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城县戚国祥:匠意扇心,守艺人的制扇故事

(2018-04-27 07:14:41)
标签:

杂谈

http://s1/large/0036832Xzy7k0a8W0Cwc4


明末学者魏学洢在《核舟记》有云:“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传统手艺自有奇巧人,然而当今的大城县也有一位奇巧匠人,名曰戚国祥,能以匠意营造扇心,为扇骨、扇面,注入诗情画意,创作出了传统制扇手艺之新锐。

1.扇缘

万物有灵,扇子也是如此。扇,乃是夏季扇风纳凉之必备,可在其上常见文人挥洒笔墨、书画人生,自古至今就是名流雅士重要的实用物品和精神寄托。守艺人戚国祥与扇子结缘,这就还要从二十年前的往事说起。

当年,戚国祥有着精良的木工技艺,在生活当中常常制作蛉子盒、风车馈赠给亲朋好友,收到者无人不夸其工艺精巧绮丽。1998 年,戚国祥的表弟见到这些木制品以后,于是鼓励戚国祥尝试制作扇子,向更多的人展现手工技艺。

扇子,是书画艺术和木工工艺的结合,在文化内蕴上突破了一般工艺品缺乏文化涵养的局限性。从小酷爱阅读古典书籍的戚国祥,长久以来对于传统文化保有着热诚之心,所以知晓扇子在古代文人墨客中,能够表现雅致的文化意境和标榜高尚的身份情操。扇子的传统文化渊源,成为了戚国祥开始由一般手工木质制品转向精工扇艺的重要契机。

2.扇意

扇,虽拿起来轻巧,做起则又是另外一回事。戚国祥秉承着匠人所独有的探索精神,从一张白纸、一件扇骨开始,尝试纯手工打造出一把扇子。一段内时间,戚国祥整日待在工作室内,拿着一件件工具,敲敲打打。有时候从天亮到天黑,他都没有放下手中的工具。正是天生的手作能力和后天的刻苦态度,让戚国祥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做扇子的精髓。最后戚国祥将扇盒、扇骨、扇心、组装四个制作部分做了整理,将整个过程精心分成八十多个制作步骤,每个步骤都显示出手艺人制作的细致。

戚国祥追求工艺极致的同时,还在材料上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常是精挑细选优质的材料,深入挖掘扇子视觉和触觉上的共同品质。戚国祥制作的高规格扇子一入市场,就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在扇子收藏者中间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有人曾说过,勤于思考的人才能有所创造。此时的戚国祥没有固步自封,而是设想在传统扇子造型制作的基础上,对扇子样式进行更多的创新,期望通过双手的辛勤付出和脑力的创意思考,创作出一批与众不同的扇子样式。

在对高端红木扇子样式的创作中,戚国祥静下心来仔仔细细研究《扇骨的鉴赏与收藏》一书。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淀,戚国祥在传统文化中选取了部分精华,结合制扇的技艺,成功创作出了“和尚头”扇子样式,以及后来的“花瓶”扇子样式。两款扇子样式一经面世,就又受到许多扇子藏友的喜爱,一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关于“和尚头”样式的扇子也有一段寓意:“和尚头”扇子样式的扇骨部分可以看成是人生岁月的一种记录。一开始,圆头儿象征着新生儿的大脑袋,硕大而又圆润,这一阶段人们是天真无暇、对所有事物都保持着好奇之心;接下来曲折的扇骨则是人生路的一种写照,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会经历青春的懵懂,求学的艰辛,成家的不易,事业的拼搏!虽然曲折,但这就是人生,也是“曲折的扇骨”想表达给持扇人的一种生活态度!扇骨后即为扇面部分,扇面内容多为明山秀水,美好的哲理感悟等内容,象征着最后经历曲折坎坷,看尽世态炎凉的人们可以依旧保持初心,尽享儿孙满堂,天伦之乐!“和尚头”扇子样式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意义,是匠人戚国祥将他对人生的感悟刻画在了小小的折扇上,这是一种看淡时世的云淡风轻,也是为人处世的淡定淡然。

虽然拿在手上的扇子尺寸不大,但实际上制作扇子的工具竟有几百种之多,其中更是有很多工具在市面上已经找不到了。为了方便制作更多的扇子以及将扇子的工艺传承下去,戚国祥又独立深入研究制作扇子的工具,创作出了一批方便于实际应用的配套扇子工具。看着摆在工作室琳琅满目的器件儿,你会感叹中华匠人的不易以及伟大。每天都在这小小的一方天地里,戚国祥同这里的每个工具似乎都成为了朋友,他懂它们,也爱它们。这份热爱也是戚国祥匠心的来源!

戚国祥从手艺人跨越到到守艺人,以获取制扇传统方法为根基,创造出了扇子的新形态、新工具,在材料与造型中彻底实现了制扇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戚国祥将工匠精神付之于实际生活之中,不畏艰难与挫败,呈现了扇子在新的历史时期中的文化意义和先进精神。

3.扇心

2011 年 11 月 11 日,戚国祥发明的扇子盒成功获得了专利。2015 年 2 月 7 日,“戚雅斋”商标注册成功。2015 年 5 月 8 日,戚国祥的红木扇子荣获了 2015 年第十一届海峡旅游博览会“海峡两岸旅游文创产品大赛暨旅游商品交流展”铜奖。2017年10约26日,戚国祥实至名归,被评为“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借助于专利的认证和专业人士的认可,“戚雅斋”的扇子在市场中的热度持续升温。

戚国祥做扇子就像对自己孩子一样,非常用心。在制扇手艺的传承问题上,他碰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我的要求很高,不论谁来做,都要达到我做的质量和精美度,否则宁可不传承,也不能粗制滥造!别看扇子不大,但做起来很难,需要眼、心、手合一,首先眼睛能看得出来;其次心能悟出来;第三手能跟得上,具备这些条件的人太难找了”。戚国祥如实说道。

宁缺毋滥,是守艺人戚国祥的底线,也是守艺人戚国祥的精神。一个合格的工匠是手艺人用生命的热度来热爱日常的事物,将敏锐的观察能力、高超的技艺水平、生活的解读方式,融合在手工艺作品当中。所以说,一件精良的扇子作品,内在凝聚着守艺人戚国祥几十年的制扇时光,外在才会具有扇子温润的色泽、秀丽的扇骨、端庄的扇面,从来就是一丝一毫马虎不得。

关于未来扇子的制作与发展,守艺人戚国祥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清晰的认识,他说道:“有人劝我把扇子做成产业化,我没同意。民间艺人就是民间艺人,如果产业化,就出不了精品了。”从中可知,戚国祥即使在制扇事业蒸蒸日上的时期,也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位朴实无华的手艺人,手艺人就应该有着手艺人的淳朴状态,这样才能手工打造出一批又一批的扇子精品。

盛唐诗人王昌龄曾经用诗句“一片冰心照玉壶”,形容人纯洁清白的情操。而在戚国祥的扇子世界里,我们则可以领略到一片至纯至诚的扇心。匠意扇心,变的是时代对传统工艺的影响,不变的是戚国祥对于技艺的思考与执着,对于潇洒人生的热爱与追逐。

(来源:大城红木文化新城)

http://s1/large/0036832Xzy7k0a961i68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