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各年级错题案例分析
(2012-11-10 21:23:52)
标签:
杂谈 |
四年级错题案例析分
1.两个乘数相乘,积一定大于任何一个乘数。
分析原因:学生认为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1倍数,大部分学生对1位数的理解还不是很到位,对今后的学习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渗透1位数这个知识点。
改正:两个乘数相乘,积一定大于任何一个乘数。
2.从一点出发可以画(B)射线。
A 1,B 2,C 无数条
分析原因:学生错误地认为只有左右两边各一条了。
纠错措施:让学生回忆射线的概念,回忆生活中的什么光线可以近似的看作射线。
改正:从一点出发可以画(C)条射线
A
3.整数的最高位是千亿位。(对)
分析原因:学生对数位的概念不清,由于平时做题数位只记到千亿位,形成了思维定势。
纠错措施:向学生自然数的个数,最大是几,最高位是几,学生马上就意识到了没有最高位。
改正:整数的最高位是千亿位
五年级错题案例分析
一张圆形桌子能坐10个人,小玲生日聚会那天,想跟好朋友菲菲一起坐,并且想让菲菲坐在自已右边,共有几种不同的坐法。
10-2=8(次)
这道题学生是按照正常的圆形覆盖现象的规律来思考的,用总个数-覆盖个数=平移的总次数。平移的次数+1=得到几种不同的和,这道题是一个封闭圆形,学生对总个数的理解不清,从而平移的次数就错了,当然就不能正确求出有几种不同的坐法。
解题思路:
一张圆形桌子共有10个座位,座位是首尾相连的,当平移到第9第10两个座位时,还可以继续平移到第10第1个座位,总个数应是10+1,而不是10,如果是3个人的坐法,总个数应是10+2。4个人的坐法,总个数应是10+3,其实1——10个座位,小玲每坐一个座位就是一种坐法,不管是几个人连坐,结果始终是10种。
正确过程: 10+1-2=9(次)
三年级错题案例分析
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会经常出现各种错题。一方面是由于不仔细,不认真导致的错误。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不足。下面就来分析一下最常见的几种错题:
1在计算乘法时忘记末尾的0,而导致的错误码
例:
*
2
学生在计算末尾有0的乘法时,经常丢掉末尾的0所以,老师一后要加强指导,提醒让学生从小养成细心的良好学习习惯。
1.
例:
本来应是进位的数,因为0*3=0,0+1=1,所以可以直接进行书写既可!
2.
18*1000=18000
而学生在计算时结果经常是:
18t = 1800 kg
所以,教师在施教时,一定要强调:1。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单位互化时应台何互化。
以上就是学生在学习中常出现的各种问题,无论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怎样的问题,作为教师应随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失误进行指出,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对各种题目的理解和认识,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失误。
一年级数学错题分析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发现学生易错题:
1.6比2多多少
2.4比6少多少
3.比4多2的是几
4.比6少2的是几
学生在此类题上容易出错,原因是分不清谁大谁小,谁多谁少。
总结规律如下:
1.
2.
3.
形成规律讲解后,一般同学都能理解不会出错
六年级错题案例分析
已知大圆半径5CM,小圆半径3CM,求圆环面积:
3.14*(52-32)
=3.14*(5-3)2
=3.14*22
=3.14*4
=12.5CM2
改正 3.14*(52-32)
=50.24C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