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作文的审题(《寻得所爱》)
(2016-06-15 08:19:23)分类: 作文辅导(原) |
例谈作文的审题(《寻得所爱》)
作文命题的审题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它存在于每个习作者的头脑中,好像一个暗箱,老师很难引导。为此,我们只能以问题为抓手,让学生学会思辨。
审题的目标是什么?应是让学生能理解命题或习作题的相关提示语,为选材、立意提供方向或角度。
审题的思维依托是什么?1、咬文嚼字。对命题或提示语反复推敲,了解其字面义和含义。2、前拓后展。对命题添加元素,提升思维的广度、深度、角度,特别是思维的角度。3、自问自答。所有的理解,都应是在习作者有意识的“自问自答”的过程完成的。会问善问,无疑而问,多角度问,审题的过程就是自问自答的过程。
下面举例尝试这思维过程。
作文命题:寻得所爱
咬文嚼字式的问答
1、“所爱”是什么意思?(面对一个命题要学会首先抓关键词,这是一种能力。学生在做阅读短文题的“句子含义题”时,更需要有这种能力。)“所爱”是一个“所字结构”的短语,即“所爱的”。 “爱”指什么呢?“所爱的”指什么呢?所喜欢的,所感兴趣的,内心欣赏的。
2、“所爱的”什么呢?可以是人,指所喜欢的人;可以是物,指所喜欢的一样东西;可以是事,指自已喜欢或有兴趣做的一件事;也可是“爱”的那种感觉。那么,我所喜欢的人有么?我发自内心的喜欢哪些东西呢?我喜欢做哪些事情呢?我什么时候感受到了“爱”呢?
3、“寻”是什么意思?寻找的意思。
4、“得”是什么意思?得到的意思。
5、“寻得”对作文有什么提示?是不是我所写的要有一个寻找、发现的过程呢?这是不是暗示文章情节的要求呢?
6、“寻得所爱”是什么意思?指寻找并得到了自己所喜欢的或感兴趣的人、物、事。
前拓后展,添加元素式的问答
6、“谁”寻得所爱呢?我?“我”生活中有没有相关的事情、场景?“他”,与我相遇或相关的人,有没有“寻得所爱”的事呢?
7、“我”是在什么情况下“寻得所爱”的?我原来是不是有“爱”?
8、在“寻找、发现“的过程中,有没有经历了波折?
中心重点引导问
9、“他”“我”寻得所爱,对我有什么启示呢?
选材、立意
1、选材:我一直感受不到父母对的关爱,总认为他们对我太平淡,在一次做家务(或做父母曾经做过的一件事)中,我体会到了父母对我的无声的关爱。
立意:没有宣示爱,并不说没有爱,平淡中有真情,我们要用心去体悟。
2、选材:我小时候羡慕别人吹笛子,于是要求父母让我学,但面对艰苦的学习过程,我几乎失去了兴趣,后来在父母、老师的督促下,我的吹奏水平有了提高,我也能领悟到了笛声的美妙,特别是在一次才艺展示中,我还为班级赢得了荣誉,为此,我真正地爱上了吹笛子。
立意:成功在于坚持,爱是一种能力,爱是建立在懂得基础上的。
3、选材:华南路旁的修鞋的中老年妇女,每天带着笑容给顾客服务,每天挣的钱并不多,但,可以看出她是爱着她所做的工作的,她的人生是充实的。
立意:工作,不仅仅是为了钱,我们还应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爱这工作。有爱好,有追求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能够做自己喜欢事情的人是幸福的。(寸言2016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