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观念认知论述(29)
1、说官道,50岁没有晋升县级,厅级可能无望。真要硬上,就得费一番功夫。
年龄段的问题至关重要。从上学起,规划人生事业,什么年龄段做什么事,就要努力奋斗实现目标。
2、大学毕业步入社会,经商、当官、搞专业,选了道,如有不确定因素,中途变道,这个发展方向的问题就没有解决好。
三十而立,立不稳,或选错位,这后来的五年就会“摇摆不定”。
3、四十岁上下,仍没有定位,这后半生的事业就会不顺当。
随便找事干,吃饭的问题不难解决。但“事业究竟如何”却很渺茫。
这个年龄段的目标将落空。
4、“工匠”之路,大有作为。自学成才,重于学历。五十而立,大器晚成。
意志,目标,勤奋,钻研,没有能力解决好这些难题,“工匠”之路将半途而废。
5、“退而不休”,继续奉献。当然这是人生一乐事。“享受”的价值观起决定作用。只要身体适应,年龄不是界限。没有必要争辩。
问题是文化、专业、技艺、能力是否适应社会需求。
6、而立之年,没有文化和专业知识技艺的积累和提高,退休之前仍没有“补充”和修炼,往后生活的难题也就少不了,或许更多。
存了一笔钱可养老。但钱解决不了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问题。不懂这个道理,困惑、空虚、颓废、痴呆、抑郁、绝望的问题就没办法防止和消除。“早死”的因素大概也在其中。
社会研究资料表明,没有文化和专业特长的人,包括相当部分官员,都存在这种问题。
7、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是“懒惰、散漫、娇纵”造成的。也就不懂文化和专业特长的“命脉”作用。
成了“废人”,“行尸走肉“,人们通常这样比喻,虽说话不好听,仔细想来,确有道理。应冷静的反思。
8、争论同一个问题,左一种说法,右一种说法,一左一右,分了两派。站在中间的这个人听来听去,搞不清楚对错。向左不是,向右不是,结果左右不是人。
啥问题?文化和理论的问题就没有弄明白。自己困惑自己。
9、权衡利弊是权衡不了的。是非原则不允许。这个官也就很难当下去。同样,任何一个单位,任何一个家庭,任何一个人,都绕不过去这个“关口“,迈不过去这个“坎”,也没有藏身之处。因为谁都能看见。
10、于是,认知悟道的年龄段问题也就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四十岁了,
还没有“打开局面”;
五十岁了,还没有认识了自己和人生;
六十岁了,还没有做好做完这个年龄段必做的事情,是不是需要“补课”呢?
把握当下,规划未来。自明得失,少走弯路。写好今后这一个年龄段的新篇章,是一种价值取向。最后一次翻篇时也就不遗憾。
廓清
2023年3月1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