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县杨家将传说
(2012-08-04 15:55:26)
标签:
大城县杨家将文化 |
大城县杨家将传说
大城历史悠久,留下了许多故事,至今仍流传着许多关于“杨家将”的传说。经考证,大城的确是杨延昭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大城县杨家将的民间传说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故事一般可分为爱情传说与英勇抗辽的传说,且以地名的方式流传下来,现大城有20几个村的村名与杨家将有关。
【南赵扶】据传,北宋年间大刀王怀女曾找杨六郎在此招亲,杨六郎见其丑陋不招,便比武较量,六郎败。王怀女问六郎招不招?六郎还是不招,王怀女愤愤地说:“你好难招的夫”。故该村得名难招夫,后依谐音演为南赵扶。
【马六郎】招亲不成,王怀女一路猛追沿途叫骂,骂六郎“无情无义”,后来有人定居,村名取名“骂六郎”,后演变为“马六郎”;
【爱农】大刀王怀女找六郎成婚,六郎不应,二人比武较量,六郎败,怀女问六郎:“你到底爱奴不爱奴”?(“奴”是古代女子自称)于是,就有了“爱奴”的村名。解放后,“奴”改为“农”。
【尹四岳】大刀王怀女到此找杨六郎成亲,杨六郎不认,王怀女问六郎“是成是不成,是要是不要”。此传说中“是要”二字当地土音为“四岳”,由此得名“四要”,因尹姓居此,故名尹四岳。周边的北四岳、大崔四岳、小崔四岳、邢四岳、梁四岳、刘四岳等随四岳村依姓取名。
【大王都】传说大城县大王都村是大刀王怀女的故乡。当时王家在此百里为王,故得村名大王都。
【广安】据传,北宋年间杨六郎与辽兵作战。一夜趁辽兵人睏马乏之机,杨六郎带兵夜袭辽营,辽兵不及备鞍,仓皇而逃,战后丢下许多马鞍,当时人们为纪念杨六郎的战功,取村名“光鞍”。后为平安吉祥,改为广安。明永乐初年,有人迁来在此村南建一村,取名小广安,广安村称大广安。
【西空城】据传,北宋年间杨六郎曾在此筑城施空城计,留有土城一座。明永乐初年,有人迁至故城西立村,取名西空城。
【石次花】据传,北宋年间杨六郎抗辽在边关战败,为施缓兵之计,曾在此地与辽兵谈判,当地石姓居民伺候辽兵,由此得名石伺候,后伺候演为次花。周边的张次花、大次花、李次花等随次花村依姓取名。
【演马】据传,北宋年间杨六郎曾在此操兵演马,故得名演马。后张演马、
刘演马、毕演马、朱演马、王演马、毛演马村依姓取名。
【王范】据传,北宋年间有孙姓居此,取名孙庄。杨六郎抗辽时,八王赵德芳曾在此战败韩昌,追击后又返回此地扎营,依此得名王返,后演为王范。
【马策】相传北宋年间,杨六郎抗辽时期在此驻有马差(即马夫)得名马差,后演为马策。按姓氏取村名田马策、杜马策、鲍马策、刘马策、李马策。
【长芦疃】北宋年间,杨六郎为摆牤牛阵,曾在此设百余座长炉打刀,由此得名长炉疃,后炉字演为芦,称长芦疃。
杨家将的传说,表达了当地老百姓朴素的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蕴含了大量的人文典故和历史资料,表现了大城独有的地域文化特点,对研究燕赵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