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白云千古"留云亭"

标签:
文化留云亭达摩祖师金口 |
分类: 故乡:名胜古迹 |
http://s9/middle/a8ea4659tc8e065e1a6a8&690
金口槐山方圆0.1平方公里,不仅钟灵毓秀而且古迹密布。在槐山东侧的顶端,即当年佛教禅宗达摩祖师折“一苇渡江”之处。金口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来中国舍身传教,慈悲济世的传奇得道佛教高僧,在塑达摩祖师之像的同时,修建了“达摩亭”,也称为“一苇亭”。
其实关于这位达摩祖师在香港知名作家金庸先生传神妙笔之下俨然是位世外高人。
记得那年我看香港TVB由蒲腾晋和袁英明执导,知名演员吕良伟﹑杨丽菁﹑范冰冰﹑俞小凡﹑翁虹担纲主演的电视剧《达摩祖师》,由于深入的了解到达摩祖师在中国传教的点点滴滴。曾扼腕叹息达摩祖师的传奇人生,为达摩祖师唏嘘,也为达摩祖师的“一苇渡江”喝采。更为金口与达摩祖师结下难以割舍的佛教渊源及文化自豪。
金口的“达摩亭”从南北朝时初建,在唐代以后的一千多年历史风云中,由于多种原因屡遭损毁,明代在原址重建了“达摩亭”。
明代重建的“达摩亭”被更名为“留云亭”。借用被严羽高评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的千古名作——诗人崔灏《黄鹤楼》中的第三,四句诗文,即:“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意。寓意蛇山黄鹤已经飞去,金口槐山留下白云一片。
http://s7/middle/a8ea4659tc8e076177f56&690
http://s11/mw690/a8ea4659tdc0481ff76ca&690
清朝顺治年间,金口“段氏世家三杰”(祖孙三人:段灿﹑段而聘﹑段追文。两个贡生,一个秀才。均以文育人,积德行善。)之一段以融(又名段灿)任衡山县训导官时,读陶渊明至金口时所作《辛丑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诗书敦夙好,园林无世情。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叩栧新秋月,临流别友生。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深有感触,遂以陶谷自称,著有《陶谷诗文集》,详述金口的地理风光。他将留云亭修葺一新,
http://s12/middle/a8ea4659tc8e08500765b&690
留云亭的圆月门
民国初年,留云亭被毁于兵燹之中。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金口绅耆肖禹虔、安春林、赵衡斋等几位爱乡的大善人集资募款重建了“留云亭”,这次他们增砌了护亭围墙,并且在围墙中部开了圆月门。环绕留云亭均种植了芦苇,使亭周边四季葱茂。据传他们在“留云亭”周围种下的芦苇,移到别的地方均无法存活,因而有“仙芦云”之誉。
21世纪之今日的留云亭
http://s2/bmiddle/a8ea4659tc8e09ee9f9f1&690
旧时就有传:槐山是一座山不在高,而有达摩祖师这一“神”则名的灵山,山上自古就长有很多奇花异草,诸如:梭罗树、灵芝草、红白丹参、贝母、玉竹、天花粉、何首乌等能治百病.在医学还不太昌明的古代,槐山上的药草,救过很多人的性命.金口人自古就流传:“三月三,游槐山,拜菩萨,保平安”这一古老的风俗.在槐山上凭栏鸟瞰,心旷神怡,精神舒发而愉悦,身体自然就不会有什么毛病了.
http://s11/middle/a8ea4659tc8e0b0c39b4a&690
金口出生的著名文化战线尖兵,中共共青团的早期领袖,左联烈士李求实(又名李伟森)在1919年“五四”运动后,返回家乡金口,登临槐山,游留云亭有感而作<<重登留云亭>>自是与普通人游览的胸怀及志向迥异.诗中云:“涂川久系古城池,雄踞金江盛一时.史册犹存千秋里,留云还咏渊明诗.归来不是锦衣客,甘作阴霍掘墓儿.”抒发了革命者不愿衣锦还乡,以及深深的热爱故土之情.表达了革命者为了拯救危难中的国家及民族,为了解放全人类的理想,立志埋葬旧世界的宏伟胸襟.
博文原创,媒体刊登或转载请联系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