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留给单篇阅读教学的时间还有多长(向浩与文)

(2021-03-16 10:00:05)
标签:

阅读教学

分类: 摘教学资料

留给单篇阅读教学的时间还有多长(向浩与文)

我总感觉语文学科单篇教学的历史即将终结。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语文教学主要是依托单篇教学展开的,即通过一篇一篇文章的教学,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单篇教学的确尤其合理性,它与工业时代的教学模式形成了非常好的呼应。例如一节课就45分钟,对于一篇文本的教学比较合理,要么一节课可以完成任务,要么两三节课也可以完成任务。但是单篇教学的问题也蛮多,例如知识的碎片化,文本功能的单一性,文本选择的局限性,都是当下语文教学避不开的现实问题。

 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已经隐约感觉到单篇教学的问题严重,所以直觉让一批非常睿智的老师开展起了教学改革与研究。同时也告诉我们,任何一项改革,并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被问题倒逼出来的。

 三十几年前,广东省特级教师钟德赣先生设计并主持了中学语文反刍式单元教学法实验,这是较早对单元文本进行整合教学的研究。这让老师们意识到,单篇的阅读教学存在诸多狭隘性,不利于学生的言语思维发展,不利于综合素养的提升。钟先生提出的“五步三课型”反刍式单元教学法以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为指针,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原理基础,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着眼于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反刍式单元教学法具有整体性、序列性、集中性、多反刍、层次性、合作性等特征,从把握语文教育特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创设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语文教学法的发展方向等方面,影响着后世语文教学。

十几年前,时任山东潍坊市教育局局长的李希贵先生基于语文教学面临的众多问题,提出了语文主题学习概念,并开展长达近20年的研究,目前依然势头猛劲,影响了众多学生。语文主题学习强调课内教读和课外自读结合,在课内习得方法后,更强调课外的自主阅读学习。教师在主题阅读材料的使用、阅读时间的分配、正确处理阅读材料与课本的关系、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等方面作出了一些尝试。语文主题学习强调老师要改进授课模式,变单篇教学为单篇引路、单元整合、主题阅读、读写共生的教学模式。以增加学生语文阅读量、丰富学生语言、提高阅读能力、使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观、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为旨归。语文主题学习彻底打破了“教材为王”的局限,让师生们意识到语文学习应该到更广袤的世界里去。

 最近,群文阅读风靡,很多研究专家和一线教师都在深入探索。其中以四川省何立新、重庆市陈家尧和著名特级教师王君等老师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且做出了很多成果,并彰显了一定的成效。前文已经提到,单元整合、教材整合等形式已经有所发展,但缺乏系统性。群文阅读就是致力于在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系统地推进多文本阅读教学实践,在更加开阔的视野上体现多文本阅读的价值,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群文阅读与其他多文本阅读不一样的是,群文阅读一定不是为了扩大阅读量而扩大阅读量,它更注重文本的质量以及多文本阅读为学生带来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变化(于泽元,王雁玲,石潇.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9):38-70)。

 在第八次课改期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张秋玲教授提出了语文专题学习阅读教学新模式。语文专题学习,实质是“互联网+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的简称,指借助语文的方式围绕学生遇到的某一真实问题,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在语文实践情境中通过系列化的语文实践活动,掌握语文课程内容、形成语文核心素养的一种学习路径。语境指言语交际环境,包括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社会文化语境、认知语境和虚拟语境等。语境化指在教学中摆脱传统的“去语境”倾向,实现在语境中学习和用语境学语文的做法语文专题学习指导语境化,指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专题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沉浸在特定的语文实践情境中,紧密结合语境来完成相关语文任务,从而改善由于游离语境而造成无效学习这种不良倾向的策略与做法。语文专题学习指导语境化实践是语文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孔凡成 金英华,语文专题学习指导语境化实践初探J】中学语文(教师版),202.09)。

语文专题学习更加强调语用学习的情境性、任务性和功能性,所以在实践过程中,更能有效帮助学生获得更为精准的指导和更加有价值的收获。语文专题学习兼有主题学习和群文阅读的某些特征,但也避免了前两种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只不过,相对而言,语文专题学习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会更高。

 最近几年,倪文锦先生团队又提出了“焦点阅读”的新模式,并在一些地区正在推广和实践。

焦点阅读,聚焦学生在学习中的核心问题,既是方法论层面的思考,也可以理解为本体论方面的思考。焦点阅读非常强调问题导学,注重从整体上把握导向过程,包括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炼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完整流程(倪文锦,“焦点阅读”初探【J】语文建设,2018.05)。“‘焦点阅读’看似在单篇教学中也可以实现,但是更应该指向多重文本的阅读。因为‘问题’的真正内涵决定了‘焦’的选择与聚焦。问题是什么?问题是‘现实与理想的距离。’”(钟启泉《解码教育》)如此看来,很多我们看似是问题的“问题”,其实不是问题,只是小疑惑,只需要查查资料,问问老师就可以解决。而真正的问题应该是一个复杂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需要大家一起探究完成。如此看来,焦点阅读,不管是指向单篇还是多篇,真正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是多重文本和众多资源的整体阅读,否则如何解决问题?

 当下提出的“任务群”教学,项目式学习,就语文学科而言,就是破除单元教学的其他任何可能。“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若干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所涉及的语言学习素材与运用范例、语文实践的话题与情境、语体与文体等,覆盖历来语文课程所包含的古今“实用类”“文学类”“论述类”等基本语篇类型。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着眼于培养语言文字运用基础能力,充分顾及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并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温儒敏《如何实行任务群教学》)。高中学段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实践探索,给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带来了诸多启示,这也势必会彻底革新单篇阅读教学的大格局。

 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驱动下,大单元教学被提出来。大单元教学和前文提到的单元反刍式教学是有着相似点和趋同性的,只不过现阶段的大单元教学还得适应当下的教育观和学科观。大单元教学是站在更高的角度,把一个学段作为整体,通盘考虑,跨年级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重构符合教学实际的新知识系统,使课堂内容无重复、教学环节紧凑、课堂内容倍增的一种教学思路和授课方式,它是从单篇(单章)教学发展到单元教学,进而发展到单元主题教学(A米阳光,《何谓“大单元教学”》摘自https://www.jianshu.com/p/a9c87ebce5a3)。

如此看来,大单元教学兼具了众多整合课程的特点,是时代的必然产物,其内核是众多非单篇阅读教学模式的集合,这个概念因其直白,更容易被一线实践者接受。

 一路梳理下来,我们不难发现,语文阅读的单篇教学生态正在被改变,统整思维引领下的多文本教学已经“山雨欲来”。但我还是认为,丰富多样的多文本阅读形式还是一个过渡品,就像5G相对于信息时代的意义一样,这不是革命性的改革。那语文阅读教学的下一个时代是什么?我觉得是AI环境下的整本书阅读,而这里的整本书不是指名著那样的整本书(当然也会有这种形态存在),更多的是趋于阅读功能需要而通过信息手段、自然按需配置的信息资源集合,其数据运算方式有点类似今天的“今日头条”等,但教学中的资源调配不应只满足阅读者的兴趣爱好,还要满足国家对人才的培养要求。所以,这里的整本书,不只是客观的自然书,更是数据资源库。提前预知和尝试,是适应下一个时代的最好方式。

 单篇阅读教学的时间应该极其有限了,一场新的变革即将到来。各种征兆已经凸显,我们准备好了吗?

精选留言

 1、单元文本整合,群文教学,专题学习,都是很好的思路。但因为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在实际的实践中,大部分学生反映跟不上,很吃力。这需要学生和老师都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老师准备一个科目是没有问题的,但学生需要应对多个科目,由于语文学科作业形式的特殊性,课下学习常常是“夹缝中生存”,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求学道路中的“贫富差距”也会越来越大,一部分中间层次的学生,也在压力之下,逐渐丧失对“学习乐土”——语文学科的信心和兴趣。

……说到底,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确实是个难解问题……

2、向老师您好,正在学习您的读写共生写作教学。“道理”谈不上,更多是困境。在实践中学生普遍反映跟不上,单篇课文讲读,尤其古诗文,稍微快一点,学生就消化不良。生源质量差异大,中等及以下的孩子,学习压力也挺大,他们身上青少年的“灵性”被焦虑、疲劳刷题等磨损着,语文成绩也普遍不理想。……

3、向老师,关于单篇、多文本形态阅读、整本的关系,跟您的想法一致。看了您的文章,我有几点想法。其一,就目前能力培养方面出现的问题,我感觉不能全赖于单篇,我想单篇能做的已经做了,但受限于自身原因,必然不能兼顾周全;从更深层面讲,根源应该是形态“单一”的问题。其二,未来单篇教学会不会被取代?我想可能需要回答三个问题:单篇教学培养了学生什么能力?文选型教材成为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形态的历史逻辑、功能定位是什么?整本书阅读能否完成单篇教学的能力培养工作?我个人的态度是,整本可能会成为主要形态,但单篇不会被取代,教学讲究连续性,整本与整本之间的空隙,可以用单篇来填补(“精准扶贫”)或者以单篇为引子。

作者: 其实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也想表达此类想法,但是我还是隐约觉得,单篇的功能会隐含在整本书里,但“单篇”这一概念应该会消失。概念消失,形而下的形态就必然消失了。

4、有道理。但是如果“单篇”被“整本”取代,感觉更深层的语文教学形态“单一”的问题似乎还是没得到解决,这是一个顾虑。不过无论如何,整本书阅读成为未来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形态是大势所趋。

5、任何教学形式都只是形式,核心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语文素养的提高。对好的老师来说,白猫黑猫都是好猫。以后群文和整本肯定越来越被看中,但是单篇亦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不必争,多元格局和发展的连续性,是很重要的。改革不是谁取代谁。需要更多理性思考。

6、寸言:纵观几十的语文教学改革,看官们:你们真的觉得语文教学在理念上有进步了?文中提到的“教学法”真的有多少差别?除却一些名字的变化,和侧重点的此长彼消,总体来说,有什么长进?当然,教育教学需要讨论,争鸣总没错!

这样教学,那样教育,关键还得看各门学科的评价指挥棒!语文教育教学成效的提升,需要情怀,还需要有好的教育教学的生态环境的。语文是什么?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达成语文教学目标真的需要这样绕来绕去?!事出反常必有妖,这妖的背后是什么?(20210314留给单篇阅读教学的时间还有多长(向浩与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