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观念认知论述(47)
1、写文章写字容易挣钱。几个人找我咨询,是不是?
不为挣钱。
也很难挣钱。他们不懂此意,陷入了困惑。
这几个人说的写文章,不是写应用文,是文学创作、理论研究。写字是说书法。
2、书法和写字不是一个概念。致力于文学创作,研究书法艺术,写书法,取得成就,是书法家。写字,不懂书法艺术,不创作文学作品,是写字匠。这个问题在之前的论述中已阐述清楚。或老年了,如还不明白这个道理,就去问一问上过大学的儿女,为什么要读书?
廓清
二0二三年九月十九日
理论观念认知论述(48)
1、我的一篇散文《活的意思》(2008年12月21日发表于《南风报》,载盐化、南风征文选集《同唱一曲和谐歌》),说了一个故事:
一奇石收藏家未成名之前,妻子怨他借钱度日,与他离了婚。过了5年,他成了百万富翁,妻子要求复婚。他拒绝了她的要求,给她10万元,算是补偿。
我上北京,去潘家园“奇石市场”观赏奇石,顺便了解奇石经营人的生活理念。
2、奇形怪状、色彩缤纷的石头,令我异常惊讶。这种天然艺术品,静赏养心,顿觉奇妙。烦虑杂念,消失一空。我明白了精美的石头会说话。
我在想,那个执意要离婚的女人,也有道理,石头毕竟不能当饭吃。但她不懂这石头也能发财。原因是没有“艺术细胞”。志不同道也就各异。夫妻也就做不成了。
3、九十年代初,我去大连,顺便去看海。发现两个人背着小包,在海滩上寻找奇石。
我和同事观赏海潮涌动,眺望远方,那海的深处一片暗黑。海浪袭来,心惊肉跳。
我们在海边玩了大约两个多小时。那两人也还没有寻找到奇石,仍在挖海滩的沙石,海水湿了鞋,汗水滴落进海水里,心情却激昂。
4、喜欢奇石,这种兴趣,也可养生。北方没有海。我的一同事,就去爬山寻找奇石,十分辛苦。很多年,弄到了几块,也都一般,没有奇特之处。看来,他和奇石无缘。
5、我的一邻居,大冬天背回来一捆枯树根。邻居们感觉他有点神经。不生火做饭,费劲弄这种干柴何用?
一个寒冬的清晨,他回丈母娘家,经过南岭时,发现山岩一侧有一棵树,风摇枯干,枯枝凌凌,老远望去,活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他动了心思,跑回丈母娘家,拿了斧和锯,攀上山崖,把这枯枝砍下来,背回家。
6、有一次,去他家的书室一看,那柜台上摆着“雄鹰腾飞”、“小鹿仰望”、“老马识途”,这才明白,他作根雕艺术。
这个故事,我写进了散文《老婆不回家》(载《同唱一曲和谐歌》征文选集)。
7、端午节前,一老婆婆送给我老伴几个香包,小狗、小虎、小红心,制作很精美,很可爱。她70多岁了,从农村来小区看儿孙,想在城里住一段日子。
她喜欢做这种小工艺品。只上过小学。没有高深的文化修养知识。也知道这是一种艺术。但不会说“文化理念”这种话。明白这种手工工艺品是传统文化的一个品牌。
8、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了文化的味道。各类人才都散落在小区和家庭。组织、引领、活动、进取、发展,文化艺术共享,提振精神,为高品质生活奋斗。但是,却没有引起重视。
9、文化建设要从基层抓起。这个基层就是社区、小区和家庭。
很多人搞不懂这个理念,不知道自己就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不清楚产生矛盾,发生纠纷,问题难解,恰恰是文化缺失。
10、文学、书画、理论、摄影、歌舞、曲艺、剪纸、武术、奇石、根雕、工艺等,都是传统文化的内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离开了文化根基,也就丧失了灵魂。也知道,一个人只挣钱、吃饭、睡觉,没有了精神文化支柱,生活也没有了高境界这一层意思,即是一家人也没有多少生活的趣味,夫妻没有共同语言,争吵了还说不清楚为什么?同事也同样存在这种问题。
文化理念观念的差异导致共同语言的缺失。这个生活环境不会安宁平静、进取向上。
廓清
二0二三年九月十日
理论观念认知论述(49)
1、孟子说: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相识、相知、知心,必然观念相同。观念不同,一定不会道同。道不同则不相为谋,何谈相识、相知、知心?
2、
一定要清楚,观念不一致,就要对立。
观念是立场产生的,观念是立场造成的。
站在立党为公,站在大多数人一边,站在为老百姓谋利益的立场上看问题、说话、办事,
和站在自私自利、站在己得利益集团一边、站在为谋财图利的立场上看问题、说话、办事,这两种立场不一致,就要对立,明争暗斗不休。
3、立场错,观念错,说话错,做事错,问题不仅解决不了,反而积重难返。
私心私念私利是对立的祸根。
4、几个同事讨论一话题:
“老老的了还干”。
“老老的了不干等死啊”!
“老了就要享福”。
“忙人长寿。闲人早死。早死福在哪里”?
“干啥不行,要管老百姓的事”。
“管老百姓的事,积德行善”。
“那就挡住了贪图老百姓利益的财路呀”。
我冷静思考这段对话,啊呀,观念不同,天壤之别。
5、观念不一致,要产生要造成部门混乱、组织涣散、同事争吵、朋友失信、夫妻离婚、子女磨擦、家庭破裂、事业败落、永无安宁。内斗不休乃观念分歧所致。凡有这种问题的部门、组织、家庭、个人,都如此。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6、观念问题是一个价值观问题。之前的论述里专门说过。文化人、学者、科学家,没有退休之说。钱学森、袁隆平、杨绎等百岁仍在努力工作。90岁的许多专家、教师仍在义务服务。
不在同一认知层次,不在同一观念水平线上,死的时候恐怕都不会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几个同事对我说,这种人不懂文化理念,也许还真不知道自己像谁是谁?
7、跟共产党走,是要跟共产党的旗帜走,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党的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前进。
因为你拿的是共产党的薪水,挣的是老百姓的钱,干的是有德性有良心的工作。
你不是跟背离了共产党理论指导的拉帮结派走。一定要明白,没有共产党理论的指导,走来走去,方向道路错。
背离了共产党的理论指导,不跟共产党走,跟你走吗?这个道理你真不懂吗?
8、当官如覆簿冰。要时刻警惕失足。只要摆脱不了利益关系,不会立党为公,不会为民谋利。
权力也就成了谋取私利的筹码。贪腐,无论大还是小,多还是少,一旦有了这种私念,必走邪路。想方设法,投机取巧谋财贪利,这人格人品也就算是黑了。也许眼下意识不到,一旦栽了,一旦病危,一旦困惑难解,一旦陷入绝境,一定会意识到“了结一生”的这个话题。
心理上的变态,由不得自己。不信,就去和同事讨论,只要说真话,答案一定不会错。
9、把握平衡,首先要纠错、纠偏。要纠错、纠偏,必须公平正义。否则,仍会失衡。
无论一个部门、一个组织,还是一个团体、一个圈子,还是一个家庭、一个人,一旦失衡,就丧失了公平正义,就要混乱衰败。
10、老朋友们讲了一种为人处世的意志和义气,奉行关公精神:“忠义仁勇”。
奉行关公精神,必讲正义。在老百姓身上谋财图利,这“忠义仁勇”在哪里?
真信关公,就一定不能干伤天害理的事。也就是说,一定不能伤害老百姓。
11、奉行关公精神,一是要摒弃私心私利,具有正义之举;二是要反对和揭露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诡术。连人鬼妖魔都分不清楚,如何奉行关公精神?
12、观念不一致的问题,也是一个圈子问题。这个圈子里,文化环境、理论导向、法律意识、价值取向、奋斗目标、人生结局,认知不了这些问题,如何谈论自己?
同事、同学、朋友、家人,都要共事,都要生存和发展,首先应该在观念上认知相同,价值取向才能一致。
人死,烟消云散。认知和年龄段相关的问题解决不好,困惑永远难除。进入社会了,或中年了,或老年了,如还不明白这个道理,就去问一问上过大学的儿女,为什么要读书?
廓清
二0二三年九月十九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