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彰显核心立意,出新写作素材——中考材料作文指导课堂实录

(2019-05-23 10:10:47)
分类: 我的课题(原)

彰显核心立意,出新写作素材——中考材料作文指导课堂实录

【解读材料,梳理立意】

师:上周我们进行了一则材料作文的写作,我们一起把材料读一读:

生读:生活不可能总是顺心如意,但持续朝着阳光走,影子就会躲在后面。

师:大家读得很有感情,说说你们抓住了哪些关键词帮助理解这则材料的?

1:我抓住了“持续”这个词,持续是说要一直朝着阳光走,不是一瞬间战胜了困难,要坚持。

师:也就是说,遇到的困难可能不止一次。

1:要持之以恒地去面对,要坚持不懈地去战胜困难。

师:好,他理解了“持续”这个词,你还关注到哪些词?

2:第一句中“生活中不可能总是顺心如意”,这里告诉我们要写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然后再写如何战胜的。

师:你觉得不顺心如意的事情是指什么?

2:困难。

师:哦,是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除了困难还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不顺心如意”的事?

3:我想到了“挫折”。

4:我想到了“不容易的生活”。

5:我想到了“不高兴的事”。

6:我想到了“令人伤心、难过、烦恼的情景”。

师:其实除了同学们刚刚说的这些,生活中可能还有失败,可能也会有病痛……那么,面对这些,我们怎么做?

生齐:要持续去战胜它。

师:还有什么词你对它特别有感触?

7:我对“朝着阳光走”有点感悟。这个“走”字我认为就是要写战胜困难的过程。这是写作的重点,

师:我想问问大家,“阳光”是什么意思?我理解的阳光就是“太阳散发的光芒”。你理解的阳光是什么?

8:我觉得阳光可能是遇到挫折之后自己对自己的鼓励或者他人对自己的鼓励,用来对抗挫折和不顺心的事。

9:我觉得应该是我们内心想要达成的一件事情,比如说“成功”,战胜挫折之类的。

师:你是想说这是一种方向。那么,看到“阳光”这两个字,你们想到了哪些词?

10:积极

11:乐观

12:开心

13:美好

14:向上

15:自信

16:不畏艰难的精神

师:看来,大家不仅理解了“阳光”的表层含义,更理解了其比喻义和引申义。材料中还有一个词语引起了老师的注意,你知道哪个词?

生:“影子”。

师:“影子”是什么?老师特地翻阅了字典,“影子”是指物体挡住了光线后,映在地面或者其他物体上的形象,它只会出现在光明的后面。这是它的表层含义,我们还要去深入挖掘它的比喻义和引申义。你是怎么理解的?

15:我觉得可能是前进路上的困难。

17:我觉得是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出现的灰心沮丧的心情。

师:大家同意哪种意见?我们回顾一下老师刚刚说的表层含义,“影子”是在光明的后面,而“困难”是指什么?是我们在需要去直面的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的不易解决的问题或者障碍。那么,“影子”到底是指什么?是指困难?还是指困难带给我们的影响?

生齐:困难带给我们的影响。

师:一起来看材料,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失败、挫折、磨难、病痛等等,他们会给我们带来阴影,带来影响,我们经常说“今天我心情不好,请计算我的心理阴影面积”,这个“阴影”指的就是“负面的情绪和影响”。但是我们有办法战胜它。

生:持续朝着阳光走。

师:那么“负面的情绪和影响”就会消散了。

生:就不会对我们有太大的影响了。

师:是啊,就奈何不了我们了,就“躲起来了”。这样,我们就基本上把这则材料的含义理解清楚了。由此看来,在阅读这一类材料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读懂其表层含义,更要理解其比喻义和引申义。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话来表述一下这则材料的立意。

18: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面对挫折、面对困难、面对磨难,但是我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以乐观的心态去挑战、去努力。这样的话,困难失败所带给我们的影响就会消散而去。

【拓宽思路,新颖选材】

师:我们不仅读懂了材料,更读透了材料,通过这一则材料的阅读找到了阅读这一类材料的方法。同学们在习作中围绕中心选材是没有问题的,也拟出了一些符合立意的标题,比如:《向阳而生》、《向着阳光,前进》、《向着阳光走》、《含笑奔跑的少年》等,这些都是可以的。同时,老师也发现,我们的选材集中在三类:考试、作业中遇到拦路虎;体育口语考试中遭遇挑战;各类考级比赛中遇到困难。这三类材料有个共同点。

生:都在写考试。

师:对啊,考试无疑是我们九年级现在最真实的生活,我们每天都在经受着它的考验,当然这符合我们作文的要求——就是写好我们的亲身经历,写出我们的真情实感。但是我们想一想,阅卷老师在众多的作文中看到绝大部分题材撞车的现象,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

生:讨厌、厌烦、疲劳。

师:我们生活中是不是除了考试就没有材料可写了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去尝试解决的问题。如何打开我们写作的思路?如何突破我们视野的局限?我们试着从考试当中走出来。

【合作交流,思维碰撞】

师:同学们,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考试还有哪些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呢?下面给同学们5~6分钟时间去思考,去记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思考并简单记录,师巡视全班。)

师:小组交流3分钟,思维碰撞后,看看是否有新的启发?每位同学都要发言,组长组织。

师:交流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更多新的发现?是否给你新的启发?

1:我想到一个素材,初二时回老家插过秧的一段经历。

师:大家有没有这个体验?大家都没有,这个体验的确独特。

1:插秧就是把发了芽的小苗按顺序排列好放进泥土里。开始的时候,我一点都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做这个事情。田里又有泥巴又有水,黏糊糊的,觉得很脏很恶心,我就不想下地,在同伴的怂恿之下终于还是下了地。刚下地,我就觉得半个身子都沉浸在烂泥里,我非常艰难才能在地里前行。在奶奶手里接过秧苗,我也不会插,就在烂泥里用手指抠了一个小洞,勉强能把秧苗放进去。可是秧苗一点儿也不听话,总是东倒西歪,好长时间才插了十几棵,我都有点不耐烦了,看到小伙伴们还在努力尝试,奶奶也在手把手地帮助我们,我到底还是坚持下来了,甚至还摸索到了一点方法,虽然没有别人做得好,但是我觉得自己体验了这个过程,就已经成功了。

师:这样一段经历真的是有着自己独特体验的。还有吗?

2:我是一个平常的初三女孩,个子挺高,长得也不错,深受老师喜爱。

师:自信的。

2:老师你也挺喜欢我的吧。但是大家看我的身材很壮实,没有办法,遗传自我爸和我妈。看到别的女孩儿穿漂亮的衣服,我就臭美,也想减肥。每天吃“草”,一点荤的都没有,都是素油,坚持了一个多月,终于减下一点真不容易。但是减肥的人都知道有瓶颈期,那是很难度过的漫长的一段时期。别人都说这孩子估计减不了,我也很难受,算了放弃吧。我妈她也减肥,她就跟我说,光吃素作用不大,还得运动。可是我真的最害怕跑步了,但是一想到“漂亮”这两个字,我就能坚持,玩儿命跑。其实到最后也没有多大的成功。

师:但是我们在向着成功的方向努力,对吗?其实你已经很可爱了,减肥倒并不因为要跟别人比美,而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说的不错,亲身经历特别情真意切。

3:我假期的时候回过一趟老家,我奶奶捉了一窝小鸡,特别可爱。可是我不喜欢带翅膀的动物,因为我小时候进鸡窝拿鸡蛋被老母鸡啄过。那天刚巧我的狗也在,它把鸡笼打翻了,我们就得去捉。我的狗对捉鸡并不感兴趣,可是对咬鸡倒是很在行,于是一只小鸡就被咬死了。没有办法,我就找来了村里要好的小伙伴一起来帮忙。最后终于把鸡捉起来了,不过少了一只,虽然被奶奶训斥了,但是我们小伙伴们之间的感情就更加好了。

师:我们从校园走出来了,走进了家庭,从室内走出来了,走了向室外,视野更加宽泛了。还有吗?给不举手的同学机会。

4:我写行书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字写得硬邦邦的,老师也这样说,我就觉得很委屈。

师:你是我们班书法最出色的,行云流水,你是说之前你写的字没有神韵是吗?

4:是的,后来我去了梓阳园,看到书画院里书法家们写的字,我就去思考,去模仿,回家后又翻看了很多书法家们的作品,我不断地去看、去模仿。

师:最后有没有突破你自己?

4:我制定了练习计划表,多练习,多思考,后来老师看到我的字,就……

师:老师眼前一亮是吗?也就是说你从老师那儿得到了肯定,你就高兴了是吗?觉得以前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4:对。

师:今天你的表现非常棒,虽然很紧张,但是能勇敢地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给你点赞。我们一起来看,其实他说的这个事情也是有关学习方面的,可是又和我们平时所写的角度不一样,不一样在哪儿?你来点评一下。

5:他不像我们平常写考试,只是从遇到难题这样的困难入手写作,而是从另一个方面思考如何提升自己来深入地写,很有自己的思考。

师:也就是说,他的素材给了我们启发,同样的素材可以选择不一样的角度来写,这样才能写出新意。

6在家庭生活中,我们面临着青春期的到来,这个时候,我们脾气会暴躁,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跟爸妈吵架。记得上学期,我就跟爸妈吵过一次,事后觉得很后悔很自责,我就主动去跟他们道歉,直到他们原谅我了,我才感觉不那么自责了。

师:这一段经历让你成长了,感受了爸妈的不易,明白了应该反省自己,互相包容,和谐相处。

师:你讲的是青春期跟父母的沟通问题,其实这个沟通不仅存在于和父母之间,也会发生在小伙伴之间,甚至还会出现在师生之间,这些都是可以选择的材料。

7可能是由于我妈在怀我的时候吃了太多的桔子,晒了太多太阳,以致于我生下来就比别人黑,再加上我特别皮,每次外出回来都会黑上几个度。上了小学之后,因为我皮肤黑,大家就给我起各种各样的外号。虽然有时候是无心的,但是我的心里总是很难过的,我常常躲在被窝里哭。我的好朋友知道后,就去跟同学们沟通,也来开导我。渐渐地,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我可以在其他方面努力去忽略自己本身的缺点。久而久之,我就能坦然面对了,甚至会大方地回应别人的取笑,有时还会跟大家开玩笑。后来再也没有人会嘲笑我了。

师:你让自己自信了起来,不再因为自己生理上看起来像是缺陷的东西,其实并不是缺陷而困扰自己。老师看到自信的你特别美。她已经从关注事情本身开始关注我们内心的需求了,这一点请你来说说,你好像也感同身受,我们大家对你的成长也是倍加关心的。

8:我从小有口吃的毛病,后来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逐渐有了改观,渐渐融入了班级这个大家庭,现在好了很多。

师:不只是好了很多,现在完全好了,我们知道原来这个毛病是很严重的,可是现两位同学告诉我们可以去关注自己内心的需求。

9去年我爸爸因为公司的变故失业了,就是这几年的工作打了水漂,人颓废了很长一段时间。那段时间整个家庭也笼罩在了一层阴影中。有一次我妈妈回家和他吵了一架,他独自在客厅里抽了一晚上烟,第二天出去找工作。奔走了几天后他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可是对这份新工作他很陌生,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才能适应。几个月以来,他风里来雨里去很辛苦,但是我逐渐发现他的心态变得积极起来,虽然辛苦却很充实,很开心,很有成就感。渐渐地,他的工作步入了正规,我们的生活也美好起来了。

师: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充实,所以爸爸渐渐积极起来了是吗?她的故事讲完了,我的问题是:她讲的并不是自己经历的事情,而是在讲述爸爸的事情,这样的选材可不可以?说说你的理由。

10:我认为是可以的,因为这个事情写的是自己身边的人的经历,自己也参与在其中的,还深有感触,并且也体会到了身边人的努力改变,有感同身受的过程。

师:也就是说,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有个性化的心路成长过程的材料也是可以写的。这个理由说服大家了吗?

(生同意。)

师:刚刚我们虽然只是三言两语,但走出了校园,走进了家庭,走上了社会,从室内走向室外,从关注事情本身关注到内心的需求,我们审视自己,观察他人,思路就这样打开了。其实,我们可以写的素材还有很多。

【研讨突破,鉴赏升格】

师:在批阅作文的时候,老师还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特地找来了另外一则材料,我们一起来看看。

材料一:生活不可能总是顺心如意,但持续朝着阳光走,影子就会躲在后面。

材料二:有时境况无法改变,我们能改变的是心态。

师:这两则材料表意是否一样?说说你的理由。

1:我觉得这两则材料大致是一样的。

师:大致一样,有没有不同?

1:有。

师:一样在哪里?

1:一样的是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外界环境不会改变,就让自己努力去适应外界的环境。

师:怎么适应?

1:调整自己的状态。

师:不同在哪儿?谁来帮帮她?

2我觉得不一样的是:材料一中困难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去解决的;材料二是说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就改变自己的心态去面对。

师:是的,同学们在安排详略的时候出现了问题。你觉得哪个地方需要重锤敲打。

3:努力朝着阳光走的过程要详写。

师: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我们拟的标题,哪些更符合今天这则材料的立意?

生:《向着阳光,前进》、《向着阳光走》、《含笑奔跑的少年》等。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打开了写作的思路,突破了视野的局限。写作就是整理自己的思路,有思才有路,大家要多观察生活,合理安排详略,形成清晰表达。

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授课者:扬中市外国语中学  朱成霞

 

 

 

在指导写作中认识与提高自我

——对一节材料作文评讲课的思考

陆其勇

(润州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  镇江 212000

 

新近产生的一种所谓新材料作文的作文命题形式,审题虽有一定难度,但大多平和,不再过于严格,题意也尽可能让学生能懂,其重点在于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审题和立意的能力。相对于传统的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似乎提供的材料更为广阔,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其实新材料作文的盛行,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堕落到与话题作文无异的“泛立意”的作文之路上,只要和话题搭边,怎么写都算切题,丝毫不考虑学生对于材料本生的语义揣摩、理解、整合与领悟。

朱老师的这节中考材料作文指导课无疑在新材料作文泛滥的情况下,有着返璞归真,拨乱反正的意义。这节课呈现出三个特点:

1.深入理解材料,梳理核心立意

短短的一句话作为材料,如何从中梳理出核心立意,朱老师做了很好的示范,“生活不可能总是顺心如意,但持续朝着阳光走,影子就会躲在后面。”起初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还是模糊的,片面的,甚至于碎片化的只言片语,但在老师的引导下,在不断地引导学生对材料中的关键词的揣摩中,学生的认识与领悟越来越清晰,于是核心立意便水道渠成地浮出语言的水面来。

2.打开学生思路,素材层出不穷

这节作文评讲课除了在核心立意上的揣摩与确定之外,更可贵的是审题之后的老师对于选材的指导。在学生选取身边的事,单一的选取考试失败、体育发挥失常等新近发生的素材趋同的写作材料后,教师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由单一的学校生活走向更为广阔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之下,七个学生的素材都非常的出彩,尤其是围绕核心立意都能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思考,在插秧的阴影中走向阳光,在减肥的阴影中走向阳光,在青春期的阴影中走向阳光……素材出新,具有独特性,就有东西可写,写出文采。

3.紧扣材料点评,指导习作升级

在孩子们对素材的新奇意犹未尽之时,老师在课堂结束之前,又别有用心地推出两则材料的对比,来进一步让孩子们在两则材料的对比中,加深对材料本身的揣摩与领悟,让学生有个更为清醒的认知,精心选材,素材出新固然重要,但文要对题,审题与写作重点的确立也是写作中不可忽视的。

这节作文评讲课呈现很多亮点的同时,在一些细节处理上我也觉得有一些遗憾:

1.朦胧中的清晰——教师要有点睛之笔

教师在对材料的处理上,基于学生的理解逐步地由朦胧到清晰,这个过程是很出彩的。但是课堂中教师的作为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就是讲学生模糊到清晰之后,还有至少三分之一的学生仍然模模糊糊的时候,教师要用简明而精要的语言点拨,让那后三分之一的学生也能在模糊中清晰起来,这是教师的良心,也是教育人面向全体学生,点化后进学生的功力与智慧所在,所以常常有专家诟病,公开课、展示课,要从表演性的优生展示的怪圈中走出来,让更多的学生有获得感,带动后进的学生一起进步,课堂是最重要的阵地。教师语言的拖泥带水,讲的不清,一带而过都是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2.散乱中的集中——教师要有先见之明

在打开学生的思路之后,层出不穷的新鲜素材让听课老师眼前一亮,学生相互激发,应该说这样思维活跃的写作课是老师们常常追求的,却又常常因激发不到位,学生的思维滞涩而沉闷乏味。然而,在学生的思维活跃之后,给教师带来的往往是挑战,朱老师尚能结合材料从容应对,但有些细节仍需要教师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如对学生的选材都是自己如何在阴影中走向阳光,只有一个学生说的是我观察到的父亲在投资失败中的影子,父亲在重整旗鼓之后的阳光,父亲的形象细腻而丰满。孩子在表述的过程中,作为一个父亲和听课者的我被深深的打动了。但老师在处理这个孩子的素材时,和其他素材一样作为感人的新素材处理,没有认识到这个孩子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观察父亲、感受体验想象,甚至于评价父亲,其实是更接近于文学的笔法,在所有的素材中独树一帜。这些考验着执教者的学科功力与驾驭课堂的能力。

3.游走中的深入——教师要有压卷之作

 

应该说我们听出这节公开课,没有看到被编程的学生,不会认为是在表演,课堂上有真情的流动,有学生智慧的生成,有了师生彼此生命的关照与成全。教师尽可能多地提问不同的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成长的可能。尊重每一个孩子的表达,无论时间长短,流畅与否,都有足够的耐心。课堂流程不断在游走中深入。但就像执教教师和我交流时所说“遗憾的是作为老师的我跟学生的思维活跃相比显然逊色了,甚至没有他们表达的灵动,也缺少更多的教学机智,所以点评不够到位,以致学生的思考没有因为我的点拨达到更高的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境地。”我说,是呀,我们每个教师都是在课堂上修行,要练就点化学生的能力,我们自己必须有学科素养的源头活水,要有指导学生提高自我认知的得意之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