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持跟孩子道别后离开
文图/清风明月
(乎乎用弯曲大拇指的方式和姥爷道别。拍摄于2015年1月6日早晨。)
前天上午,乎爷爷带他出去玩儿了半天,中午道别的时候乎乎不愿意让爷爷走,尽管说了许多的话讲明爷爷必须要离开,爷爷走的时候乎乎还是哭了。昨天下午,因为乎姥姥去诊所输液,我在家陪乎乎,乎姥姥回家后我要去看望乎太姥姥的时候,乎乎也是不让我离开,我走的时候乎乎也哭了。爷爷走的时候是我抱着乎乎用了转移法让他停止了哭闹,我离开的时候是乎姥姥想法安慰了乎乎。
尽管离开的时候乎乎有时会哭,但我们一直还都是坚持道别后离开的做法。因为我们发现,大多数说明原因的道别离开,乎乎会很自然地跟你挥手再见。比如每天早上因上班的道别,离开前乎乎都能高兴地跟我说:姥爷再见!(乎妈每天走的时候乎乎还没有睡醒)当然,也有的时候乎乎会说姥爷不去上班,但经过几句说服并给几句中午回来好好陪你玩儿之类的期望后,乎乎也都能放松心情跟我道别。有时候,为了防止道别的时候出岔头,我也会用一些小手段引导乎乎开心跟我说再见。比如题图照片上那样,原本也嘟囔着说姥爷不去上班的,后来我用弯曲大拇指的方法跟他道别,也要求他如法炮制,道别成了一次小游戏,我们还是很开心地说了再见。
根据蒙台梭利关于儿童心理学的观点,儿童也一样存在心里健康的问题。在我看来,孩子的安全感应该是最重要的心理问题。从母体降生到现实世界,由于环境的重大改变,对于一个脆弱的生命来说,这的确有巨大的安全隐患,而这种迫切而有强烈的安全需求又不能通过语言来表达,所以就更会加剧孩子的不安全感。如何让孩子从我们的言行中获得足够的安全感,是养育好孩子的第一件也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对于幼儿来说,我认为在给他以足够的物质上的(肉体上的)温暖舒适之外,在精神(心理)层面有三个事关安全感的重要环节:第一,睁眼是否就能看到自己熟悉的人;第二,自己的呼唤是否立刻就能得到回应;第三,自己熟悉的人是否会突然消失。这第三个环节就要求我们离开时要道别,特别是对大一点的孩子来说,这应该是很重要的一点。
不要认为孩子会哭就不辞而别,哭是一种表达,哭也是一种交流,一种发泄,它提供了疏解情绪化解心理问题的机会和可能。如果因不辞而别给孩子带来了心理上的恐慌,而孩子小的时候又不能准确表达并因此得不到及时疏解,那就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小的时候可能看不出什么,等到长达成人的时候就会出现区别。蒙台梭利说,儿童是成人之父。是孩子自己成就了自己的人生。所以,孩子的心理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所以,我们还是要坚持道别后离开。至于前两个环节,应该是更容易做到的,而且两年多来我们坚持得也不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