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代人的风骨(评论原创)

(2012-08-03 14:51:19)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

那代人的风骨

——读郑云萍先生诗文集《江河闲话》

 

  

 

 

年秩九旬的老教育家、山西省太行中学的创建者、首任校长郑云萍先生托人转赠一册印制精美的《江河闲话——郑云萍诗文集》。我乃教育界的晚生后辈,无缘像为诗文集编辑出版费心操劳的武镇华、刘潞生先生一样,亲聆郑老的教诲,但对郑老的事迹还是耳熟能详的。作为一所名牌学校的创建者,郑老把他许多精粹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融入了学校最初的发展历程,今天仍被人津津乐道,并且在学校今后的发展中,仍将秉持她一脉相传的校魂。这正如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所说,一支军队的军魂,乃是有它最初的创建者的性格和秉性所决定的。其实,一所学校的校魂,决定它的远不止创建者的性格和秉性,更重要的是创者的德操和学养。

收在这本集子里的,除少数近年来写的纪念文章和序跋外,大多数是1958——1965年写的诗词。1966年文革开始,郑老即被以莫须有的罪名遭受批判,并且殃及妻儿。那时节,郑老正值人生和事业的黄金年华,却被一场浩劫剥夺了工作和写作的权利,想来令人痛惜!

作者在自序里告诉我们,这些诗词当初都是写在日记或笔记里的,也是抒己之情怀,供自己欣赏,根本没有发表之意。用今天的话说,这种日记体的写作,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内心的、个体的隐秘性写作,是一种内心情感的真诚流露。正因为它是真诚的,所以它才是美的。我很喜欢作者对劳动人民和劳动场景以及祖国河山和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抒写。像《临江仙·看冬雪有感》中望不尽良田无际,飞满白雪丰田。麦苗碧绿笑满颜。浩气射光远,瑞雪兆丰年。再如《玉楼春》中寒天不能经常驻,大地春光已满处。登临极目四方看,芳草碧绿阳关路。闲适恬淡,妙曼空灵。有一些抒写个人情感的诗词,虽不是作者写作的主流,却具有了很高的审美意义和存世价值。如《点绛唇》中音柔回舞,艺全在那身口手。带长衣瘦,表演情节透。频频往来,轻步似蛇溜,飘风走。骤然回首,含笑慧中秀。”“不见多时,娇态看去还如旧。但相携手,顿觉身形瘦。详问原因,笑敛盈盈口,眉微皱,绪情太露,俯首弄衣袖。音韵婉约,情致缠绵,令人咀嚼回味。

当然,作者所处的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他的作品不可能不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像集子中的一些自体诗和一些反映特定时代的政治抒情诗,遣词造句、音韵格调确实有些过气之处,但在那个年代有几个人不是在盲从和盲动中生活呢?我们可以迁就作者的盲从甚至愚忠,但我们不能亵渎作者的真诚甚至虔诚!正如作者所言:我以为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时代不同,背景各异,绝不可同日而语,如加以修改,便有不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嫌,还是原文刊出为好。真该感谢作者用内心的真诚,为我们记录了一个荒谬的时代!这是一股犟劲,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秉笔直书,是一个老教育工作者的良知和心声。

行文至此,想起刚读过的季羡林的《牛棚杂忆》。季老和郑老在文革中的遭际颇多相似之处。季老在文革结束16年后的1992年,通过长时间的反思、观察、困惑和期待,写出了这本真实还原的《牛棚杂忆》,他为的不是仇恨和报复,而是为了一段不该忘却的纪念,为了时代的悲剧不再重演。他说,当初那些整人者他们如果还有点良心,有点理智的话,在灯红酒绿之余,清夜扪心自问,你能够睡得安稳吗?如果这一类人也写点什么东西的话,拿来与被折磨和被迫害者写的东西对照一读,对我们人民的教育意义,特别是我们后世子孙的教育意义,会是极大极大的。是啊,要不巴金老何以老迈龙钟之身,来写充满忏悔和反思的《随想录》呢?郑云萍先生的集子里特意收入一篇《彻底揭露郑云萍诗词的反动实质》,拿来对比一看,我们会对那个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时代有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并对具有和郑老一样情怀和风骨的那代人肃然起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