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文教学的一些问题(二)——读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

(2018-08-06 19:21:15)
分类: 作文辅导(原)

作文教学的一些问题()

——读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

五、写作构思策略介绍

构思是宏观的写作,构句是微观的写作行为。

构思的本质特征就是关联想象。写作要从语境的自由想象开始,到语境的具体化限制结束,写作从自由开始到不自由结束,这一个过程称为“1000种想法和1种写法”(阅读则相反)。这与我们古人说的“初要胆大、终要心小”是一个道理。

积累,为写作构思提供模型(可以是篇的结构模型,也可以是句子的模型,还可能为联想提供一个支点或思维支架),可减轻写作者构思的负担,但范文对优秀写作者也可能会造成阻碍,限制他的创造性思维。

想象是一切创造性思维的发生器。学生不会写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会思考,不会作关联性想象。一切思维的基础是记忆。没有一定量的记忆信息、生活表象以及阅读获得的知识,关联性想象也不能高质量地进行。下面介绍同种常用的写前活动策略。

1、头脑风暴法。选定一个话题,如“假如我中了百万大奖”,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思考、讨论,集思广益,然后写下来。追求数量是它的首要任务。

2、自由写作法。在有限的时间内(5-10分钟)快速写作,将大脑中想到一切字、词、句子或段落都随意写下来。比如“我敬佩的一个人、假如我是……”停笔后,把创作出来的读一遍,筛选有趣或值得发掘的,作为下一环节自由写作的重点详细展开。

3、树支分叉法。要求作者用一种直观的发散思维的方法,针对话题进行广泛的联想和想象。如围绕“我的家乡”“灯”等,进行构思联想。

4、提问法。最常用的是记者提问法,是写叙事性文章常用的思维方法。你可以就一件事进行发问:谁参与?发生了什么事?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是在哪里发生的?为何会发生?是如何发生的?会有什么效果?可以学到什么?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主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如何发展?……将这些问题提问或者思考得到的信息,整理出来,一篇文章的内容就基本成型了。

5、列提纲。选定主题,明确了中心思想后,即可进行构思,拟定提纲,使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内容结构化。

六、学生写作的主要问题分析与解决

一、写作任务的交际语境缺失

写作是作者基于交流需要,通过假想的方式,与不在场的读者或读者群,进行书面对话的过程。应试作文或考场作文,写作的对象主要是老师、考官。这是客观现实,我们可以把之当成重要的读者之一,同时,再假想其它的读者。

二、没有内容可写

目前“成功”的写作老师往往采用“搞活动”或“制造生活”的办法来教学生写作。其实,学生并不是真的缺乏生活,关键是引导学生回想,转化生活,再加工使之成为写作内容或材料。这里面,体验又是关键。

写作教学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将“外在的生活”转化为“内心的生活”,“体验生活”并形成一种“经验了的生活”。为此,写作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唤起、生成、转化已有生活记忆和经验的能力。

其于此,写作才是认知训练、思想训练、审美训练、,进而是一种生活训练、做人训练。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作文即做人”才有意义。

三、不知道怎样写

写作一般要经过“物————文”的三级转换。学生不会表达的原因有:字词不会写、句式不会用、缺乏篇章结构样式、表达技巧等。这些属于学生语文经验的缺失,需要通过平时的语文教学和学生自己的读写活动来解决。

七、写作教学实验结论参考

研究结论:

1、多写对提高写作能力只是稍微作用(但我认为,多写至少有利于口语与书面的转化);2阅读比写作训练更有效。原因可能在于:写作次数本身并不会增加学生的信息总量,写作相对来说更多属于信息输出行为。多读,能够显著丰富学生的生活表象,改变一个人的信息量、信息结构、知识状况甚至人的精神或心智状况,包括他们关于写作的语用知识、能力和技巧,还有关于读者、交流、写作等写作所需要的各种知识、技能、策略等可能都有较大的改观。(不过,多读多写,对提高作文能力总是不错的。)3、写作可能教,但效果有限。研究表明,有些方面的写作技能是可能教的,但效果有限。文章形式和组织方面的一般和明显特征是可能教的。4老师反馈在草稿阶段比学生反馈更有用;好的写作者对于草稿有更多的讨论;全面批改并不比适度批改好;页边批语、文后批语和两者结合没什么效果(老师不必精批细改,修改更多着眼于内容、结构等大的方面);少讲语法,多去阅读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文学和写中指导比语法更有效;好的写作者比差的写作者有过更多的作文指导,但在语法、技巧的数量上没差别;一学期的指导在写作上产生了中度的提高。

为什么老师指导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不大?

这可能是因为写作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自主言语表达行为。老师可能在选材、组织 、文章技巧、程序上,对于有的学生,尤其是程度低的学生有帮助,但是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作文指导提供的模式和一般做法,可能会限制好学生的创造性,使他们削足适履或无所适从。

好作者和差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差异:

1、好的作者比差的作者构思时间更长;2、好的作者重读回扫更多——在写的过程中停顿更多,重读他的文本次数也多;3、好的作者比差的作者修改更多。好的作者更关心读者。

八、读写结合

所谓“读写结合”,就是以范文为榜样,揣摩、模拟、体会文章的要领。乐读、多读比单纯多写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适当多读,适量去写,读写结合,应该成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阅读行为指向:

1、指向积累的阅读——多积累组成文章的字词句结构等图式;

2、指向信息的阅读——搜集需要的资料、信息、事实、数据、材料等;

3、指向内思的阅读——主要是提升人文修养;

4、指向写作的阅读——通过对范文的分析模仿,以提高写作技能。

典型的读写结合课教学基本环节:导入体验——文本体验——想象体验——写法感悟——写作实践。所谓想象体验,就是由文本触发读者相关的生活体验。另,写作手法技巧教学有两种途径:一是真接教给学生;二是通过揣摩名篇佳作来引导。实践证明,直接的写作知识教学效果是有限的,别人的写作技巧需要经过学生的体验来内化为自己的写作经验。仅靠老师的讲别人的写作技巧是低效的,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仔细的阅读、口味和感受,进行一种“想象性还原”,还原作者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还原作者的创作过程,从而让学生感觉到作者写作的技法所在。

九、关于命题

我国的作文教学基本上是一种不为目的、对象、虚假的“文章制作”,它造成了学生写作动机和兴趣的缺失。基于话题、作者、读者、目的、文体、语言等要素考量的真实语境命题,是解决当下写作教学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具体特征:

1、好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写给一个具体真实的读者;

2、让写作成为一个真正的交流沟通行为;

3、好的写作任务根植于特定而具体的材料中;

4、好的作文发生在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时。

5、如果能够提供如何结构文章的指导,并提供一个适当的写作支架,学生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我国作文命题:

1、道统至上——道德标准第一,既要有道德优势,又需政治正确,造成了一种“伪圣化”习气和不良人格;

2、虚假文章——不仅仅是编造材料、滥用感情和文学表达,它还导致了一种以文学取向为高标准的评价取向;

3、语境缺失——如果忘掉了写作的对象和目的,作何写的活动都会成为一种无意义的甚至无聊的文字游戏。这种有着@@社会虚伪奴@才的要人格特征,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感情,只需要学会“代圣人立言”“文以载道”就是了,这与现代社会需要的有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有自己独立人格的公民的目的是相抵牾的。(寸言20180805

作文教学的一些问题(二)——读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