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中国珍稀蕨类植物

分类: 品种 |
http://s16/mw690/00364yqbty6FgNDVAXdef&690
松叶蕨
分布于中国西南至东南、华南及陕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南等地。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
通常长在较干燥的石头缝隙里,喜钙,也附生在林中树干上,植株脆弱,易受到损坏,但繁殖能力较好。
松叶蕨
分布于中国西南至东南、华南及陕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南等地。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
通常长在较干燥的石头缝隙里,喜钙,也附生在林中树干上,植株脆弱,易受到损坏,但繁殖能力较好。
http://s5/mw690/00364yqbty6FgNJ4cJu44&690
裸子蕨科 泽泻蕨
因为叶形四泽泻而命名。分布在海南、台湾和滇南。生长在海拔1000以上的密林下石头上和湿润腐土上。在海南的资源量很少。
裸子蕨科 泽泻蕨
因为叶形四泽泻而命名。分布在海南、台湾和滇南。生长在海拔1000以上的密林下石头上和湿润腐土上。在海南的资源量很少。
http://s6/mw690/00364yqbty6FgNN0QEB15&690
莎草蕨
莎草蕨科是泛热带分布的种,本种是本属在我国大陆上唯一的种,可认为是本种最北的地理分布限界喜欢生长在次生林下或滨海灌丛中,在野外极少见。
http://s5/mw690/00364yqbty6FgNQxN2I04&690
带状瓶尔小草
莎草蕨
莎草蕨科是泛热带分布的种,本种是本属在我国大陆上唯一的种,可认为是本种最北的地理分布限界喜欢生长在次生林下或滨海灌丛中,在野外极少见。
http://s5/mw690/00364yqbty6FgNQxN2I04&690
带状瓶尔小草
又叫蛇蕨,有清热解蛇毒的药用功能,产台湾及海南岛,附生雨林中树干上,也和林中的鸟巢蕨等生长在一块。野外资源量很少。
荷叶铁线蕨
中国特有变种。仅分布于四川万县,生于海拔约205m处温暖、湿润和没有荫蔽的岩石表面的薄土上、石缝或草丛中。本变种是铁线蕨科最原始的类型,在亚洲大陆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濒危种。近年来有组培技术,商业化生产很多,但是是否能顺利野外归还,还是未知
中国特有变种。仅分布于四川万县,生于海拔约205m处温暖、湿润和没有荫蔽的岩石表面的薄土上、石缝或草丛中。本变种是铁线蕨科最原始的类型,在亚洲大陆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濒危种。近年来有组培技术,商业化生产很多,但是是否能顺利野外归还,还是未知
细辛蕨
铁角蕨科 分布于海南岛和台湾,曾名琼崖对开蕨
生于林下钙质土中,也长在较干的岩石空隙处,叶形很优美,我曾经栽培一棵,生长非常慢,几个月还没完全开展一片叶,后因出差干死,幸好根茎仍有活力,目前还在萌叶当中
铁角蕨科 分布于海南岛和台湾,曾名琼崖对开蕨
生于林下钙质土中,也长在较干的岩石空隙处,叶形很优美,我曾经栽培一棵,生长非常慢,几个月还没完全开展一片叶,后因出差干死,幸好根茎仍有活力,目前还在萌叶当中
http://s1/mw690/00364yqbty6FgO0REyIa0&690
水蕨科水蕨
分布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生长在水中或潮湿的农田草丛中,能够耐一定的阳光,很多地区采摘用于蔬菜食用。在海南,目前由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野外数量不断较少,同时受到农田规划的影响,往往会整个居群一块被清除。
水蕨科水蕨
分布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生长在水中或潮湿的农田草丛中,能够耐一定的阳光,很多地区采摘用于蔬菜食用。在海南,目前由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野外数量不断较少,同时受到农田规划的影响,往往会整个居群一块被清除。
http://s13/mw690/00364yqbty6FgO4nZik2c&690
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
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隶属于较原始的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门桫椤科。桫椤科有许多个种,其中的白桫椤尤为珍稀
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
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隶属于较原始的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门桫椤科。桫椤科有许多个种,其中的白桫椤尤为珍稀
http://s3/mw690/00364yqbty6FgO6Maz0c2&690
单叶贯众(Cyrtomium hemionitis)
鳞毛蕨科植物,星散分布在贵州和云南东南部的石灰岩地区,数量极少。海南王下石灰岩地区有分布,长生在石灰岩缝隙中
单叶贯众(Cyrtomium hemionitis)
鳞毛蕨科植物,星散分布在贵州和云南东南部的石灰岩地区,数量极少。海南王下石灰岩地区有分布,长生在石灰岩缝隙中
http://s10/mw690/00364yqbty6FgO9rrkd49&690
二叉鹿角蕨(Platycerium bif urcatum(Cav.)C.Chr.)
二叉鹿角蕨又称蝙蝠蕨、“山国王子”,是鹿角蕨科鹿角蕨属的多年生附生植物,体型独特,姿态高雅,分布在云南,附生与林中树干上
二叉鹿角蕨(Platycerium bif urcatum(Cav.)C.Chr.)
二叉鹿角蕨又称蝙蝠蕨、“山国王子”,是鹿角蕨科鹿角蕨属的多年生附生植物,体型独特,姿态高雅,分布在云南,附生与林中树干上
http://s1/mw690/00364yqbty6FgOcriRq60&690
对开蕨(Phyllitis scolopendrium)
对开蕨是我国新记录植物,也是铁角蕨科稀有种。它的发现,填补了对开蕨属在我国地理分布上的空白。对开蕨叶形奇特,颇为耐寒,雪中亦绿叶葱葱,是一种珍贵的观赏植物。对开蕨的产地位于长白山的西南侧,海拔较低,没有划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之中,目前尚无保护措施。
对开蕨(Phyllitis scolopendrium)
对开蕨是我国新记录植物,也是铁角蕨科稀有种。它的发现,填补了对开蕨属在我国地理分布上的空白。对开蕨叶形奇特,颇为耐寒,雪中亦绿叶葱葱,是一种珍贵的观赏植物。对开蕨的产地位于长白山的西南侧,海拔较低,没有划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之中,目前尚无保护措施。
http://s11/mw690/00364yqbty6FgOhme0iea&690
http://s11/mw690/00364yqbty6FgOj9lGiba&690
燕尾蕨(Cheiropleuria bicuspis)
产台湾、浙江(苍南)、海南和广西。生林下石灰岩上,海拔达1000米
http://s9/mw690/00364yqbty6FgOokXuE78&690
爬树蕨(Arthropteris palisotii)
于马达加斯加至新西兰及南美的胡安一斐南德斯群岛,北达阿拉伯、吕宋及斐济群岛,以伊里安、新喀里多尼亚及马达加斯加为其分布中心,仅有1种向北分布到越南及我国南部
爬树蕨(Arthropteris palisotii)
于马达加斯加至新西兰及南美的胡安一斐南德斯群岛,北达阿拉伯、吕宋及斐济群岛,以伊里安、新喀里多尼亚及马达加斯加为其分布中心,仅有1种向北分布到越南及我国南部
http://s1/mw690/00364yqbty6FgOseI2Qf0&690
http://s8/mw690/00364yqbty6FgOshewn87&690
粤紫萁的首次被发现发生于1857年前。当年夏氏(Harland)到香港采摘,却被威廉·杰克逊·胡克误认为肉桂紫萁。直至1905年才被蕨类学家克利斯顿森确认为新品种。1906年,正式发表。
1926年,粤紫萁(Osmunda mildei)曾一度被认为灭绝,后于2000年在深圳市龙岗南澳笔架山的一条溪流意外地被发现,但为数只有三株。经华南植物园科技人员的静心保育,目前粤紫萁(Osmunda mildei)的人为繁育已取得成效
http://s13/mw690/00364yqbty6FgOB5u4kec&690
http://s16/mw690/00364yqbty6FgOB9oRx9f&690
天星蕨(Christensenia assamica)
世界分布约5种,中国仅云南有分布,长在500-1000米的下雨林下。天星蕨的孢子囊很有意思,是有多个孢子囊群围成的碗状。是一种古老的蕨类植物。
http://s16/mw690/00364yqbty6FgOB9oRx9f&690
天星蕨(Christensenia assamica)
世界分布约5种,中国仅云南有分布,长在500-1000米的下雨林下。天星蕨的孢子囊很有意思,是有多个孢子囊群围成的碗状。是一种古老的蕨类植物。
http://s7/mw690/00364yqbty6FgOFwod056&690
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
在我国南方和西南地区如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贵州、四川与云南南部均有分布,亚洲热带其他地区也有,是热带亚热带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
因为根茎有药用功能,野外居群遭到一部分人的采挖,居群受到威胁。尽管其分布的生境比较多包括山坡向阳处,林下阴湿处均有分布,但由于植株搞到,发展为种群必须要有叫足够的空间和营养供给,因此也亟待保护
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
在我国南方和西南地区如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贵州、四川与云南南部均有分布,亚洲热带其他地区也有,是热带亚热带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
因为根茎有药用功能,野外居群遭到一部分人的采挖,居群受到威胁。尽管其分布的生境比较多包括山坡向阳处,林下阴湿处均有分布,但由于植株搞到,发展为种群必须要有叫足够的空间和营养供给,因此也亟待保护
桫椤科(Cyatheaceae)笔筒树(Sphaeropteris lepifera)是稀有种。
本种在中国过去仅知产于台湾省,1982年在厦门大学自来水池附近的山沟发现一株,这是中国大陆的首次记录;2009年福建省福清市三山镇和沙埔镇也相继发现该物种。由于生境不隐蔽,非常容易被人发现,遭到破坏,树下及周围均不见幼苗幼株,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大陆分布将会消失。
2010年11月,福建师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剑秋与研究生在霞浦县溪南镇长兴村后山的山坳中新发现了11株笔筒树,这也是大陆发现最大的笔筒树种群。2010年的1月在平潭岛发现两株笔筒树,但截止到目前仅存一株,这一发现对研究平潭与台湾的地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种在中国过去仅知产于台湾省,1982年在厦门大学自来水池附近的山沟发现一株,这是中国大陆的首次记录;2009年福建省福清市三山镇和沙埔镇也相继发现该物种。由于生境不隐蔽,非常容易被人发现,遭到破坏,树下及周围均不见幼苗幼株,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大陆分布将会消失。
2010年11月,福建师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剑秋与研究生在霞浦县溪南镇长兴村后山的山坳中新发现了11株笔筒树,这也是大陆发现最大的笔筒树种群。2010年的1月在平潭岛发现两株笔筒树,但截止到目前仅存一株,这一发现对研究平潭与台湾的地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http://s8/mw690/00364yqbty6FgOZ5mGr87&690
金星属科(Thelypteridaceae)
金星菊属(Chrysogonum)
海南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subimmersa)
海南金星蕨是金星蕨属中形体最大且最为奇特的一种蕨类,其分类地位一直处于争议中。英国著名蕨类植物学家R.E.Holtum将其归并于大金星蕨属,《中国植物志》认为虽然该种与产自马来西亚的大金星蕨属有相似之处,但仍将其置于金星蕨属中。
据了解,该种由中国蕨类植物之父、中科院院士秦仁昌于1936年发表在《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上,模式标本由刘心祁先生于1933年采集自海南昌江。此后一直未有新的采集和报道。2004年,有关学者在文献中称,该种可能已在中国灭绝。
2012年6月,在海南霸王岭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协助下,研究人员在海南昌江采集标本时,发现了这份奇特的标本,经鉴定为海南金星蕨。
金星属科(Thelypteridaceae)
金星菊属(Chrysogonum)
海南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subimmersa)
海南金星蕨是金星蕨属中形体最大且最为奇特的一种蕨类,其分类地位一直处于争议中。英国著名蕨类植物学家R.E.Holtum将其归并于大金星蕨属,《中国植物志》认为虽然该种与产自马来西亚的大金星蕨属有相似之处,但仍将其置于金星蕨属中。
据了解,该种由中国蕨类植物之父、中科院院士秦仁昌于1936年发表在《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上,模式标本由刘心祁先生于1933年采集自海南昌江。此后一直未有新的采集和报道。2004年,有关学者在文献中称,该种可能已在中国灭绝。
2012年6月,在海南霸王岭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协助下,研究人员在海南昌江采集标本时,发现了这份奇特的标本,经鉴定为海南金星蕨。
http://s9/mw690/00364yqbty6FgP30pD228&690
http://s16/mw690/00364yqbty6FgP3fIED5f&690
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
石韦属(Pyrrosia)
南洋石韦(Pyrrosia longifolia)
南洋石韦为热带雨林附生植物,是蕨类植物中研究景天酸代谢(CAM)途径的模式植物,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国内一直缺乏该种的活材料,致使该领域的研究成为空白。
该种在国内仅海南岛有标本记录,只有10份,且距离最新采集标本的时刻整整50年。最新文献报道,该种在中国野外已经灭绝。该植物附生于海拔340~1400米林中树干上或荫湿岩石上
上海辰山植物园蕨类植物生物多样性和保育研究组在海南进行为期12天的野外考察中,12月7日在吊罗山采集到珍稀濒危植物南洋石韦Pyrrosia longifolia。此次发现,对研究南洋石韦的物种分布及生存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http://s16/mw690/00364yqbty6FgP3fIED5f&690
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
石韦属(Pyrrosia)
南洋石韦(Pyrrosia longifolia)
南洋石韦为热带雨林附生植物,是蕨类植物中研究景天酸代谢(CAM)途径的模式植物,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国内一直缺乏该种的活材料,致使该领域的研究成为空白。
该种在国内仅海南岛有标本记录,只有10份,且距离最新采集标本的时刻整整50年。最新文献报道,该种在中国野外已经灭绝。该植物附生于海拔340~1400米林中树干上或荫湿岩石上
上海辰山植物园蕨类植物生物多样性和保育研究组在海南进行为期12天的野外考察中,12月7日在吊罗山采集到珍稀濒危植物南洋石韦Pyrrosia longifolia。此次发现,对研究南洋石韦的物种分布及生存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前一篇:【转】中国有哪些珍稀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