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握教学评价中的三个维度

(2019-10-17 21:30:22)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课堂教学设计

把握教学评价中的三个维度

 

把握教学评价中的三个维度


当前课程体系发生重大变革,课堂效率亟待提升,作为教学引路人,思考今天怎样评价高效课堂,引领课程改革,就是直面教学主阵地,寻找新的价值定位,寻找新的专业生长点.也是在寻找新的职业幸福感。


     怎样评课,应有讲究。


评课前,要尽可能了解教师的教学思想。看教师是怎样设计这一节课的,包括教学目的、对教材的认识、教材的处理方法、教学的设计思路,以及重难点的确定、师生双边活动的安排、教学手段的应用等,做到评课心中有数。


为了让评课更有针对性,听课中,要研究教师的教学设想。


首先用研究的眼光看教师在课中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实现他的教学设想的。


其次思考和分析教师的这一设想是有哪些特点。课后评课,讨论教师的教学设想。


一是讨论教学设想在这节课实现得怎样;


二是讨论教师的教学设想好不好,指出优点和问题,帮助分析原因;如果不好,怎样重新设计,拿出一种或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供教师参考。


     具体评课时可以从三个不同维度进行,一是站在教师这个维度,二是站在学生这个维度,三是学生直接参与评价的维度


     站在教师这个维度,可从以下几个环节细致解读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


     1.教学整体设计教学目的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教材处理是否新颖有创意,设计是否体现科学性灵活性开放性。


2.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量、度安排是否科学、有序。是否注意整体把握,是否肢解课文,问题设计是否有思维含量。


3.教学方式选用:是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否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媒体使用是否得当。


4.主体地位体现:学生是否参与制定目标,是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文本和思考问题,是否尊重学生的见解。


5.教学流程安排:条理是否清晰,衔接是否自然,过程是否流畅,过程的推进是否适应学生发展水平和求知需要。


6.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气氛是否融洽;师生思维是否共振,情感是否共鸣;全体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信息交流多向。


7.学生学习状态:学生是否积极思维,踊跃发言,敢于质疑,学生的思维是否有深度,是否呈现出发展的趋向。


8.学科特点体现:是否体现人文关怀,是否注重积累、感悟、熏陶,弘扬人文精神,是否着力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9.教师基本素养:是否关注所有学生,教态是否亲切自然;与学生是否平等对话,是否说普通话,语言流畅;板书工整。


10.教学效果认定: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是否能及时反馈调节,不拖堂。各层次学生是否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


   一堂课的优劣不仅要看教师的发挥,更要看学生,看学生的课堂上是否处于中心地位,看课堂上学生的个性、能力等有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站在学生的维度可从以下环节来评课。


      1.看学生的情绪状态。学生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如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是否饱满,学生是否保持良好的注意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热情是否高涨等。如果一堂课中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热情,那么,这堂课中师生之间必能形成良好的氛围,情感双向和谐交流,从而达到教学共振。


2.看学生的活动广度。学生的活动广度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指学生的每一种感官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一堂课中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他们的读、写能力,还有观察能力、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是指学生的参与广度,如学生举手答题率达到80%以上;学习围绕学生举手答题率占总共答题60%以上;学生小组活动率达90%以上等。


3.看学生的活动时间。学生的活动时间即看一堂课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究竟有多少。传统的教学是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很难有自己发挥的空间,而以主体发展为价值取向的课堂则恰恰相反,它鼓励学生拥有较多的自主学习,这样就可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助于小组学习的开展和合作学习的实施。


4.看学生的参与方式。看学生的参与方式是否多样。如独立学习、集体讨论、小组学习、动手操作等。一堂课学生的参与方式可以是独立学习,可以是小组学习,也可能是多种的混合。这样既可以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又可以促进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


5.看学生的参与品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品质是极其重要的,它是价值观的显现。具体表现如下:学生是否善于倾听,理解他人的发言,并能及时抓住要点;学生能否很好地与他人沟通;学生普遍具有问题意识,能质疑发问,发表不同意见;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等。


6.看学生的活动认知水平。评价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一项重要的标准是看学生的认知活动水平。传统的课堂是接受式、再现式的认知活动,是低水平的认识活动;现在的课堂应该是高水平的认知活动;现在的课堂应该是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即发现式、探索式的。


7.看学生的参与效果。教学效果是评课的最有力的一点,具体看教学效果应从以下几点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达到合格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是否形成了能力发展趋向,如是否得到了学会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等。               


      此外,直接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非常必要。一堂好课的评定往往将学生意见排斥在外,这种做法不但严重脱离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而且极不利于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动和深入。既然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双边的活动,那么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对教师的体会就应该最深,学生也最有资格去评价教师的工作。学生的评价可以说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特别是对教学效果评价的最为直接、明晰的显现。学生的评价结论不但有利于教师本人更好地发现问题并加以主动改进和提高,而且有利于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立情绪,从而使教师真正去聆听每位学生的心声,关注每位学生的个体发展,实现师生生命的和谐共振,实现教师角色的切实转变。事实证明:一个好的教师总是受学生拥护的。教学责任心差、业务水平低的教师,学生是评价不高的。

 

发布于2012年3月26日分类课堂内外标签工作教务于把握教学评价中的三个维度留下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