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令我心动的潜台词》习作指导及范文
善抓平常之语 体味言外之意
——2013年镇江市中考作文评述
【原题回放】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潜台词”有“比喻不明说的言外之意”的意思。
请以“那令我心动的潜台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
【命题透视】
“潜台词”本是戏剧名词。考生对“潜台词”可以说并不陌生,因为苏教版语文九下第一单元就是戏剧单元,课后体味台词内涵的练习可谓比比皆是。“潜台词”按词典的解释为“台词中所包含的或未能由台词完全表达出来的言外之意”,用句通俗的话讲就是“话里有话”。
潜台词既然是话中话,是言外之意,那它本身就不会在话语中出现,但它又必须依附于话语而存在,要靠听者的感悟和体味才能捕捉到,所谓“听话听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明了这一点,才算是真正明白“潜台词”的含义。下面就要在脑海中搜罗自己生活中曾听到过的包含潜台词的话语了。
细想一下,这些话语实在是太多了。它可以是关爱之语、赞誉之语、启迪之语,也可以是鼓励之语、批评之语、劝诫之语,甚至还可以是戏谑之语、讽刺之语、鞭挞之语。即便是一句平平常常的大白话,在特定场合也可能富含潜台词。
当然,这些话语可以以“词”的形式出现,也可以以“短语”的形式出现,还可以以“句子”的形式出现,甚至以“句群(段落)”的形式出现,只要包含“那”潜台词就行,所以放宽了说,含义深刻的话都可以视为包含潜台词的话。
只要找到特定情境下包含潜台词的话语,本次写作可以说已成功了一大半。相对而言,扣住“令我心动”四个字来写比较容易些。因为“我”之所以会“心动”,关键是悟到的潜台词使“我”产生了诸如“感动、激动、鼓舞、感激、警醒、反省、反思、振奋、怀念、思念、向往、醒悟、懊悔、自信、自爱、自豪、自责、受辱、孤独、失落、受挫、痛苦”等诸多情感,考生只要涉及其中一种情感即可。
这样看来,考生只要能围绕某事,表现特定情境下的某句话,其言外之意使我产生诸如“感动、激动、鼓舞、感激、警醒、反省、反思、振奋、怀念、思念、向往、醒悟、懊悔、自信、自爱、自豪、自责、受辱、孤独、失落、受挫、痛苦”等等情感之一,即可视为合乎题意。
从文体选择上看,该文适合写记叙文,因为题目中“令我心动”主观色彩较为浓郁。从表达方式来看,要具体交代“那”潜台词,离不开议论或抒情,因为“潜台词”从不说出,要靠听者的体悟得到。从记叙的形式上看可有两种:一种是表现特定情境下的一句话或一段话,使“我”当时就悟到那令人心动的潜台词;一种是某句话或某段话在不同场合被人屡屡提及或想起,最终“我”才悟到其中令人心动的潜台词。
综上所说,考生在写作时首先要选好包含“潜台词”的话语,重点突出“言外之意”;要扣住“心动”,体现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要扣住“我”,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抒发真情实感。本题意在提醒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体验,提升自己的人生感悟,因为人的成长归根到底是心灵的觉悟与发育。
【评卷扫描】
审题上存在两大失误。
试卷上虽然给出“潜台词”的意思是“比喻不明说的言外之意”,但审题失误现象依然十分严重,概括起来有两种情况:一是得“言”忘“意”;二是得“意”忘“言”。
所谓得“言”忘“意”,就是文章中有说话人的语言描写,但话语本身却并没有“言外之意”,多为直白的“教诲”“叮嘱”“关照”,将中考作文写成了以“那让我心动的一句话”为题的作文,明显偏题。这一类作文占偏题作文的60%以上。
所谓得“意”忘“言”,就是文章中没有人物的语言描写,而是通过描写人物的一个神态(比如一个“动人的笑容”)、一个动作(比如一个“难忘的手势”)等等,来表现其中蕴含的“潜台词”,殊不知,“潜台词”既是“言外之意”,它就不能脱离语言而单独存在,如果把“潜台词”比作“毛”的话,“话语”就是它依附的“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将人物动作视为“肢体语言”也可,但只存在“读懂”的问题,不存在“潜台词”。忽视潜台词必须依附于话语而存在这一特性,偏题也就不可避免了。这一类作文约占偏题作文的15%左右。
选材上雷同现象严重。选材主要集中在“师长的教诲”和“朋友的鼓励”两类上,占了至少70%的比重。无论是写“师长的教诲”,还是写“朋友的鼓励”,记叙的主要事件大都围绕“考试失利,情绪低落”展开,缺乏新意。
表达上描写文字缺失。题目“那令我心动的潜台词”要求语言表现的爆发点应在“心动”上,应细腻刻画诸如“困惑”“思虑”“豁然开朗”等心理活动,表现“潜台词”的“言外之意”对自己的影响。从阅卷情况看,除较少学生能注重描写文字优美外,大部分仍然平铺直叙缺少文采,对“心动”环节往往一笔带过(如“哦,我明白了”之类),未能意识到这一部分应着力描写。
体裁上文体感不够强。由于“潜台词”本身不会在话语中出现,它需要听者的感悟方能得到,所以在表达上离不开议论或抒情。许多考生写作本文时,注意到了这点,但是却没能把握好议论抒情文字的篇幅,致使文章议论抒情文字多,记叙和描写的文字少,使文章读起来既不像记叙文,又不像议论文。
【迷津指点】
一、理解题意要透彻。
只要是考试作文,它就会有审题障碍,虽然难度可能不大,但毕竟存在,严格意义上说,没有审题障碍的中考作文是不存在的。这就要求考生一定要在动笔前反复揣摩作文题,透彻理解题意。谨防审题“失之毫厘”,写作“谬以千里”的事情发生。
2013年的中考作文题,题目为“那令人心动的潜台词”,其中心词或核心词为“潜台词”,那就得首先彻底弄清“潜台词”的含义。根据命题者所提供字典注解,潜台词有“比喻不明说的言外之意”的意思,那么,什么是“言外之意”呢?从字面上说,就是“语言之外的意思”,再联系“不明说”,我们就能揣摩出“潜台词”的两个重要特性:一是“潜台词”必须包含在话语中,没有话语就没有“潜台词”;二是“潜台词”不直接说出来,而要靠听者感悟或思考才能得到。
抓住这两个重要特性,考生就不会将人物的动作、神态视为有“潜台词”,也不会直接将人物的某句话语视为“潜台词”,从而避免偏题或跑题现象的发生。
再看题目限制语“那令人心动”五字,它表明特定情境下的那个“不明说的言外之意”必须有打动人或触动人的力量,实际上这既对“写什么”(选材)提出了要求,又对“怎样写”(凸显“令人心动”)提出了要求,不可等闲视之。
二、选择题材要鲜活。
考场作文忌讳题材撞车,考生要使自己的作文脱颖而出,选材必须鲜活富有新意。 “鲜活即生活”,“生活化”就是使选材鲜活而富有新意的最好方法。“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关注身边的人和事,那么就会发现即便是平常话语,也可能富含潜台词,蕴含真情,正如爸爸口中的“学会敲开无缝的蛋”,外婆嘴中近似于口头禅的“孩子吗”,无不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很是接“地气”,读来令人心动、令人回味。
三、记叙描写要生动。
本次作文适宜写记叙文,虽然点出话语中的“潜台词”要靠议论或抒情,但写作时此类文字尽量要少,须知记叙文是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写作时只有尽可能多地使用记叙、描写文字特别是描写文字,尽量少议论或不议论,才能使文章生动起来。
就本文看,要表现“潜台词”是如何让我心动的这一过程,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是不可或缺的,这应该是写作的着力点。虽然会不会描写与写作的基本功有关,但注意到这点,至少可以避免文体感缺失的情况发生,另外平铺直叙的状况也将有所改变。
【例文点评】
一类文
1. 那令我心动的潜台词
时光慢慢流逝,我心一动,终于明白了你的潜台词。——题记
(开头点题,要言不烦。既点出“潜台词”要靠感悟方能得到的特性,也暗示本文记叙的结构是片段组合式的,因为“理解是个慢慢的过程”。“题记”二字可删除)
小时候的我不会吃鸡蛋。看着那在桌上滴溜溜直滚的红皮煮鸡蛋,我疑惑地问父亲:“爸爸,鸡蛋没有缝,怎么剥呀?”父亲大笑。他接过我手中的鸡蛋,在桌上一敲,便磕出了一条缝。父亲告诉我:“女儿,你记住,要学会敲开无缝的鸡蛋。”我呆呆地点头,只知吃那香香的鸡蛋,却不理解父亲话里的潜台词。
(此段描写语言简洁而生动,画面感非常强,引人想象:“滴溜溜直滚”的鸡蛋映射出“我”的手足无措;“呆呆地点头”既透射出父亲接蛋、敲蛋一气呵成的动作,在我眼里多么不简单,有“看呆”之意,又折射出当时“我”的懵懂,为下文的终于明白“潜台词”蓄势。一句富含潜台词话语的提出,没有半点斧凿的痕迹,可谓浑然天成,自然亲切,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实在难得。)
长大些,我开始学画画。画技屡不得提高时,我便常常哀叹抱怨。于是父亲拍拍我的肩,说:“别忘了我告你的,要学会剥无缝的鸡蛋。”我心一怔,仿佛懂了些什么,又朦胧间觉得不大理解,内心似生长开一朵花儿,半开未开地在心里摇。我提起笔又开始练习画技……几个月后,看着大红烫金的绘画获奖证书,我似乎读懂了父亲话中的潜台词。
(此段进一步蓄势。父亲旧话重提,勾连往事,引导孩子自己感悟,可谓“用心良苦”,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引发了我的逐渐开悟,一句“内心似生长开一朵花儿,半开未开地在心里摇”的比喻,已然在扣“令我心动”,非常恰切地描绘出自己开悟似乎并不彻底的心理状态,不仅让人感到开悟的美好,更让人感到作者心地的美好。)
再后来,我将要中考,可陷入低谷的学业犹如小时候圆溜的鸡蛋,棘手而难剥。正当焦头烂额之际,我想起了父亲的口头禅“要学会剥无缝的鸡蛋”,我体悟,我彻悟,我重又拿起了笔,开始刻苦学习。我的心为之一动,一刹那如惊涛拍岸,心海翻涌,波澜起伏。“父亲,我明白了您的潜台词。”当再次取得一份满意的成绩时,我在心里对父亲默默地说。
(小作者既将父亲的话称为
“口头禅”,说明听的次数较多,困境中想起亦是自然。经过前面的铺垫,此处的彻底开悟可谓顺理成章。“一刹那如惊涛拍岸,心海翻涌,波澜起伏”二扣“令我心动”。)
困难如未剥的无缝鸡蛋,蛋壳内裹着芬芳甜美的成功。只有勇于打破困境、消灭困难的人,才能取得最甘美的成功!
(明晰口头禅中的潜台词。比喻精妙,解读精妙!是议论,更是描写。)
感谢父亲,让我懂得去做一个敲开蛋壳的人,我会永远记住这句话,因为这里面有让我心动的潜台词。每当我轻念这句话,内心便澎湃汹涌,是心动无法抑制,是激情蓬勃畅想,歌声嘹亮!我仿佛看见父亲认真的眼神:“女儿,要学会剥无缝的鸡蛋。”听见他内心默念的潜台词:“勇闯困境,方能成功。”
我定永远铭记那令我心动的潜台词,做一个会敲开“无缝鸡蛋”的人。
(以抒情文字收尾,贴切传达出这句话中的潜台词对我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不忘三扣“令我心动”四字,小作者的写作功底可见一斑。)
【评语】
“要学会敲开无缝的鸡蛋”,本是生活中的一句平常话语,却饱含父亲对女儿的要求、期盼与激励,其潜台词不可谓不丰富。幼时的“我”无法体味其中的深意,是学画画遇到困难时父亲的提醒,和中考复习陷入低谷时自己的体悟,让“我”迎来了心动一刻,明白了其中的潜台词:“勇闯困境,方能成功。”
文章取材鲜活,语言简洁,比喻新颖,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总体而言,抒情议论多了点!(寸言)
那令我心动的潜台词
你的那句潜台词像光,拨开层层云雾照耀在我身上;你的那句潜台词像风,冲破厚厚湿热吹拂在我脸上;你的那句潜台词像水,洗净皮肤上的污垢,让我以新的姿态站在这片土地上。你的那句潜台词,我将永生难忘。
(最好将“你的那句潜台词”改为“你那话语中的潜台词”。用抒情排比的句式凸显“那潜台词”的作用,是可以的。不过,将此段删去更好。)
上课很少认真听的我,那次却听得格外仔细,昏昏欲睡的状态,竟然改变了。年迈的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和他的头发一样白的粉笔字后,对我们讲到:“在一个小小的池塘里,每种生物都有特定的水层,也许任何一层的生物都不会见面。
(一句“上课很少认真听”交代了我平时的学习态度,小作者没明说那次听得格外仔细的原因,但看得出来对这堂生物课的内容还是感兴趣的,当时的思维较为活跃,这就为下面的联想奠定了基础。)
我想,我们这个班也是这样,按成绩的好坏分座位,成绩好的坐前面,成绩差的坐后面。所以,我坐在靠窗户的最后一排,成为了一只小泥鳅,与那些金鱼一样的人,不会有什么接触。我摸了摸生物书的封面,“接下来的小中考,结果又是如何呢?”我想,“我将一直成为一只泥鳅,在淤泥中老死,不会有突破的。”
( 按成绩好差排座位的做法,使班级成为了“池塘”,我则成为了底层的“泥鳅”。联想恰切巧妙!最后带出自己迷茫失落的心情,过渡到下文。)
我怀着这样的心情,走上了学校的天台,看夕阳西下。
(语言简洁,过渡自然)
突然有人叫我,我回过头去。如果说我是一条默默无闻的小泥鳅,那她就是一位耀眼的金鱼公主,平常无奇的校服在她身上都能穿出美丽的味道,夕阳柔和的光把她的微笑衬得更加友好,更何况成绩又如此的优异。我心中又有了淡淡的惆怅。
(说她是“耀眼的金鱼公主”,有一种“亏他想得出来“的机智,比喻贴切而新奇,文字活泼而俏皮。在“金鱼公主”的比照下,“我”自惭形秽,平添惆怅之情。该段文字精彩,情感有起伏,令人回味!)
她笑着向我走来,问我在想什么。我说在看夕阳。这是泥鳅和金鱼公主突破水层的第一次会面,第一次交流,夕阳好像也在为这个交流诧异,光辉中又多了几分柔和。她轻轻地笑出声来,说你要是不想说就不过问了。我犹豫了一会儿,把我心中所想告诉了她。
(该段景物描写很好地烘托了“我”惊喜的心情,包含着与同学交流的渴望,这也表明其心中的希望之火并没有熄灭。“突破水层”的“第一次”会面、交流,也暗示我沦落为“泥鳅”后,玩伴的分化,所谓“人以群分”,都是按成绩好差排座位惹的祸。)
“我很高兴你把我比作金鱼公主,但是,你为什么要把自己比作泥鳅呢?”
我愣住了,不知该如何作答。
“我难道不是一条泥鳅吗,生活在最底层的泥鳅?”
“要我说,其实你是一颗莲子,在淤泥中等待突破的莲子啊!”她看着我,认真地说。
(对话简洁流畅,问答之间,尽显“她”的关切与鼓励。)
夕阳只剩下半张脸了,可西方的天空依然灿烂,或者,它在进行另一个地方的日出!对啊,我是一颗莲子,总有一天会不甘寂寞地冲破淤泥,突破水层,成为一朵莲花,看向更宽阔的水域。
(借景物描写来传达“令我心动”之意,心理刻画可谓高妙。)
从此我上课开始认真,学习开始努力,小中考结束后,她得知我拿了两个满分,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说我是她见过的最努力的“莲子”。
(虽至末尾都没点出“说我是‘莲子’”的“潜台词”是什么,但读者都已悟到。“说我是她见过的最努力的‘莲子’”一句,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谢谢你,在那个傍晚,是你告诉我是一颗莲子,那里面有最让我心动的潜台词。
(总结全文,篇末点题。)
【评语】“泥鳅”与“莲子”所处的位置虽然一样,但最终的结果却迥异,一个老死淤泥,一个突破水层。说自己是“泥鳅”,其潜台词有自甘沉沦之意;而说“我”是“莲子”,则是对“我”的肯定和信任,更是鼓励和期待,其潜台词里赋予了积极向上的情感,这份情感着实令“我”心动。
二类文
3.那令我心动的潜台词
一席话语刻在心中,引我向前。回头再品,话外自有深意。心惊动,性坚忍,满怀豪情破九霄。
(开头一段文字较为夸张,通观全文,可以删去。)
一张张试卷,一次次测试,日子在纸张纷飞中悄然滑过。十六岁的年华湮灭在了一张重点高中的通知单中。紧张、烦躁、无奈……日子似乎没有尽头,为了一张纸拼尽全力,我不愿。我觉得成功没什么,反正都一样过着,何必努力?
(这段文字较好刻画出了自己的懈怠心理。可将“一张张试卷”改为“一张张讲义”。)
你带我去爬山,你说接近大自然总是好的。秋日的风更能醒人头脑。“山顶很美,今天要登顶。”你笑着说。我不以为意,山顶有什么?还不是一堆树?正要反对,你已拉着我前进。树木并非长青树,秋风一吹,黄叶飞旋着落下,有些萧瑟。
(直接运用第二人称叙事,增添亲切感。运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理较得当。)
爬到半山腰,我不想上去了,觉得太累,和学习一样。你摇摇头。忽地,你发现了什么,弯腰,从黄草中采下一朵野菊。你嗅嗅,念道:“小小野菊风霜造就……”你欲言又止。我看着你,有些困惑。良久,你说:“山顶很美,去吧。”我犹豫地点了点头。你总这样说,那便去吧。
(宕开一笔写野菊,似乎有言外之意,但终于还是一句“山顶很美”说动了我。)
上到山顶,整个景区一览无遗。秋风萧瑟,白云飘飞,群山逶迤,风光无限。我已是气喘吁吁,却不禁为眼前的景物所吸引。俯瞰大地,拥抱天下,山顶很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年杜甫也应是此豪情吧。”你说。
(爬山过程的描写笔墨虽俭省,但不忘凸显“山顶很美”。)
回到家中,已是黄昏。
(转接自然,一点不拖沓。好!)
我坐在窗边,回想着你白天说过的话。你说“山顶很美”,是想让我努力爬上去;你说“小小野菊风霜造就”,是要告诉我磨练成材。山顶很美,确实是的。山顶很美……我一下回首,看向桌上的试卷。山顶很美,你是不是还想说些别的?你意味深长的语气还要表达什么?我又沉默了许久,口中喃喃着。灵光一现,我恍然。
(可将对“野菊”的相关感悟内容删去,因为题目中是“那”字,不是“那些”。)
你是要告诉我成功之后的风景很美,必须要努力才能看到!是这个意思。想起白天看到的风景,我有些想去看看成功的风景了。但,你以野菊为比,就是为了告诉我,只有经受磨炼和痛苦才能成功。你的言外之意竟在此处。你不明说,明说反而让我反感。你带我去爬山,用行动告诉我努力换来成功,你以山顶美景为饵,鼓励我迈向成功,你以野菊为例,告诫我要不怕吃苦。
(这一段和上一段重合之处较多,只需保留此段开头“你是要告诉我成功之后的风景很美,必须要努力才能看到!”一句即可。)
我心动了,我想去看看成功的彼岸是何美景。
我走到桌前,埋头于学习之中,我会坚持努力,等待绝景。
(文章到此可以收尾,下面内容可以删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再加上永不言弃的努力,成功就在脚下。这,也是你想告诉我的吧。
因为你那令我心动的潜台词,我幡然醒悟,我会满怀豪情,攻坚克难,勇往直前。
秋风起兮白云飞,黄叶舞兮意飞扬。因为那令我心动的潜台词。
【评语】一次极不情愿的爬山,几句看似平常的话语,让我悟出了心动的“潜台词”。考生对题意的理解准确,事件的记叙笔墨俭省,文笔也流畅,但对潜台词的感悟却稍显芜杂,议论文字偏多,不够俭省。如果始终围绕“山顶很美”来写,进一步凸显题目中的“那”字,就能进入一类卷了。
4.那令我心动的潜台词
夏日骄阳充分展现了太阳神阿波罗的迷人与力量,刺目而绚烂的光芒以艺术般的角度洒在那渐行渐远越发模糊的背影上。
它没有众多文章中说的那般弯驼,也没有体现出主人脚步的日益蹒跚,但我分明看见,那原本乌黑的头发如今却变得灰白!爸爸,你可知你的背影承载了多少令我落泪的爱?
(第一、第二段,作者想从父亲的离去写起,运用倒叙引出下文。但有许多病句,表达也不清晰,宜合并。修改如下:
夏日骄阳刺目而绚烂的光芒照在那渐行渐远越发模糊的背影上,它虽没有弯驼,但我分明看见,那原本乌黑的头发如今却变得灰白!爸爸,你可知你的背影承载了多少令我落泪的爱?)
这是中考的前夕,爸爸与许多家长一样,从乡下赶来为我加油打气。他看着我,那目光中分明迸发出了希望的火花!他虽然微笑着,手却微微局促不安地搓动着,告诉我,他作为一名父亲,不在乎我是否考上好的高中,不在乎我的分数,他所想要的,仅仅是我的奋斗过程。
( “目光”“微笑”与手的“搓动”,这些细节较好地表现出了父亲此时的心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不在乎吗?我低下头淡淡地想着,那爸爸的眼神中为何有令我无法忽视的信任与希望?
(“我”还是能读懂父亲的心的。)
爸爸小时候只读到初中,高中一直是他的梦想,不然他也不会每日奔走于夜校与单位之间了。
(插入这一笔,更能让读者感知父亲心情的急切。)
我抬起头,定定地看着他,深吸一口气,露出笑容说:“没事,我不紧张,你要相信我,一定可以的!奋斗三年了,我一定要争口气,让妈看看我们活得有多好!”
(为不让父亲担心,“我”努力克制自己的紧张心理。此段描写,读之令人动容。)
他别过脸去,鼻尖微红,镜片上隐约起了雾气。他突然低下头,重重地叹了口气,左手揉揉鼻尖,右手摸摸我的头,然后轻轻地拉过我,将我抱了个满怀。
(此段描写较为精彩,较好反映了父亲的复杂心理。)
那双手臂是如此用力,用力到让我听见了从胸膛传来的,最有力的话语:“你,是我女儿!”
(凸显富含潜台词的平常语。)
我僵住了,心中如蚂蚁在抓挠。因为“你,是我女儿”,他肩负起了父母的双重角色。从焦了的煎蛋到热气腾腾的早餐;从染色染得一塌糊涂的衬衫到飘着清爽气息的外衣……他在无形中改变了多少!他付出了多少!但一切都只因为“你,是我女儿!”
(家庭的变故,使父亲承担起所有的家务,作者想用排比句式来表现父亲的巨大付出。)
看着他转身离开的背影,我的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下,濡湿了脸庞。我弯下身子,深深地,深深地对他离去的方向鞠了一躬。
(“我”满怀感恩之心的鞠躬,令人动容。)
对,没错,我是你女儿!你的一句话,承载了多少爱与希望!
“你是我女儿”,多么令人感动的话,那里面包含的爱与信任以及希望,又是多么令人心动的潜台词啊!
(以上两段宜合并,或干脆删去一段。)
我现在身处考场,虽然外面阴雨绵绵,但我明白,阳光与我同在,而这一切只因为“你,是我女儿!”
(回到眼前,揭示“你是我女儿”这句话对我的意义。)
【评语】设想一下,在中考前夕的特定情境下,父亲的一句“你是我女儿”的大白话,确实具有 “令我心动的潜台词”。它可以是鼓励——“因为你是我的女儿,所以一定不会差的”;也可以是安慰——“无论你考成啥样,你还是我的女儿,所以你只管放心去考就是”。但本文作者因其特殊的家庭境况和经历,悟出的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因为你是我的女儿,所以我付出再多,也无怨无悔”。文章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独特感悟,如果不是开头部分文字上的毛病,理应归入一类。 (镇江市教育局教研室 丁国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