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洪武釉里红瓷器赏析

(2018-03-05 09:53:37)

釉里红瓷是以铜红釉在胎上绘画,施透明釉后,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它在技能流程上和青花瓷简直完全一样,区别仅在于釉里红瓷用铜作呈色剂,用钴作呈色剂。从装修办法和绘画纹样看,釉里红瓷和也简直完全一样,能够说两者是共生的。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113/9d8ad38ce8ed45e6b002343e5ab2594c.jpg

 

元代中后期,在青花瓷逐渐老练的一起,釉里红瓷技能也有了前进,已能烧出纯粹的赤色。由于釉里红瓷对烧制温度和窑中氛围请求严厉,大多数元代釉里红瓷偏黑灰,红艳欲滴者很少,并且元代釉里红瓷器装修办法也是线绘装修法较少,相对易见的是釉里红拔白和釉里红涂绘。这么就约束了釉里红的开展。当时装修办法单一,大多用刻划涂改的办法,产值也十分稀疏。

釉里红的真实老练是在明初年间,铜红料的运用及釉里红器的烧制技能都现已老练,从质料萃取、制造成型、绘画装修到烧制技能都有了打破,釉里红线绘装修多了起来。釉里红技能的前进是由官窑来完结的。

官窑性质

在君主专制的封建体制中,许多物质的东西都被赋予超物质的含义。黄色是皇室象征,明清时,黄釉瓷变成宫殿专用瓷,制止民间出产和运用,只限于官窑出产。而明初将赤色也定为皇室专用色之一,明初釉里红也仅限于官窑出产。这可从以下三方面加以知道:

(一)明初礼制对釉里红出产的约束

明代建国之初就拟定了翔实的礼仪准则,对日用物、服饰等都作严厉规则,君臣有别,上下分等,不可逾越。

从器物资料看,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发布的居室器用准则规则,酒具自君王至庶民别离运用金、银、锡、磁(瓷)、漆等资料制造。明初宫殿仍沿承元代旧制,日用器皿多见金银器,但大件器物仍用瓷器。因此迄今咱们所见洪武官窑瓷以大碗、大盘、大瓶、大罐为主,绝少小件器物。

从瓷器釉色看,洪武二年(1369年)规则了祭祀用青、黄、红、白四种色釉,其间青(蓝)、红、白是高温色釉,黄是低温色釉。这四种釉色制止民间运用。

在诸色中,赤色尤得洪武皇室注重。据刘辰《》载:“太祖以火德,五色尚火,将士战袄、战裙、壮帽皆用赤色。”古代五色指青、赤(红)、黄、白、黑。洪武皇帝对赤色很偏心,因此把将士都以赤色装修起来。这种偏好,也会旁及别的,其间包含对瓷器装修中赤色的垄断。

单一的红釉瓷作祭器能够,但因视觉上较为单调而并不适于日用。因此选用线描釉里红作为宫殿用器就变成明初礼制和帝王喜好的必然结果。

(二)宫殿需要对洪武釉里红出产的推进

釉里红技能大概呈现在14世纪前期。韩国新安海底沉船上曾发现景德镇窑外施影青釉的釉里红碟。到14世纪中叶的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烧制出以涂改为主的釉里红器,但技能不老练,产值稀疏,而和釉里红差不多一起开展的青花却成果光辉。究其因素是社会需要的纷歧样。相映的青花深受伊斯兰民族的喜欢,外销需要量大;釉里红首要用于内销,大家对它的花费习气和花费心思尚有一个习惯进程。

元末时,景德镇发生了一批小型釉里红器,如小罐、小瓶、小碗之类,销往东南亚区域,这种需要对釉里红开展发生推进,选用线描法,呈色也较艳丽纯粹,为洪武釉里红大规模出产供给了技能准备。

洪武期间釉里红得到急速开展,根本因素在于需要的拉动,并且首要是由于皇室的喜欢而发生需要。在封建集权社会,皇室的毅力通常能够决议一切,这正是洪武釉里红得以快速开展的根本因素。

(三)从看明洪武釉里红的官窑性质

考古发现对洪武釉里红性质的证实釉里红被明初皇室选为宫殿用瓷,并约束民间运用,使其退出流通领域,变成非商品性质的官窑器。和别的通常官窑器如青花纷歧样的是,釉里红和明初黄釉、蓝釉、红釉等种类仅限于官窑出产,而从明初开端,青花瓷器根本维持着官、民窑平行的出产格式。可证实洪武釉里红官窑性质的考古发现许多:

1、遗址发现

明代故宫的釉里红器有过几次重大发现,这些出土器物具有十分清晰的官窑器性质,最首要的有:

1964年,在疏浚南京明故宫遗址御城河时,发现釉里红残片,一起出土的有洪武官窑青花、洪武釉上红彩五龙盘、表里双色釉暗龙纹碗等。

1964—1989年,南京明故宫遗址先后四次发现釉里红装修的修建构件,饰龙凤纹。一样的釉里红龙凤纹瓦当在安徽明中都皇城及皇陵遗址也有发现。中都于洪武二年(1369年)开端营建,洪武十一年竣工。因此这些釉里红修建构件的制造时刻和性质是清晰的,归于洪武初年出产的官窑瓷。

1983—1984年间,在的原明代宫殿仓库区发现很多洪武期间的釉里红和青花残瓷,出土的釉里红残瓷从器物特征和外型纹饰来说,都与洪武官窑遗址出土物及清宫旧藏的釉里红器一样,为洪武官窑商品。

2、墓葬发现

明代王公官吏用瓷器随葬似有定例,最常见的是梅瓶。从各地历年出土的梅瓶看,青花居多,还有白釉、哥釉青花、蓝釉堆粉、珐华、孔雀绿釉、茶叶末釉、釉里红等种类,而釉里红最为少见。

1957年,江苏省江宁县的正统八年(1443年)宋琥夫妇合葬墓出土一件釉里红岁寒三友图梅瓶。1991年,在同一墓区的正统十三年宋铉合葬墓也出土一件釉里红岁寒三友图梅瓶。两件瓶从胎釉并釉里红呈色、纹饰特征看,都归于洪武商品。宋琥、宋铉为父子。宋琥是明初西宁侯宋晟之子,其妻系明成祖永乐皇帝之女。这两件梅瓶应是经恩赐而流出内宫的。

南京及各地明初王公大墓出土的梅瓶有必定数量,均是青花制造,釉里红难得一见,证实了釉里红在明初只要皇室才可运用,且不轻易恩赐,其宫殿御用性质是清楚明了的。

一样能够证实这一定论的是,明初墓葬中出土的民间青花瓷为数不多,但根本不见釉里红踪影,其因素也在于民间没有运用乃至被制止运用釉里红器。

3、窑址发现

景德镇明初釉里红瓷有数次出土,出土数量较多的是1994年在明御厂东院的发现。在同一地层中出土了青花、釉里红和红釉等洪武官窑商品,器物有大碗、大盘、盏托等器,画工精美,纹饰以扁菊纹、牡丹纹、西蕃莲纹等花卉体裁为主。对这批宝贵的出土物,咱们能够得出以下两个知道:首先是出土物中青花和釉里红从器物外型到装修纹样均具有相似性,能够彼此印证部归于洪武官窑商品,都应视为洪武官窑规范器。其次是传世釉里红和出土洪武釉里红两者的技能办法和艺术风格一样,证实现在所见传世釉里红均属洪武官窑器。

相反的情况是,很多景德镇明初民窑窑址中没有发现釉里红瓷器,说明了明初民窑制止出产釉里红,进一步证实了洪武釉里红仅限于官窑出产这个定论。

胎釉和呈色

洪武官窑釉里红和青花在同一技能条件下发生,两者除呈色剂别离为铜和钴外,技能流程根本一致,使得胎釉特征大体相似;但因釉里红和青花对釉的请求和窑炉条件略有纷歧样,因此两者的外观特征又有所区别。

洪武朝历时31年,釉里红的质料配方和制造技能前后纷歧样,从胎釉特征和釉里红呈色上也能看到这种不同。

(一)胎釉特征

洪武釉里红的胎骨有粗松和细密两类。粗松的一种手感稍轻,瓷化程度差。细密的一种断面细腻、严密,白中略灰。据理化测验,釉层CaO的含量比青花瓷高,含钾量较低,属钙碱质,高温烧成时粘度改变不会太大,较少流釉。

釉面具明代青花器的特色,釉质肥厚、润泽,釉色发青白。釉层有两种:一种肥厚莹亮如堆脂,乳白色,有冰裂状或长条状开片;另一种肥润细密,釉表有极细微橘皮纹,白中含青或青灰。遍及见缩釉点或缩釉线,露胎处见窑红。玉壶春瓶、执壶及口径20公分摆布的大碗底部施釉,可是底部釉的光泽感不强,与器身玻璃化程度较高的釉面色彩纷歧样,为白浆釉,薄处微泛黄,厚处呈乳白或青色。器身通常有开片,尤其是一些器物,大概是因火力缺乏,有相似浆胎的景象。釉里红呈色红艳的大多釉色乳白,呈色暗淡的大多釉色趋灰。

带足器物的足现已改变了元代斜削的特色变成平削,器底轻轻下塌。

(二)釉里红呈色

洪武釉里红呈色多样,多数呈较淡或偏灰的色泽,有的器物有正红景象,有的呈暗黑色。

1、艳赤色——呈色纯粹浓艳,线条外缘大多有晕散,有些乃至全部釉面都呈浅赤色。呈色艳又无晕散的极少。检看这种洪武釉里红残瓷,莲瓣间不借用边线推断这种技能在洪武前期运用。

2、赭赤色——色厚重,剖面用高倍放大镜调查,釉里红处于白釉层中心,即胎上有一层白釉,其上是釉里红,釉里红上又有一层白釉。

3、灰赤色——釉里红彩较薄。

4、灰黑色——呈色以灰黑为主,微见红意,称釉里灰或釉里黑。有些呈色黑灰的可见显着的铁褐斑,这是含较多铁质之故。

南京明故宫和凤阳皇陵的釉里红修建构件有数种呈色,如赭赤色(有些有绿苔点)、酱赤色(有晕散)、赭褐色(有绿苔点和晕散)、黄褐色、黑褐色等,呈色极不稳定。

外型特征

洪武釉里红现在发现均为大件器物,有瓶、盘、碗、壶、炉等,根本不见杯盏之类的小件。

(一)碗

洪武釉里红碗有直径40公分的大碗和直径20公分的中碗两类。

直口大碗,直口,深壁,矮圈足。釉底或底足露胎,砂底有火石红,涂姜黄色或赭色护胎汁,胎体厚重。碗心饰折枝花卉纹,碗心外饰—圈回纹,表里壁绘缠枝花卉纹,常见有莲、菊、牡丹三种。表里沿有灵芝、卷叶、波浪及莲、菊纹等几种边饰,外腹一星期16瓣仰莲纹,圈足回纹。口径40-42公分不等。这种大碗还有青花者,是洪武官窑特有外型。青花大碗见恩赐或外销,釉里红大碗唯在宫内运用。

撇口大碗,撇口,深弧壁,圈足,足底露胎,胎质皎白细腻,釉里红呈色较灰。内壁白釉,碗心饰折枝菊或折枝牡丹纹,外壁饰缠枝牡丹或缠枝莲纹。还有红地白花装修。口径38公分摆布。为洪武晚期商品。

中碗,直口或侈口窄唇,深壁,矮圈足,胎骨厚重,足底有些露胎,有些釉面布满冰裂纹,呈色大多红艳,有晕散。口沿表里及圈足绘回纹,表里壁及碗心绘菊花纹或牡丹纹。口径20公分摆布。

(二)盘

大盘,均折沿,圈足,圆口或菱口。菱口盘有12办和16瓣两种,模制,弧壁,瓜楞,矮圈足,砂底。口径45—58公分。

小盘,折沿,圆口或菱口,弧壁,浅圈足,砂底。口径20公分摆布。

(三)盏托

折沿,圆口或菱口,弧壁,浅圈足,砂底,盏心有一圈凸棱。直径20公分摆布。

(四)石榴尊

器身石榴状,腹部鼓,口、足外撇,厚足,砂底,荷叶盖。全器由颈、腹、足三节拼接而成。口沿外侧和肩腹处饰云头纹,肩、颈部绘变体莲办纹,腹绘四季花卉纹或松竹梅纹。系盛酒器,高50—60公分。

(五)玉壶春瓶

侈口宽唇,短颈,硕腹,矮圈足,釉底。全器由颈、腹、圈足三有些拼接而成。口沿绘勾云纹,颈绘蕉叶纹、回纹、满意云纹及缠枝花叶纹,腹绘缠枝菊纹、缠枝牡丹纹、缠枝莲纹或松竹梅纹。高32—33公分。

(六)执壶

器身同玉壶春瓶。曲流,扁平执手,上有小系,下端有品字形分布的三个钱纹。

(七)炉

仿铜鼎形,两耳,三足。胎体厚重,釉色白,腹内及足底无釉,露淡褐色胎。口沿满饰串枝花卉纹。高33.8公分。

(八)军持

唇口,直颈,平肩,圆腹,敛足。颈中有凸环,腹侧有肥短管状流。肩、腹中部有接痕。

(九)梅瓶

小圆口,短颈,平肩,敛腹,浅圈足,砂底。有盖,盖中有系口。腹绘松竹梅纹。连盖高44—45公分。

装修特征

洪武釉里红的装修首要取法青花,唯因釉里红特别的理化功能,绘画办法稍有区别。

装修办法

装修选用白地红花和红地白花两种技能。白地红花为在白地上绘纹饰,从元代釉里红的涂改到洪武的线描是一个腾跃。红地白花是用釉里红涂地,留出纹饰。这种办法在元代和明前期釉里红上偶尔见到,费时费力,技能请求高。这种办法到永乐宣德期间衍化为红地剔花的新技能。

别的,洪武釉里红还秉承元枢府窑模印凸花技能,呈现一面绘画、一面模印以及圈印回纹盘绕的装修办法。

绘画笔法

釉里红功能特别,线描窍门难以驾驭,洪武釉里红有两种首要笔法,一种为单笔勾勒,如卷草纹、变体莲办纹、花卉的枝叶、花办等都用粗细纷歧的线条单笔勾勒,犹如中国画的没骨画法。用这种笔法的釉里红呈色大多红艳,釉层肥厚、乳白。另一种是双钩填色,双钩线条有粗细改变,填色有浓淡深浅。用这种笔法的釉里红呈色大多暗淡,釉层白或白中含青灰。

绘画笔法和釉里红呈色及釉层的相关性是个值得注重的疑问,这可从以下两个视点分析:

首先是两类纷歧样绘画笔法的釉里红是不是有先后之分。由于在单笔勾勒、釉里红呈色红艳、釉面乳白的著作中,如变体莲办不借用边线等特征常有元代遗风,因此有理由以为这种著作洪武前期已在出产。从景德镇出土的永乐初年的釉里红器看,绘画笔法、釉里红呈色和釉面情况和上述第二种笔法完全一致,因此有理由以为双钩填色、釉里红呈色暗淡、釉面白或白中含青灰的著作是洪武后期出产。至于单笔勾勒和双钩填色的著作何时呈现,两者是不是共存及共存的时刻,则需进一步研讨。

其次是这两类著作呈现的因素。釉里红理化功能没有青花优良,一是难以体现纹饰细节,笔画之间彼此叠加遮盖,晕散严峻,用双钩填色十分艰难。经调查研讨,釉里红晕散的因素之一是釉里红和底釉的铜含量浓度差过大,因此能够估测为了改进绘画性质,不得不抛弃呈色的请求,在釉里红中掺和别的成分,下降纹饰和底釉间铜含量的浓度差,改进绘画功能,削减晕化。这即是咱们所见到的釉里红呈色红艳者绘画粗糙、绘画优良者呈色较差的因素。由此看来,洪武釉里红有些呈色暗淡的并非烧制失误,而是有意识地通过质料成分控制的办法来提高绘画作用所致。

纹饰体裁

洪武釉里红的装修纹样和同期青花根本一样,只是遭到釉料功能约束,画法稍简,如牡丹花的花办外勾勒一圈细线留白,青花在留白处再染淡青色,釉里红则没有这道工序。

洪武釉里红装修纹样以四季花卉纹为主,首要有缠枝莲叶纹、扁菊花、牡丹、莲花和茶花,扁菊花较为多见,别的松竹梅也较多运用。辅佐纹有卷草纹、回纹、灵芝纹、蕉叶纹、变体莲办纹、海水纹等。其纹饰的时代特征根本同青花,两者互彼此参照断代。

http://s5/mw690/0036fHm7zy7iEkNUY6w54&690

http://s6/mw690/0036fHm7zy7iEkInG6xc5&690

http://s3/mw690/0036fHm7zy7iEkIDDtoc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