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尾葵室内养护.摆放.作用.风水.家居搭配.深入养殖方法

(2013-10-01 21:43:15)
标签:

365

http://s6/small/a8ee31eagx6D5AgLT8xb5&690

一,室内散尾葵养护
1
..秋季节 控制温度在18-32+较强散射光处+通风透气的地方+浇水每周2
(温度13-18度,需要加强光照+每周1次浇水,低于13度不要浇水,保持土壤干爽,采取保温措施同时要注意经常通风透气)
(高于35度注意通风透气+经常喷雾降温增加空气湿度
2
冬季 保持温度10度以上+保持土壤干爽+经常通风透气
3
,如果环境干燥、通风不良,容易发生红蜘蛛和介壳虫,故应定期用800倍氧化乐果喷洒防治。

4,经常修剪下部、内部枯叶,注意修整冠形。

(室内盆栽散尾葵应选择偏酸性土壤,北方应注意选用腐殖质含量高的沙质壤土。可用腐叶土、泥炭土加1/3河沙及部分基肥配制成培养土。)

(夏秋高温期,还要经常保持植株周围有较高的空气湿度,但切忌盆土积水,以免引起烂根。干燥炎热的季节适当多浇,低温阴雨则控制浇水。)

 

二,摆放位置.植物风水和功能

1,不利方位:不利方位摆放剌类植物如散尾葵,有化煞作用。散尾葵有着吉利祥瑞的寓意,能催旺家宅运势

2,适合场所:可布置客厅\餐厅\会议室\家庭居室\书房\卧室\阳台。明亮的室内可较长时间摆放观赏;较阴暗房间可连续观赏46

3,美式风格和法式风格的最佳搭档

4,华丽风格最佳搭档。它拥有华美秀丽外表和耐阴优秀内涵

功能:

1,有利保持房间湿度和温度平衡,散尾葵是小型棕榈植物,耐阴性强。家居中摆放散尾葵,能去除空气中苯、三氯乙烯、甲醛有挥发性有害物质

2,散尾葵每天可蒸发 一升水,是最好的天然"增湿器"。它绿色棕榈叶对二甲苯和甲醛有十分有效的净化作用

 

三,散尾葵对家居环境的作用

散尾葵是小型的棕榈植物,耐阴性强。在家居中摆放散尾葵,能够有效去除空气中的苯、三氯乙烯、甲醛等有挥发性的有害物质。散尾葵与滴水观音一样,具有蒸发水气的功能,如果在家居种植一棵散尾葵,能够将室内的湿度保持在40%~60%,特别是冬季,室内湿度较低时,能有效提高室内湿度。

四,散尾葵的风水应用

家居财位宜生,意思是在家居的财位放置绿色植物能够有助于财位的纳财。散尾葵作为一种高雅而且抗污染功能卓著的植物,摆放再家居的财位是最适合不过的。而且散尾葵是大叶茂盛的植物,所产生的氧气能给你带来大自然的生气。

五,散尾葵与家居风格的搭配

散尾葵是华丽风格的最佳搭档,它拥有华美秀丽的外表和耐阴的优秀内涵。在洛可可风格的宫殿里,大多是以散尾葵作为那里的首席绿色植物。美式风格和法式风格的最佳搭档非散尾葵莫属了,散尾葵透出的那种慵懒的气息,与繁缛的美式和法式风格装饰搭配得完美无瑕。

 

六,散尾葵养殖

1,散尾葵,又名黄椰子,为丛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性喜温暖湿润、半阴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不耐寒,较耐阴,畏烈日,室内观赏植物。

2,散尾葵可用播种和分株繁殖。播种繁殖所用种子国内不宜采集到,多从国外进口。一般盆栽多采用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一年四季均可。于4月左右,结合换盆进行,选基部分蘖多的植株,去掉部分旧盆土,以利刀从基部连接处将其分割成数丛在伤口处需涂上草木灰或硫磺粉进行消毒。每丛不宜太小,须有2-3株,并保留好根系;初定植的植株,因根系尚未发育好,应避免在强光下长时间照射。适量浇水,每日数次向叶面喷水,保持叶部湿润。于2025度温度下养护,恢复成型较快。一般养护12年即可成为盆栽商品。否则分株后生长缓慢,且影响观赏。分栽后置于较高湿温度环境中,并经常喷水,以利恢复生长。
能获得种子的,将采收下来的果实洗净果肉,把种子浸在35度温水中浸泡两天后播下。随发芽随移植。晴天应多喷叶面水。一般幼龄期生长缓慢,成龄后生长迅速。

3,散尾葵的养殖方法

散尾葵室内花卉装盆消毒

把分割下来的小株在百菌清 1500 倍液中浸泡五分钟后取出凉干,即可上盆。也可在上盆后马上用百菌清灌根。分株后的管理: 分株装盆后灌根或浇一次透水。由于它的根系受到很大的损伤,吸水能力极弱,大约需要 3 周才能恢复萌发新根,因此,在分株后的 34,周内要节制浇水,以免烂根,但它的叶片的蒸腾没有受到影响,为了维持叶片的水分平衡,每天需要给叶面喷雾 1 次(温度高多喷,温度低少喷或不喷)这段时间也不要浇肥。分株后,还要注意太阳光过强,最好是放在遮荫棚内养护。

5,上盆或移栽 ,小苗装盆时,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粒基质作为滤水层,其上撒上一层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厚度约为 12公分,再盖上一薄层基质,厚约 12 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 上盆用的基质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 菜园土:炉渣 =31;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 =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叶土中的一种。上完盆后浇一次透水,并放在遮荫环境养护一周。小苗移栽时,先挖好种植穴,在种植穴底部撒上一层有机肥料作为底肥(基肥),厚度约为 46公分,再覆上一层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把根系覆盖住,并用脚把土壤踩实,浇一次透水。 

6,湿度管理 

喜欢湿润的气候环境,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温度在 7080% ,空气相对湿度过低,会使叶尖干枯。 由于它原产于热带地区,喜欢高温环境,对冬季的温度的要求很严,当低于 10 时生长缓慢,开始进入半休眠或休眠状态;当低于 5 时就不能安全越冬;在夏季,当温度高达 35 以上时也能忍受,但生长会暂时受到阻碍。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 1830℃。 

7,光照管理:对光线要求不严,喜欢阳光充足,也耐半荫,但光照充足时生长得更好。 

8,肥水管理:对于盆栽的植株,除了在上盆时添加有机肥料外,在平时的养护过程中,还要进行适当地肥水管理。 

春、夏、秋三季 这三个季节是它的生长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花宝”——清水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 14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冬季,在冬季休眠期,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清水——“花宝”——清水——清水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37 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对于地栽的植株,春夏两季根据干旱情况,施用 24 次肥水:先在根颈部以外 30100分开一圈小沟(植株越大,则离根颈部越远),沟宽、深都为 20 公分。沟内撒进 2550 斤有机肥,或者 15两颗粒复合肥(化肥),然后浇上透水。入冬以后开春以前,照上述方法再施肥一次,但不用浇水。 

9,冬季修剪,在冬季植株进入休眠或半休眠期,要把瘦弱、病虫、枯死、过密等枝条剪掉。 

10,转盆:只要养护得法,它就会生长很快,当生长到一定的大小时,就要考虑给它换个大一点的盆,以让它继续旺盛生长。 换盆用的培养土及组分比例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 菜园土:炉渣 =31 ;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 =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叶土中的一种。 

11,脱盆 :把要换盆的花放在地上,先用巴掌轻拍盆的四周,使根系受到震动而与盆壁分离,把花盆倒过来放在左手上,左手的食指与中指轻轻夹住植株,手腕与指尖顶住盆沿,右手拍打盆底,再用母指从底孔把根土向下顶,让植物脱出来。脱出来后,用双掌轻轻拍打盆土,让多余的土壤脱落。 

12,花盆准备:选一适当大小的花盆,盆的底孔用两片瓦片或薄薄的泡沫片盖住,既要保证盆土不被水冲出去,又要能让多余的水能及时流出。瓦片或泡沫上再放上一层陶粒或是打碎的红砖头,作为滤水层,厚约2~3公分。排水层上再放有肥机肥,厚约13公分,肥料上再一薄层基质,厚约2公分,以把根系与肥料隔开,最后把植物放进去,填充营养土,离盆口约剩23公分即可。 

 

常见问题:散尾葵叶尖和叶缘在生长期间出现干焦

主要原因:①空气过于干燥。散尾葵喜较高的空气湿度,空气过于干燥时会引起叶片的焦尖与焦边。应在整个生长期间每天向叶面及周围环境喷水3~4次,以提高空气湿度。但休眠后应停止浇水。②日照过强。散尾葵在5~9月间喜半阴的环境,阳光直射时会出现叶片发黄和焦尖、焦边等现象。在此期间应置于荫棚或大树底下,避免阳光直射。③盆土过干。散尾葵在生长期间,需要供给充足的水分。盆土长期偏干时,由于植物的生长得不到所需要的充足水分,叶尖及叶缘便会干焦。④盆土过湿。并非是盆土中只要有水,植物便能吸收利用。盆土过湿时,由于影响了植物根部的呼吸作用,从而影响根系对水分的吸收,并导致植物体内缺水而出现叶片的焦尖与焦边。⑤施肥过浓。施肥过浓会引起植物根部细胞的反渗透现象而使植物失水,程度较轻时会导致叶片的焦尖与焦边,严重时则会造成烂根死亡。

10℃时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6℃以下时,就需移入室内防寒保暖,室温需保持在8℃以上。移入室内后,要放置在有光照处,室内装有空调等取暖器的,应远离些。否则枝叶易被烘焦。如遇到天气转暖或出现下雨时,不要轻易搬出室外晒太阳或淋雨,以免受冷后而患感冒。当室温出现20~25以上高温时,应开启门窗,以调节温度,换气降温。如果室温过高并闷热,亦会造成部分叶片发黄并脱落。

http://s11/mw690/a8ee31eagx6D5AlyDOi4a&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