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致青春》的十大意外
(2013-05-08 10:21:28)
标签:
致青春赵薇赵又廷娱乐 |
分类: 社会杂想 |
《致青春》票房一路飙升,按目前的走势,应该有望突破10亿。仔细想想,似乎并不意外,赵薇、韩庚、王菲等明星加上青春和爱情这样的题材,可谓卖点很多,话题很多,不红没天理。但是这部电影也不缺少让人预想不到的东西,听我一一道来:
意外之一:编剧改结局,李樯你很牛。
看过辛夷坞原著的人都知道,书中的郑微最后还是选择了林静。但是辛夷坞强调的是青春的终将逝去,而赵薇似乎更想表达的青春是用来怀念的,所以电影中的郑微谁都不选。李樯改编过的结局,在我看来,虽然更残酷和决绝,其实也更真实。没人给你兜兜转转的权力,青春转瞬即逝,你不去珍惜,那就去怀念吧。不管是3年还是7年,那个勇敢的玉面小飞龙,都要果断地说,你错过了!
意外之二:韩红换腔调,知心姐姐很雷人。
听过韩红唱歌的人都说最好不看人,看过电影里韩红主持的夜话节目,只怕很多人会说,韩大妈你还是唱歌吧。当然,韩红这么做,都是赵薇要求的;而赵薇之所以这么要求,是因为在我们的青春记忆里,电台里情感类的主持人,几乎都是这么说话的。所以我们原谅韩红带来的别扭吧,毕竟她也是过来客串帮我们找青春的,挺仗义的,也挺不容易的,据说因为演了这个角色,已经表示再也不演电影了。
意外之三:赵又廷别致的港台腔,一瞬间把出身清贫的陈孝正变得文质彬彬。
你的记忆里可曾有过类似的声音?也许多数人会说没有。所以,当我们听到赵又廷的港台腔,会有一丝意外;但是,这意外很短暂,我们会发现其实赵又廷的台普和剧中陈孝正的形象挺吻合的,真是难以言述的一种巧合。我们甚至会觉得,连赵又廷偶尔的咆哮,都是那么的自然。那句“可是我不愿意”比那句广为流传的“你神经病啊”更能代表赵又廷的演技,我觉得内地男演员都演不了这么好。
意外之四:赵薇不演郑微,那是既对又错的抉择。
赵薇第一次执导的电影,却没有参演,到底是对是错,只怕是众说纷纭。我当然相信辛夷坞创作这部小说的时候,一定是想着赵薇写郑微的。赵薇演郑微,我觉得年龄不是问题,那只是赵薇不演的借口。最大的障碍是观众太先入为主了,或者说赵薇其实就是很多人青春记忆的一部分了。既然致敬的青春就是终将逝去的,那么其实不演就是最大的致敬。
意外之五:“你神经病啊”悄然走红,赵又廷你受惊了吗?
郑微向陈孝正表白“我喜欢你”,被陈指脸咆哮:“你神经病啊!”此时影院里一定是一片笑声。“你神经病啊”悄然走红,赵薇李樯都预想不到吧。看过《艋舺》的我一开始不认为赵又廷是饰演陈孝正的最佳人选,但看过这个金句之后,我之前的判断烟消云散了。
原著里的朱小北是个可爱的女生,电影里的朱小北是位令人尊敬的女人。她被污蔑偷东西后一气之下砸小卖部的情景,一瞬间让我们激情贲张。所谓青春,原本就是需要激情,甚至是需要做傻事的。退学后的朱小北成了记忆专家,但是自己却对许开阳失忆了。朱小北曾说过他喜欢过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是谁?为什么最后和朱小北相遇的不是别人,恰好是许开阳?想清楚这两个问题,就能理解朱小北的倔强了。赵薇在《致青春》里想要表达的东西,很多都在朱小北这个点上。
意外之七:从毛糙到严苛,促使郑微变化的,是时光。
郑微和陈孝正在探讨一厘米误差的问题的时候,郑微还是那个做作业都不大认真的女大学生,那时的她还受到了陈孝正的批评。可是转眼几年之后,进入职场后的郑微已经在严厉警告自己的下属做事要认真了。从那个大大咧咧的小女孩变成一个严谨的职场女白领,郑微付出的代价依然是,青春终将逝去。
意外之八:从陪别人去,到被别人陪着去,阮莞的青春里躲不开的字眼是堕胎。
陪别人堕胎的阮莞是善良的,被别人陪着堕胎的阮莞是坚强的,但是这个“堕”字似乎预示了阮莞的青春的荒唐和无奈。阮莞像只飞蛾,她扑向了火,最终化为灰烬。这个“火”,如果指爱情,我当然觉得她是伟大的;但如果仅仅指赵世永,那么我不认可郑微的评价:“只有阮莞的青春是永不腐朽的。”阮莞走在路口,左右不是,最后撞向飞驰的车上,这才她青春最好的写照。
意外之九:施洁是面镜子,照亮别人的爱情。
我认为施洁这个人物就是为了衬托别人才存在的。她认识林静,源自一面镜子,这镜子就成了她最终全部的寓意:她让郑微通过这面镜子看清和林静的关系,从而和林静分开。也许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赵薇所要表达的主题,也需要借助这面镜子来述说:它从天而降,割伤了你青春的肢体,你认为轰轰烈烈的爱情,也许最后只是一块闪闪发亮的疤。你成功了,那疤就是你的勋章。伤痕累累的人生才是最真实最丰满的人生,而青春只是其中的一段。
意外之十:赵薇你很大胆,这样的镜头也敢拍。
这个意外只有看过电影的人才知道,我相信感到意外的人应该不占少数,不过在本篇博客里,我只能说,此处略去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