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文友们交流二十六

(2025-02-23 15:59:46)

与文友们交流(二十六)

 

清•松年在《颐园论画》里说: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

清•王昱言: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北宋•苏轼在《论书》里说: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上述,是三位古贤大师,对工书画诗文者的人品、学识、技艺的评论。意思是:工书画诗文,走此道,首重人品。想必我们这些文化人是看得懂的。

19985月,我在高教培训班讲授《广告艺术写作》时专门讲了一种倾向:文人相轻问题。听课的多半是处科级干部。我郑重地说,文人相重而一定不能相轻。我观察出有一两个干部脸面在发红。

20108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我的作品选集散文卷《风雨古今》、报告文学卷《湖山清唱》、诗词与书法卷《灵魂与悟道》(合编),在编排《圈子文学漫议》一文之后,我专门写了“作者附记”。文友在文学圈子里活动,必须注重三个问题。一是文人相重;二是端正思想;三是注重责任。现在,我将其一:“文人相重”一节抄于下:

重者,必沟通、交流,互补共进。反对相轻,反对猜忌、攻击、甚至诬陷文友即“同路人”。学者、作家、艺术家事实上绝大多数都是独立创作精神文化产品的“个体户”。即使“合作”,也必具前提,有所分工,齐心合力为目标呕心沥血。想想看,一定要产生你死我活的矛盾和斗争吗?请记住,友者亲善。

我用这样一种方式为文友们“相重相亲”而“摇旗呐喊”,是想使我们这个文友圈子在扩展之中融合,在融合之中提升,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使得文友们都取得更多高层次的成果。

2015年秋,我的一群学生,先后建立了两个群。他们都是七十年代中后期我管理学校和知青期间的高、初中毕业生。当时我30岁。现在,他们的子女都上了大学,或大学毕业,或成家立业。他们与我聊天,说是很有必要把学生时代的同学联系起来,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扬长补短,同步共进。他们一个群一、二百人。他们当中,有企业高管,有设计专家,有广告策划师,有文化部门主管,有种植大户,有自办小企的老板,有在基层做事的员工。专业多,门类杂,层次有别,经济各异。虽然原先都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奔跑,但同学友情仍在。尽管他们都陌生了许多,有的连姓名也记不起来了,甚至没有印象了。但却认为,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为他们创造了开阔视野,提升境界的机会和平台。

我看他们这个群体活动的录像,歌舞戏曲演奏的现代化气息十分浓厚,有的才艺不比“星光大道”差。书画文学摄影雕塑作品还在县市参赛参展,在当地报刊发表,还获过奖。但他们不是要成名成家,从来没有这样的想法。只是一种爱好,一种兴趣,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此时此刻,我才发现,我真的不如我的学生有远见。我落后了。

20059月——11月,我在指导和培训集团公司“管理干部执行力辩论赛”决赛的团队时,讲了一个观点:精神文化的需求往往比物质享受更重要。当时,也只是讲一种理念。现在,我看到这许多当年的学生如此高度重视精神文化的需求,我想到的是,用书画、文学、摄影、雕刻等艺术特长,推动和促进文化交流,是我们文化人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义务。

试想,如果我们每一个成员,发现两三位确有才艺的人,或许是亲朋推荐的,把他们邀进我们这个群体,这样一来,交流拓宽了,信息增多了,气氛活跃了,提升更快了。如是,何乐而不为呢!

2016618日,我的一位文友史向阳(向日葵),登门送书。我很惊讶。《未来中国哲学原理导论》,26万字。他比我小10岁。他用10年的功夫,研究“未来中国哲学原理的理论逻辑前提;道德性命学理论基础;哲学进步的前进方向;全球价值体系中的中国价值”等13个问题。板凳要坐十年冷,方可开得哲学门。他用智慧、勇气和毅力打开了“冷门”。并将此书发送到中央及哲学社会科学等研究部门。

他是个人才。既研究哲学理论,又写文学作品。我想,把他推荐给我们的文友们,我们多认识一个有独特见识的文化人,应该是有益的吧。

一种现状是,同一圈子里有层次上的差异;高层次的不见得在同一圈子里。因此,融合、交流、提升和发展是关键。

我们这些文化人,应当坚持励炼,励炼德艺,励炼意志和毅力,不断进取,走到人生终点之时,一定会感到无怨无悔无憾。这就是人生价值。

写此短文收笔时,我要说的是,书画家应该是懂得理论和文学的文化人。理论家、文学家、作家应该是懂得书画的文化人。文艺同源,书画同源。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这个圈子里的文友们,我想,更应该开阔视野,放大胸怀,提升认知能力,创新专业成果。

 

 

                   (廓清)

                20166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