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大千思乡代表力作《资中八胜》首回大陆

(2014-03-18 21:30:25)
标签:

张大千上海大风堂

张大千

资中八胜

张大千思乡代表力作《资中八胜》首回大陆

                   宋国英 文/图

 

    据2014年3月16日《内江日报》(长江周刊)报道:大陆与台湾地区继2011年《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后,2014年3月13日至5月25日,两岸携手首启“大千”之门,举办“万里江山频入梦—张大千辞世三十周年两岸纪念展”。此次展览共展出106件作品,其中台北历史博物馆35件馆藏珍品,绝大部分是张大千的思乡之作。他的《资中八胜》、《长江山水》、《蜀江图》首度“回乡”展出,终了却大千先生平生夙愿,也让更多家乡人能了解他的思乡情愫。这次“张大千辞世三十周年两岸纪念展”,首站已在深圳展出,第二站在四川博物院开展。

    四川资中古城依山傍水,街道布局如船形,素有“船城”之称。古城内有重龙山、衙后山、鼓楼山,有穿城、绕城而过的小河,自西向东约1.6公里长的城墙威严高耸于潺潺而过的沱江之滨。可谓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山环水绕,风光旖旎,景色宜人,不愧为是一座规模宏大、异常美丽的古城。

    城内的“三山六宫九庙”与城郊的“四观四岩八景”,彼此照应,交相辉映,构成了古城特有的古建筑群和风景名胜区,自唐宋以来便是骚人墨客、官吏富贾向往和荟萃之地。五代时期后唐天成年间资州磐石县令冯铢游历州城重龙山留下了“暮云回首万家城”的壮丽诗篇,可见在距今1100年前,资中已是“万家灯火”的城市了。

    集“东方毕加索”、“当代世界第一画家”、“画坛李白”等荣誉一身的张大千先生,名正权,又名爰,于1899年出生于与四川资中(古称资州)邻近的内江县(今内江市)。今内江市、资阳市(原资阳县)在过去1400多年里,一直是资中的属县,故张大千先生常把资中当作他的故乡。他少年时代和中年时期曾数次到过资中求学,并数次游历资中著名的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对资中有着深厚的感情。资中许多秀美的风景名胜、珍贵的文物古迹,尤其是自唐宋以来便是巴蜀胜地,留下了各地无数骚人墨客的行踪和赞誉华章的“资州八景”,自然成为一名山水画家极好的创作素材。

    1956年大千先生于寓居法国巴黎时,已离开故乡近20年了,可资中众多著名的风景名胜、珍贵的文物古迹却一直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他凭着脑海里的深刻印象,饱蘸浓墨挥毫绘制出《四川资中八胜》图,以表达作为一个海外游子浓浓的思恋故乡的心情。并于同年7月在巴黎展出,1960年又在新加坡展出。1983年4月他去世以后,这一组画作为他的早期思乡代表作,再次在法国巴黎举办的《张大千遗作展》中展出。同年,在台北的张大千画展的第一厅的展品也是这一组画。现此八幅原作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资中文庙陈列着影印件。

    《四川资中八胜》图,即“倒挂琵琶”、“重龙晓霭”、“滴水弹琴”、“百步云梯”、“三峰毓秀”、“珠江夜月”、“古渡春波”、“麦田云浪”,是一组款式奇特的“书画合璧”之作,也是大千先生自视甚佳的得意之作。

http://s10/mw690/0024ISuygy6Hpa3eoDn29&690         陈列在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资中文庙内的影印件

 

 

张大千先生的《四川资中八胜》图(宋国英翻拍)

 http://s7/mw690/0024ISuygy6HpaqFXXo26&690

                              重龙晓霭                

 

http://s2/mw690/0024ISuygy6HpauXmcFf1&690                              滴水弹琴

 

http://s15/mw690/0024ISuygy6HpaxaIREee&690                              古渡春波                

 http://s7/mw690/0024ISuygy6HpayRtWKa6&690                              百步云梯

 http://s1/mw690/0024ISuygy6HpaAJMFa10&690

                              珠江夜月     

           

http://s8/mw690/0024ISuygy6HpaEfxNZ27&690                              麦田云浪

 http://s3/mw690/0024ISuygy6HpaGs8vgf2&690

                              三峰毓秀   

             

http://s15/mw690/0024ISuygy6HpaJlYtgae&690                              倒挂琵琶

 

 

《内江日报》的报道:

2011年《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后,

大陆与台湾地区又一次合璧之作”——

两岸携手首启“大千”之门

 

2014年3月13日,这是一个让内江人自豪的日子——

“万里江山频入梦——张大千辞世三十周年两岸纪念展”在四川博物院开展。
  被徐悲鸿誉为“500年来第一人”的国画大师张大千,生于内江,自1949年离开四川后,一生无缘回乡,作品也分隔在海峡两岸。因此,很多人无缘得见张大千晚年精品真迹。
  此次展览注定备受世人关注:继2011年绝世珍品《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之后,海峡两岸再次联手合璧“张大千”,更是大陆首次完整呈现国画大师张大千一生各个时期的艺术作品。
  海峡两岸首次合展张大千作品
  3月13日14时许,四川博物院内,离“万里江山频入梦——张大千辞世三十周年两岸纪念展”还有一个小时才开展,熙熙攘攘的人群已经挤满了展厅,相机快门“咔咔”声不绝于耳。
  为了这一天,人们已经等待了几十年。一楼展厅内,熟知张大千的两名参观者的一段对话道出了人们的期盼:
  “张大千离开四川后,到逝世前都没有机会回乡,晚年很多思乡好作品,听说这次我们有机会看到,很期待……”
  “这次展出把张大千一生各个时期的作品都‘拿’出来了,不容易啊!”
  因为期盼,所以惊喜。
  在成都某老年大学学习绘画的何淑珍提前一个小时赶到展览现场,就为了欣赏一代国画大师张大千的真迹。她说:“能在家乡看见张大千的作品‘团圆’,非常惊喜。”
  1899年,国画大师张大千出生在内江,倾其毕生精力,为繁荣中华民族的绘画艺术作出了突出贡献,被徐悲鸿誉为“500年来第一人”。自1949年离开四川后,张大千一生无缘回乡,作品也分隔在海峡两岸。
  “万里江山频入梦——张大千辞世三十周年两岸纪念展”是迄今为止国内外举办的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张大千画作展览,系统展现了张大千先生多元的艺术风格和极具传奇色彩的创作轨迹。
  此次展览共展出106件作品,分别由四川博物院、台北历史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3馆各提供35件作品,深圳博物馆提供1件作品,首站已在深圳展出,第二站在四川博物院开展。
  “这次画展很不容易,汇集海峡两岸四馆之力。”四川博物院副院长、研究员谢志成告诉记者,2013年是张大千辞世三十周年,历时三四年准备,经过多方沟通商谈,海峡两岸共同克服了困难,促成了此次展览。这也是继2011年《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后,两岸又一次联手“合璧”,向世人展出“大千世界”。
  一个完整的“大千世界”
  如果说要把张大千的世界分为上篇、中篇、下篇,那么他的“世界”主要 “分散”在“三馆”:
  吉林省博物院所典藏的是在1930年前后,张大千早期文人书画风格──清新俊逸的水墨写意作品;
  四川博物院所收藏的主要是张大千于上世纪40年代初远赴甘肃敦煌石窟面壁敦煌壁画的摹本。
  台北历史博物馆所典藏的则多是大千先生上世纪60年代以后,其游踪海外,晚年泼墨泼彩的新水墨现代风格。
  这3家博物馆的绘画收藏,具有互补性,正是张大千一生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的作品。可以说,这些作品呈现了完整的“大千世界”。
  在展览现场,记者看到,此次四川博物院开了两个展厅,除了在四川博物院二楼常设的张大千艺术馆—“大风堂”展厅外,还特别开放了一楼临展一厅为纪念展服务,分为“初试啼声崭露头角”、“仕女 腕底美妇”、“敦煌 飞越千古”、“故乡山水 创作泉源”、“欧美 天涯游踪”、“花卉天地聚精”等板块,为读者清晰勾勒了一代艺术大师一生 的“绘画版图”。
  “早年(作品)清新,中年(作品)雄浑,晚年(作品)‘中西合璧’,作品风格特色,都与张大千先生一生的经历息息相关。”在展厅内,绘画爱好者任先生带着相机,一边记录,一边和朋友探讨“大千世界”。
  “把张大千各个历史时期作品同时展出意义非凡,是文化界一大盛事。”谢志成认为,“万里江山频入梦——张大千辞世三十周年两岸纪念展”给世人呈现了完整的“大千世界”,也了却了张大千一生的作品因分藏两岸没有完整展出过的遗憾。
  张大千晚年思乡佳作首次“回乡”
  从文人画气质浓郁的早期作品到深受敦煌壁画影响的仕女人物,再到极具视觉冲击的晚期泼墨泼彩画作,水墨、工笔、白描、泼墨、泼彩各种技术无不挥洒自如,中国传统绘画山水、花鸟、人物、鱼虫等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完整的“大千世界”让参观者无不折服国画大师张大千的艺术广度和深度——
  “张大千一生乡情很重,在全世界游历创作,都保持着一个四川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乡音难改,哪怕跟毕加索交流,都是用的内江话。晚年他有一首诗,提到 ‘看山还是故山青’,这句话特别能说明这个行遍世界的大画家内心的那种家园情怀。”四川博物院副院长魏学峰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如此解读张大千的思乡情怀。
  值得一提的是,台北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数幅张大千晚期的怀乡佳作亮相“万里江山频入梦——张大千辞世三十周年两岸纪念展”,这也是张大千晚年思乡佳作首次“回乡”。
  “海角天涯鬓已霜,挥毫蘸泪写沧桑。五洲行遍犹寻胜,万里迟归总恋乡。”在漫长的人生风雨里程中,家在内江的张大千作画无数,但四川的山山水水依然令其难忘,于是将思乡情怀抒写到故乡山水作品中。
  张大千在离乡之后,虽然常年在海外,但《资中八胜》、《长江山水》、《蜀江图》等重要作品都是源于其对四川乡愁而创作,其中以内江为背景的《资中八胜》图,曾在巴黎、台北展出,这次亮相展出是首度“回乡”展出。
  在张大千1965年所作《自画像》中,他的题款写道:“还乡无日恋乡深,岁岁相逢感不禁。素我尘容尘满面,多君饥饱最关心。”该作品也表达了一代艺术大师的思乡情怀。
  “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跟两岸展开更多交流和合作。”在纪念展开幕仪式上,台北历史博物馆副馆长高玉珍表示,来“大千故里”四川办展,他们 “携带”了35件馆藏珍品,绝大部分是张大千的思乡之作,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张大千的世界。
  据悉,此次两岸作品成功“合璧”,纪念展在家乡展出,终了却大千先生平生夙愿。本次展览展期将持续到5月25日,面向公众免费开放,人们可以近距离走近完整的“大千世界”。

 

                                      本报实习生 段春秀 

 

                             2014.3.16《内江日报》(长江周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