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分类: 摘作文资料 |
单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写议论文)
一、社会性材料作文
【题解】“社会性材料”即现实社会发生的“事件”、“现象”等。考场作文呈现的“社会性材料”,常常在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是“中性”的即不以对其“是”或“非”来确定作文的正确或错误。我们可以以自己的思想来表达对“此”的认识,可褒可贬,可扬可抑,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都可以。
【举例】近来,一则韩国天王 Rain正计划演唱2008年奥运会主题歌的消息传出以后,互联网上就出现反对之声。有网友在其博客《中国人凭什么让韩国人唱》中表示极力反对,受到众多“爱国网友”的关注和认同。该篇博文认为,让Rain演唱是长了他人志气,灭了自己的威风。
由谁来演唱奥运会主题歌真的很重要吗?请就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审题指导】
第一步:明确是一件什么事(北京奥运会主题歌让韩国人唱),你对此事要有自己明确的看法或观点。
第二步:对事件进行议论。注意,这种议论不像写以前的作文,可以引用材料之后,就针对论点从不同角度来提出分论点(或转换成话题式作文)。这种作文更多的是就事论事,在此基础上引伸议论。如中段考时的作文材料。
第三步:文章结构。
提出问题(引材料、亮观点) 分析问题(为什么) 解决问题(怎么办)
【练习一】《新京报》7月16日报道:包括今年文科状元在内的北京90名学生入围香港大学内地本科生录取计划名单。
《北京晨报》7月12日报道:这些高分考生有多名已被北大、清华录取。携优良教育机制和高额奖学金的双重优势,港校火爆的招生阵势引起部分社会人士和学者的担忧。目前关于“北大、清华将被香港高校扫成二流”的观点在网上引发的激烈争论便是明证。
对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请你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写一篇作文。
譬如:
最好的学生进入最好的大学学习,对于名校的继续发展和学生的自身发展是双赢;
港校内地招生有助于打破高校垄断;
内地名校不改革将丧失优势;
内地名校遭遇国际化冲击;
港校招生必将推动高校改革;
“百花齐放、齐头并进”才能促进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等等。
同时也让人们产生很多联想,譬如:鲶鱼效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没有永远的第一;发展才能进步,止步就会落后;等等。
二、哲理性材料
【题解】
“哲理性材料”即所给材料或故事包含了一定哲理。这类作文的审题立意与我们前面所讲的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有相同之处,写法也大体相同。
【举例一】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致使裙子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第一步:明确材料陈述的对象。(裁缝)
第二步:材料陈述对象产生的结果。(因祸得福,卖了好价钱)
第三步:由果及因,为什么能卖好价钱?从而推导出论点。
(一)
(二)
(三)
【举例二】没有直线,不能显现何为曲线;没有正直,无以映照何为邪恶。
这则材料没有故事,所以没有陈述对象,更没有结果,只有包含哲理的两句话。对这样的材料,我们审题的关键在于找出两句话所共同包含的哲理,即中心论点事物是相互信赖的。
【练习一】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
请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1 、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着眼于蜗牛)
2、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着眼于老鹰)
3、如果你缺少优越的条件,你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够勤奋而且有恒心;如果你拥有出众的天赋,也不排斥仍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着眼于老鹰和蜗牛)
【练习二】
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将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六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不停地坚韧地围着花盆团团转。一连走了七天七夜,毛毛虫终于因为饥饿和精疲力尽而死去。其实,只要有一只毛毛虫稍微与众不同,偏离这个圆圈,就会发现花盆周围的松针,从而避免死亡的命运。
毛毛虫的悲剧对你有什么启示,引发你哪些类似的联想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800字以上。
三、诗歌材料
【举例一】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审题指导】
相对故事型或观点型的材料,诗歌显然更加难于解读,诗歌文本内涵丰富,极具张力,而语言比较蕴藉含蓄。
第一步:通读全诗,找到诗中陈述对象,揣摩诗人的褒贬倾向。
此诗陈述对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露珠(主体),一类是枫叶和荷花。诗人情感态度,要透过陈述的主要对象去体会,如此诗中的露珠,是放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下来写的,一是在枫叶上,用了“红红的”“闪烁”这样的词,表明露珠是自豪的,作者对此是赞美欣赏的态度。二是在荷花上,用了“泪滴”“苍白”这样的词,表明露珠是辛酸难过的,作者对它是同情的态度。
第二步:细读诗歌,抓描写对象关键词,体会诗人写诗的出发点是什么,有什么结果。如上诗一是“红红的闪烁”,一是“泪滴似苍白”。
第三步:由果及因,从而推导出论点。
1、从荷花角度立意
露珠的悲伤是因为找没找对适合自己的环境导致的找准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或:人要善于在不同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闪光点,张扬个性,在不同的岗位做出不同的贡献。)
以此定位,可以拟题为《生命闪光的位置》《位置与价值》
露珠自豪是因为借助了枫叶显现出自身价值——借助外物(他人),成就自己。
露珠何故有喜有悲?因为没有自己,完全信赖他人——坚持自己的个性,保持本色,不要受环境的影响(从反面立意)
2、从枫叶、荷花的角度立意
枫叶、荷花合起来代表环境,环境可能影响改变造就对象。
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思想、品性,环境影响人的成长 / 环境改变人生(包括写家庭教育、社会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可以)/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人生价值
3、从露珠与枫叶、荷花的关系角度立意
提供人才成长的土壤,营造和谐的社会
由此可以拟题:《请给“露珠”一片火红的“枫叶”》《环境与人》
【练习一】
1、阅读下面的短诗,根据诗的意境,发散自己的思维,大胆联想与想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导引】首先应该读懂诗意。这首以《沙》为题的小诗寓意丰富,哲理深刻。“世上好像——只有沙最不值钱”这是说“沙”在这个世界上最普通、最平凡的东西。“普通”“平凡”应该是我们从这两句诗中提炼的内涵。“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就在它的里面”是说金子就蕴藏在“沙”里面。“金”代表的是伟大,代表的是富贵。整个小诗内涵就是:伟大寓于平凡;富贵蕴藏普通。这样一分析,我们就可以把握本题写作的方向。
【练习二】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这些诗行引发了你哪些遐想?请你体会其中的意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考单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提炼中心法
通过……(事),表达……(看法、想法、道理、情感、态度等)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1、【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2、【材料】《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1、【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2、【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3、 【材料】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1、【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2、【材料】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四、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1、【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指导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2、【材料】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五、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1、【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2、【材料】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
六、细节切入法
【材料】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训练巩固】:全面理解材料,审题、立意,用一句话简洁鲜明写出立意。
1、杰克是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后来因杀人罪而被判终身监禁。他有两个儿子,年龄相差才一岁,其中一个与他老爸一样有很重的酒瘾,靠偷窃和勒索为生,后来因故意杀人而坐牢。另一个儿子靠自己的不断努力,成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为何同样环境熏陶下的兄弟俩,命运截然不同呢?人们问起其中的原因时,两人的答案竟然是相同的:“碰上了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