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花用料的区别

(2012-09-13 10:28:22)
标签:

杂谈

分类: 瓷器类

青花瓷用料分析

一般官窑器或高档器喜欢用纯料,这个特点要注意,有助于我们鉴赏知识的提高。

元青花、明永乐、宣德青花用料:苏勃泥青(苏麻离青)。发色青翠浓艳。

资料:苏麻离青属低锰高铁类钴料,青花呈色浓重青翠,色性安定,因为苏麻离青含铁高而含锰量低,在适当的火候烧造下呈现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还会出现银黑色结晶斑,即“铁锈斑痕”,俗称“锡光”。元代景德镇与明初的青花瓷,大多用它绘制花卉枝叶,明成化以后,渐被回青等代替。

成化中期用料:江西乐平县产的陂塘青,也称平等青。

含杂质较少,发色柔和淡雅,蓝中闪灰,呈色非常稳定、平静,颇有水黑画风格,与洁白温润的胎釉和纤细的纹饰相衬,分外脱俗。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得最为突出。

正德:石子青,又叫无名子。

色泽青中偏灰,不如宣德朝的浓翠,也不像成化朝的幽雅。虽不浓重,但发色很稳定,只有少部分发色深沉,有晕散带褐色铁锈斑,分水只有浓淡两色。正德晚期改用回青,发色浓艳,与之后的嘉靖青花相仿。

“石子青”与“无名子”是产瓷地区附近生产的青料,从名字上看,它的品级一般,说明发色不美,官窑在宣德朝后各朝单独用做青花料比较少。它的发色从它使用的年代上看,到目前仍然在使用。从产品中分析,它发色灰谈。

   石子青的使用从明洪武时期开始就有迹象,在成化与弘治朝逐渐多了起来,在正德朝比较多。

   下面是自己的判断,如果有专家请指出错误。

                                 http://s5/bmiddle/5d28eee7g5d5ed210dc34

                             图1 洪武官窑 青花三友纹执壶 景德镇珠山御厂出土

                        http://s5/bmiddle/5d28eee7g5d5ee4e595a4

                           图2 正德官窑炉,花形口,侈口,厚唇,短颈,鼓腹,三扁如意形足。

    通体施白釉,青花略淡,唇有一圈回纹,颈饰环珠纹,腹满饰卷枝番莲纹。胎颇厚,底露一圈白色胎骨。颈有青花书「正德年制」四字楷款,外加双方圈

                       http://s15/bmiddle/5d28eee7g5d5f06f5d2be

                                 图3 嘉靖官窑  民间收藏

                       该物品造型生硬,釉面发色老气不足,暂且作为样板

              

嘉靖、万历:回青因明朝时从西域进口,故而得名。回青一般需要和石子青混合运用,所呈现的颜色较霁蓝浅淡,多见于嘉靖和万历年间的瓷器。

回料,从字面说理解就是从伊斯兰地区生产的料。人们对它的解释有三个意思:

1,广泛指的是从伊斯兰地区来的青花料,包括从中东伊拉克与伊朗来的苏料,和现在新疆及其以西地区生产的料。不过呢,回料的称呼是从明开始叫的,而明把苏料称苏料,所以,既然叫回料,是因为与苏料有不同所以才叫新的料“回料”。不过,是不是时过景迁,后人们对苏料的理解有了变化呢?。

2,新疆或者附近地区产的料,具体产区还不明白。我认为这样的说法基本合理。产地一定不是离中国明朝边界很近,而且料的产区环境也很恶劣,所以才回料贵如金。

    在嘉靖朝主要使用“回青”。回青一名始见于《江西省大志》,有“陶用回青本外国贡也”记载。万历《明会典》“土鲁番”条也有“嘉靖三十三年进贡回回青三百一十斤八两”记载。而且三十斤料一下就会使用完。景德镇瓷器使用回青料,就传世品观察,当始于明嘉靖(1522—1566)间,隆庆、万历(1567—1619)时继续使用。蓝中透紫,与苏麻青、陂塘青色调不同。回料由于珍贵,主要在官窑中使用:明·黄一正《事物绀珠》:“回青者,出外国。正德间,大珰镇云南,得之,以炼石为伪宝(说明纯料石炼后的发色如蓝宝石)。其价初倍黄金,已知其可烧窑器,用之果佳。”

3,说是现在青海地区出的,甚至说苏料就是回料,回料就是青海料。不过呢,青海的料的发色还是与苏料有明显的区别的,而且青海就在国内,如果是也不应该那样贵。

  下面是明朝的正德前后各朝次序

  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太昌——天启——崇祯

http://s13/bmiddle/5d28eee7g5d5d2ded372c

                           图1  这是成化青花的非常典型的青花发色  透露出天蓝带紫的色调

                                所以,这个时期的进口料(苏料)是不是已经变为回料了呢

http://s5/bmiddle/5d28eee7g5d59312d7b74

图2 这是一件在故宫的“宣德青花”执壶,发色腚蓝

 特别的紫蓝色与葫芦形态上看使我更认为它是正德期间的“回料”的发色

http://s2/bmiddle/5d28eee7g5d59444d6af1

 图3  这是一件流到美国的正德阿拉伯青花笔架,从它的年代分析,它的发色应该是回料的发色

它紫的特征不明显,而与苏料的一类发色倒是很接近

http://s4/bmiddle/5d28eee7g5d5964d89d43

   图4 碗礁一号康熙青花盖罐发色透紫,说明回料在清朝仍然在使用

  由于清朝的管辖范围巨大,那时期回料是不是进口并没有资料说明

福建东海平潭碗礁一号水下考古从中央电视台和福建广播影视集团成功直播

我们知道青花的正蓝色是钴金属的发色,温度越高色越亮;而紫的主要发色来自与稀土硼,回料的发色透紫应该是含稀土硼铝酸盐的比重高。

 

                                      

天启、崇祯:石子青
 顺治:浙料或江西土青

康熙:早期浙料。

浙料的发色(2)康熙蓝青花用料的区别

标签:

转载

  康熙青花特别是官窑的青花发色比较特别,一是它主要使用的是浙江产的钴料,浙料青花色彩稳定,发色艳丽;二是它的色调在高温烧制为翠叶青,三是它根据不同的配比的色富于变化,再就是由于料的浓淡与描绘的轻重有明显的层次感。

                                 http://s6/bmiddle/5d28eee7g5d5ddcdd2055                             图1  康熙 这是民间使用浙料的典型发色

http://s16/bmiddle/5d28eee7g5d5de5083eff

                               图2,康熙这也是民间浙料的代表性的发色

                                  http://s2/bmiddle/5d28eee7g5d5dec781f81

                         图3,康熙民窑  这也应该是浙料与明珠料的混合发色

                                  http://s2/bmiddle/5d28eee7g5d5e0ab26341

                                图4 康熙官窑  浙料为主的毛翠蓝

                             (注意:本图与下图浅色紫色都很重)

http://s3/bmiddle/5d28eee7g5d5e12de9652

                     图5  康熙官窑  有浙料成分的含紫与绿的更明显的毛翠蓝

                                  http://s7/bmiddle/5d28eee7g5d7519431316

                            图6  康熙官窑  高温下浙料成分更高的天蓝(绿 )

中期以后明珠料。

康熙(中期)翠毛蓝青花料用的是云南珠明料,采用火煅法提炼,使原料中钴的含量大大提高。钴料发色的好坏直接与纯度和颗粒大小有关,经精炼后的钴料不但颗粒细腻,尚含有铜、铁、锰等微量元素,使得翠毛蓝的蓝色色中微微泛绿闪紫,色调丰富多彩。再者,康熙时工匠们已能熟练地掌握钴料的特性,运用“墨分五色”的渲染技巧在瓷胎上作画,使烧成后的画面有极强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http://s16/bmiddle/3ec2a0f6t782928077b7f&690
    康熙的翠毛蓝青花,艳丽亮翠浓淡相宜、色调丰富层次分明,真正体现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无穷韵味。康熙翠毛蓝青花是我国青花瓷器艺术品中的奇珍。背景采用水印指捺纹皴法,青花发色青翠艳丽,浓淡过度自然,且墨分五色,透视感极强

翠毛蓝青花靓丽清翠,发色明快鲜爽,画面分浓淡深浅,景物有远近层次,通过墨分五色将中国画的笔墨意趣在瓷器上表达得淋漓尽致…………

http://s4/bmiddle/3ec2a0f6tb10c62b27ff3&690

底足为圈足,双圈款,底面施薄釉,旋刮痕迹细密,细小综眼渗透胎骨时代特征明显。

http://s8/bmiddle/3ec2a0f6tb10c9e494477&690

 

另外,在故宫博物院李辉柄所著的《青花瓷器鉴定》第65页阐述的“康熙一朝的最好的青花瓷器不是官窑生产,而是民窑...............”,对此观点,我想很多熟悉康熙青花瓷器的朋友是赞同的,至少本人是这样。但雍正乾隆的众多精美青花瓷官窑是当仁不让的。

雍正:浙料。

乾隆:国产青料。应可理解为浙料为主。

嘉庆:浙料。

道光:国产青料。

同治:国产青料。

咸丰:国产青料。光绪:光绪青花所用青料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传统的浙料,保持着淡蓝清新的传统蓝色,主要用来绘制官窑等高档瓷器;第二种是色泽明丽纯蓝的青料,多用来绘制仿古瓷器,在青花中能见到有规律排列的藏青色点;第三种是色泽鲜艳带紫的蓝色,俗称洋蓝,自同治时期开始就有了,光绪中档瓷器大量使用这种青料,是典型的光绪发色,色调漂浮、线条晕散;第四种是蓝中带黑或带灰的发色,这是含杂质较多的土青绘制的,一般用来绘制粗瓷。

宣统:青花呈色有三种:第一种是精炼传统青料,鲜亮娇润、釉中发色,色分多层,稳定不晕散,多用于官窑装饰;第二种蓝中带灰,多用于民窑粗器;第三种青中含紫,明艳晕散,色浮釉表,是进口的化学青料,多用于绘制民窑瓷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福建行
后一篇:翡翠种的图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