或者都没有。有些谱上,早期是有行第和名行的区分的,到了后面几代就合二为一了。

    3宗谱是颜色鲜红大地毯。

    天台八角亭张师文祖公张昇陕西韩城人。只要人出名这个县市与大红地毯一样红!

    在西安东北230公里的黄土高原和黄河的怀抱里,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设了个韩城县,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国务院更是情有独钟,对原汁原味的古城,冠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重点给予宠护。

   韩城人杰辈出,出类拔萃。春秋有赵武、程婴、公孙杵臼,西汉有文史之祖司马迁,芝川有祠;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祖莹金盆村;宋有太子太师张昇、明有宰相薛国观、兵部尚书张士佩、巡抚刘永祚,清有状元宰相王杰、刑部尚书张廷枢、巡抚刘荫枢。近代有作家杜鹏程。进士、举人、秀才不胜枚举。

    韩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夏禹疏导黄河,韩城有了龙门之名。周武王封儿子于此,始有韩国。晋为韩原,魏称少梁,秦朝设夏阳县。隋建韩城县。唐更名韩原县。元、明、清复名韩城县。1983年改县为市。从数万年前的禹门洞穴,到明清古建党家村,韩城似涛声滚滚的黄河之水,精彩纷呈,不尽万古长流。

    4宗谱是光宗耀祖记录本。

    ①唐時有张鎰公者以進士歷官同平章兼鳳翔節度數世遷陜之韓城代有聞人。

    张镒(?-783年11月8日),唐朝昆山人,字季权,一字公,是贞观年间追封礼部侍郎张后胤的五世孙。张镒的父亲张齐丘是朔方节度使,张镒以父荫授左卫兵曹参军。关内副元帅郭子仪以张镒为元帅府判官。授大理评事,累迁殿中侍御史。乾元初年贬抚州司户参军。再贬晋陵令。江西观察使张镐表为判官,再迁屯田员外郎。与杨绾、崔祐甫友善。大历初年,出京担任濠州刺史。历官江西、河中观察使。建中二年(781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卢杞忌张镒忠直,以张镒为凤翔陇右节度使。张镒请以韦皋权知陇州。

    建中四年,爆发泾原兵变,德宗逃至奉天(今陕西乾县)。朱泚的旧部凤翔兵马使李楚琳作乱,张镒逃出凤翔三十里,与二子同时被俘杀。有一女嫁蒋义。著有《三礼图》九卷、《五经微旨》十四卷《孟子音义》三卷。

    ②宗太子太师张昇(992年-1077年)中国北宋政治人物、词人,字杲卿,陕西韩城人。张昇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中进士,历任御史中丞、参知政事兼枢密使等职,最后以太子太师荣衔退休。卒谥康节。宋仁宗时,张昇因为他为人正直,在朝中直陈时事,无所顾忌,一度曾被皇帝罢职,10年后又升至参知政事枢密使。晚仕更保晚节,宋仁宗为奖励他刚直不阿,退休时赏给无数珠宝和侍女,他都谢绝了。张昇回到家乡,一所草芦,种瓜点豆,布衣葛履,粗茶淡饭,过起陶渊明一样的世外桃源生活。张昇80大寿,酒后吟了一首《满江红》:无名无利,无荣无辱,无烦无恼。夜灯前,独歌独酌,独吟独笑。况值群山初雪满,又逢明月交光好。便假饶百岁拟如何,从他老。知富贵,谁能保。知功业,何时了。算箪瓢金玉,所争多少。一瞬光阴何足道,但思行乐常不果。待春来携酒殢东风,眠芳草。张昇其词仅存二首,另一首为《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③讳颜公字重彩举贤才出宰扬州府江都县事绰有政声士民称道。

    ④北宋太子太师张升六世孙张师文(1122 — 1197),童年跟父随着康王赵构南下,经历“靖康之难”,赵构于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改年号为“建炎”,赵构就成了南宋第一个皇帝,即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七月,南宋朝廷迁杭州。但金兵尾追不舍,赵构一路逃难,直至海上,后返越州(今绍兴)。绍兴八年,即公元1138年,南宋最后正式定都临安。张师文舞象之年南游天台县文溪之畔东山之下时,顿觉土沃水清、钟灵毓秀,便筑造了琴塘和八角亭,在亭内收徒授课培育人才。到了清朝道光年间,八角亭张天才、张朗轩等感到学生多亭子太小,便出资建造了全县最大的文溪书院。

    ……

    5宗谱是本支散居花名册。张师文立足琴塘后,嗣孙兴旺发达,现后裔散居多地 …… 。(略!笔者未作细查)

    6宗谱是世系远亲连接线。

    有点识谱能力的人都知道,一般宗谱行传与世系同在,就是千年后一查便知是否远亲族人。如果同一支系,谱首基本相合,宗谱内的行传与世系是远亲族人的连接线。八分有情、九分有缘、十分有幸,笔者在查证有关备用资科时,偶然中发现另一支张昇后裔,张昇另一支后裔通过漫长岁月、战胜艰难困苦现迁移至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八里镇毛张坞(具体见另页《天台八角亭张昇另一支后裔待考证备用资料》)。

四、天台八角亭村有一系铭恩泽做贤德张氏张升后裔。

    宗谱是家族迁移足迹印。综上所述由此可知,天台八角亭张氏祖先历尽沧桑克服困难,扎根琴塘何等艰难!天台八角亭张氏祖先繁衍迁移足迹路线图:

                            河南洛阳 → 陕西韩城      天台八角亭。

     ↓          

    扬州江都 杭城吴山

    天台八角亭张氏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愿八角亭张氏族人尊贵历史铭记祖宗恩泽,造福后裔长作贤德子孙。愿天台八角亭张氏万世永昌!

 

                                              共和六十四年壬辰仲夏

                                     张挥第一百四十五世孙磐安县楼下宅村张祖其

 

http://s8/middle/a956e1f4gc5005fe99937&690

http://s2/middle/a956e1f4gc50060130471&690

http://s9/middle/a956e1f4gc500603b0888&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