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句式(整理)

标签:
文言文句式 |
分类: 摘教学资料 |
初中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
(1)、“……者,……也。”
例句:陈涉者,阳城人也。
(2)、“……,……也。”
例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者,……”
(4)“……者也。”
例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为……”
例句:项燕为楚将。
2、倒装句
(1)、主谓倒装
例句:甚矣,汝之不惠。
(2)宾语前置
疑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句: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句:弗之怠。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至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候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例如: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
例如:是以谓之文也。
其他宾语前置,表示强调。
例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定语后置
在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面,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如: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数量词作定语后置
尝贻余核舟一
(4)介宾结构后置
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如:何有于我哉?
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状语。
例如:屠惧,投以骨
3、省略句
省略主语。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
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省略谓语
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省略宾语
例如: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省略介词
例如:林尽()水源
4、被动句
(1)
例如: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2)
例如:王之蔽甚矣
5、固定结构
(1)不亦……乎
(2)得无
(3)以是、是以
(4)孰与
(5)如……何
(6)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