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嵩山少林寺景区

(2013-09-10 09:10:25)
标签:

佛学

    第二天起床后,全身松懒,赖在床上休息到11点,打电话让耿师傅来接我。

    今天的计划是游玩少林景区的二祖庵、初祖庵和少林寺。去往少林景区的途中,有人拦车要到永泰寺。永泰寺离少林景区不远,但距公路旁还有500米的距离。司机要价15元将他拉到了永泰寺,我也随即下了车,想到里面看看,照几张相。没想到这里也是收费的,而且奇贵,票价60元。没有进去,在外面拍了两张照片。

    永泰寺是佛教禅宗传入中原后营建的第一座女僧寺院,也是我国现存始建年代最早的尼僧佛寺,始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二年(512年)。永泰寺前身为转运庵,是北魏文成帝女儿转运公主悉心修练的场所。南朝时期,梁武帝的女儿明练公主受皇父的影响,也深悟佛性,后拜少林寺禅宗初祖达摩为师,成为达摩祖师的四大弟子之一。北魏正光二年(521年),孝明帝的妹妹永泰公主来到明练寺削发为尼,潜心修佛。

 http://s10/mw690/a8d30ffbtx6DmkZh2Cl19&690
http://s16/mw690/a8d30ffbtx6Dml0BeHR0f&690


  

 到达少林景区门口时已经12点,买票进入,坐游览车到终点,直奔嵩阳索道。嵩阳索道的终点站是二祖庵,票价往返40元。

http://s4/mw690/a8d30ffbtx6CxlrMotJ63&690
http://s15/mw690/a8d30ffbtx6CxlsZQlM8e&690                                        少林景区大门口

     二祖庵位于少林寺常住院对面的少室山钵盂峰顶,是少林地区最高的建筑。因庵与其北的初祖庵相对,故当地人称之为“南庵”。据旧志载,相传禅宗二祖慧可立雪断臂后到钵盂峰顶养伤修炼,后寺僧为纪念二祖慧可而建此庵。庵创建的年代大致和初祖庵同时,为北宋后期。

    慧可大师,洛阳人士,幼年出家,通晓儒、佛经典。四十岁时拜菩提达摩为师。为表求道决心,慧可竟用刀自断左臂,奉献达摩座前。感其赤诚,达摩授法器、赐法名,收他为传法弟子。达摩在嵩山传法时,以四卷《楞伽经》授慧可,并说:“我观汉地,惟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其后慧可传承了达摩的禅法,成为禅学大师。唐德宗追赐「大祖禅师」号,为中土禅宗第一人。http://s3/mw690/a8d30ffbtx6Cxsobd74d2&690
     二祖庵坐北向南,是一座四合院,院内正殿内供二祖慧可塑像。殿前庭院四角有水井四眼,水味各异,人称“苦、辣、酸、甜四眼井”,相传是达摩用锡杖所开,因名“卓锡井”,又名“卓锡泉”。
 http://s8/mw690/a8d30ffbtx6CxvxspcH07&690                          院中苦甜井

 

     院内还保存明清古碑九通和古柏多株,二祖庵殿东檐下有明代天顺六年(1462年)正月铸造的大铁钟一口,为二祖庵住持僧江耐化缘铸造。大钟周围铸有铭文,钟重一千斤,有八唇,刻八卦。此钟至今保存完好,钟声响亮。

    庵南约500米处有一高突的山崖,《少林寺志》云为二祖慧可养伤“经行处”,又称“养臂台”、“炼魔台”。 

 

http://s2/mw690/a8d30ffbtx6CxvYAdAl01&690                              炼魔台

 

     炼魔台旁有一座小山峰,峰顶一块大石上写有“凤凰台”。

http://s8/mw690/a8d30ffbtx6CxwarNMb77&690
http://s11/mw690/a8d30ffbtx6CxwfHlzQda&690                        站在凤凰台上看到的绿荫掩映下的二祖庵。

 

     从嵩阳索道下来,右转过一座桥,前方是塔林。我在旅行的时候给自己定一个规矩,尽量不去陵墓,除了黄帝陵、大禹陵之类的文化象征陵墓或衣冠冢。总觉得陵墓阴气太盛,不利健康。特别是有些帝王陵,多年的尸骨和陪葬的冤魂阴气不散,还是离的远点好。少林寺塔林,虽是历代高僧的墓塔,我也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只路过时拍了几张照片,没有深入了解的兴趣。

    继续往东行,在一个岔路口,有去往初祖庵的标示。沿着标示北行,路东侧有一甘露台,传为少林寺创始人跋陀译经处。当年跋陀与勒那、流支一起,在此共译《十地经论》,“经义精辟,感发上神,天降甘露”,因此得名。唐显庆年间,玄奘法师亦向往在此译经,致书唐高宗,未果。台上有古柏两株,挺拔如铁。台下东南隅,有古树数株,根出如虬如梁。

http://s1/mw690/a8d30ffbtx6DmvJ4QXS20&690                                          甘露台

    

     小路左拐西行,走约20分钟的路程,看到一高高的台阶,台阶之上便是初祖庵山门前。

http://s10/mw690/a8d30ffbtx6DmvNMZBvb9&690                                                初祖庵 

 

     初祖庵位于少林寺西北一公里五乳峰下的小山丘上,是宋代人为纪念初祖达摩面壁而修建的一座庵院,又称“面壁庵”。菩提达摩,生于南天竺(印度),刹帝利族,香至王的第三子。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达摩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达摩祖师”,与宝志禅师、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于南朝梁武帝时期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

    进入山门,迎面便是初祖殿。此殿创建于北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虽经历代修葺,但主要构件仍为原物,极为考究,是中原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精品。

http://s12/mw690/a8d30ffbtx6DmwrMbLZfb&690
http://s14/mw690/a8d30ffbtx6Dmwe1BgN7d&690                                                初祖殿

 

    殿中木制神龛内供奉有达摩塑像,龛上方有匾,上书“明阳统立”。东、北、西三壁上存有明末绘制的23幅禅宗祖师壁画像。大殿共十二根檐柱,四根内柱,其上的游龙、人物、花卉等雕像精美绝伦,生动潇洒。

http://s4/mw690/a8d30ffbtx6CybMNBoT33&690
http://s12/mw690/a8d30ffbtx6DmwxGbWz1b&690
http://s2/mw690/a8d30ffbtx6DmwB9XuV71&690

     庵院内有碑石40多通,其中宋代黄庭坚的《达摩颂碑》引起我的关注。碑上刻有达摩坐像,二祖慧可侍立其后,碑额“祖源谛本”,碑文为黄庭坚所书。
http://s2/mw690/a8d30ffbtx6DmwILw7Da1&690
    大殿前甬道东侧有参天古柏一棵,相传为唐初禅宗六祖惠能从广东回少林拜祖,用钵盂将树苗带回栽植于此,以示对达摩的尊崇,故名“六祖手植柏” 

http://s7/mw690/a8d30ffbtx6DmvYbnn076&690

                                           六祖手植柏

 

     初祖殿后的高台上有东、西两亭。东亭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亭内供奉达摩父母兄弟塑像,北壁有六幅佛像壁画,东西壁上是神话壁画。

http://s1/mw690/a8d30ffbtx6DmwW4ofua0&690                                           东亭

http://s11/mw690/a8d30ffbtx6DmwWv0cWca&690                                    东亭内供奉达摩父母兄弟

http://s1/mw690/a8d30ffbtx6DmwWSaHKb0&690

http://s14/mw690/a8d30ffbtx6DmwXci4d9d&690                                         东、西壁壁画

                                 

     西亭又称面壁亭,创建于明代以前,现建筑为清代早期重建,亭门上锁不开放。

http://s11/mw690/a8d30ffbtx6DmwOZti20a&690                                     西亭--达摩面壁之庵

 

     初祖庵最后一座建筑为千佛阁,创建于明景泰年间,关闭不开放。感觉初祖庵的对外是否开放很随意,面壁亭后还锁着一只大黄狗,听到游客的脚步声就狂吠,胆小点的会被吓跑。

http://s11/mw690/a8d30ffbtx6DmxfoFlgda&690                                            千佛阁

     初祖庵后五乳峰中峰上部有达摩洞一处,此为天然石洞,为初祖达摩面壁九年之修行处。相传达摩祖师在此洞内面壁九年,由于年深日久,他的身影投在洞内石壁上,竟留下了一个面壁姿态的形象,甚至连衣褶都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墨色的天然水墨画。后来寺僧唯恐影石有失,便将此石整体凿下藏入少林寺中,惜在民国中的那场大火中被毁。

    沿初祖庵后面的小路上行到近五乳峰下,但见峰顶上的达摩坐像一览无余,峰中央有一条近于九十度的台阶路清晰可见,这是通往达摩洞的。途中碰到两个小伙子,刚从达摩洞下来,告诉我那条台阶的尽头只到了三分之二的路程,还有三分之一需要攀爬,山路太陡太累,到现在他们的腿还有些发抖,劝我不要上去。此时是下午四点,上下需4个小时,已经来不及了,何况昨天刚爬完三皇寨,体力也确实不支,于是返回。没有爬上达摩洞,是我此行的最大遗憾。

http://s1/mw690/a8d30ffbtx6DmxatdPa30&690                              峰顶是达摩坐像,台阶上面是达摩洞。              

 

     从五乳峰下走到少林寺40分钟,此时是四点四十。少林寺里的游客很多,因为时间紧,所以先从最后一进建筑西方圣人殿开始游览。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孝文帝为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而敕建。因寺院坐落于嵩山少室山脚下的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32年后,印度名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传授禅法,少林寺声名大振。达摩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称为禅宗的祖庭。唐初秦王李世民消灭王世充割据势力时,曾得寺僧援助,少林武僧遂名闻遐迩。

    1928年,军阀混战期间,石友三火烧少林寺,把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和钟楼等主要建筑毁于一炬,许多珍贵的藏经、寺志、拳谱等烧成灰烬。1982年修复重建,寺内现存有山门、天王殿、大雄殿、藏经阁、方丈室、立雪亭、西方圣人殿等建筑群。

    少林寺的最后一座建筑是西方圣人殿,因建殿时在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上绘有巨幅“五百罗汉朝毗卢”彩色壁画,又名毗卢殿,千佛殿。千佛殿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是寺内最大也最珍贵的佛殿。殿内神龛中供奉的是明万历年间铸造的铜质莲花座毗卢佛像(即释迦牟尼佛的法身),砖铺地面上有少林寺僧练拳习武留下的48个站桩坑。

 http://s8/mw690/a8d30ffbtx6DmzvTvh577&690                                             千佛殿

http://s1/mw690/a8d30ffbtx6DmzsTG9i90&690                                         铜质莲花座毗卢佛像

http://s15/mw690/a8d30ffbtx6DmztpLuCce&690

                                           站桩坑

 http://s2/mw690/a8d30ffbtx6DmzqOZpfc1&690

http://s9/mw690/a8d30ffbtx6DmzrCvSoc8&690                                 五百罗汉朝毗卢彩色壁画  

 

    千佛殿东南是观音殿,又名白衣殿,因殿内神龛中供有白衣大士(观音菩萨)铜像而得名。千佛殿建于清末,殿内东南北三面绘有壁画,东北是“十三棍僧救唐王”,东南是“紧那罗王吓红巾”,南壁是著名武僧湛洛、湛举指导众武僧练武的场面,北壁为清朝大员麟庆在少林寺的观武场面。

http://s2/mw690/a8d30ffbtx6DmzugERHa1&690                                    十三棍僧救唐王

http://s8/mw690/a8d30ffbtx6DmzuAFZdd7&690

                                        紧那罗王吓红巾

http://s8/mw690/a8d30ffbtx6CAsDmgiX17&690                                 左侧著名武僧湛洛、湛举指导众武僧练武

 

     五点以后,少林寺里游客已经不多,只有零星的散团,很多团队都去看五点的那场武术表演了。到白衣殿门口时,看到三个游客进入殿内,我也随着进去了。里面的和尚马上追问我:“你进来干什么?”我说参观啊,他说这里禁止参观,我说他们三个怎么进来了,他说“那是我朋友。”口气非常的理直气壮。我才明白,少林寺的规矩对和尚的朋友是例外的。和尚后来又带着朋友到“禁止入内”的千佛殿里参观去了,世俗的一切在少林寺里表现的有过之而无不及。

    观音殿的对面是地藏殿。在门口向里面望了望,装饰的金碧辉煌,有几个游客在往功德箱里塞钱。门口的和尚问我进不进去,我说不进去,他说不进去到台阶下排队,原来不捐钱,连参观的资格也被取消了。

http://s1/mw690/a8d30ffbtx6DmzvAw1O60&690

                                       地藏殿

 

   千佛殿南是达摩亭,又称立雪亭,相传是二祖慧可立候达摩、雪地断臂之所。殿内神龛中供奉的是铜质达摩坐像,两侧分别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我有点奇怪,初祖殿内供奉的也是达摩和二三四五祖,都没有六祖慧能,难道是慧能在少林寺不被承认吗?达摩亭东西两侧为文殊殿和普贤殿。 

http://s4/mw690/a8d30ffbtx6DmylY7J133&690                                          立雪亭

http://s4/mw690/a8d30ffbtx6Dmyt0JzRf3&690                                 殿内神龛中供奉的是铜质达摩坐像

 

     立雪亭南是方丈室,为少林寺住持僧(也就是方丈)起居、生活、理事的地方。乾隆游历嵩山时曾在此住宿。方丈室门口东侧的钟为元代铸造,此钟只能在遇到紧急情况下方可击之,起报警作用。 

http://s15/mw690/a8d30ffbtx6DmAETcPIfe&690                                           方丈室
               
    方丈室房门紧闭,想来释永信方丈一定很忙,忙着经营少林寺,忙着弘扬少林文化,真不知这少林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少林寺仿佛只是旅游胜地,很难看到在其它寺庙里信徒顶礼膜拜的场面,进来的几乎全是游客。方丈室门口的对联有一句“接物忘疏亲”,方丈地位太高了,普通人无缘接触。但我遇到的白衣殿里的和尚,却完全不像方丈门下的弟子。据一位出租司机讲,少林寺已经承包给个人,香港的一家公司占少林寺股份的51% ,怪不得少林寺一直嚷嚷着要上市,但愿永信和尚不只是前台的傀儡。

    方丈室南是藏经阁,又名法堂。内供少林寺缅甸国弟子捐赠的汉白玉卧佛像一尊,据说达摩面壁石当年就藏在这里,后被大火烧毁了。月台下有一口明代万历年间铸造的大铁锅,是当时少林寺和尚用来炒菜用的小锅。藏经阁东西两厢分别是禅堂和客堂,禅堂是供僧人坐禅的地方,客堂现为接待宾客的场所。

http://s3/mw690/a8d30ffbtx6CzItMC7E02&690                                            藏经阁

http://s11/mw690/a8d30ffbtx6DmyeLSpc1a&690                                         缅甸玉佛

    

     藏经阁南是大雄宝殿。殿东侧是紧那罗殿,西侧与紧那罗殿相对的是六祖堂。

http://s9/mw690/a8d30ffbtx6DmAPru5Ob8&690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前的东西两侧为钟鼓楼。钟楼前有一名碑--《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刻立于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为少林寺的镇寺之宝。碑正面是李世民告谕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战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亲笔草签的“世民”二字,碑刻“太宗文皇帝御书”系李隆基御书。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记述的是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还刻有十三棍僧的名字。 

 http://s10/mw690/a8d30ffbtx6DmBfPgcpf9&690                         右侧是《李世民碑》,左侧是《小山禅师行实碑》。            

     《李世民碑》的北边是《小山禅师行实碑》,记述了少林寺曹洞宗第24代传法禅师的经历和重振少林禅宗的功德。它的背面是《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此碑刻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为明皇室朱载堉绘制,中部有线刻的《混元三教九流图》。该画将佛、道、儒祖师融为一体,从正面看,长者秃顶、须髯,是佛祖释迦摩尼,代表释家。若稍换角度,遮住画像右面,则左面就是头挽高髻的老子侧面像,代表道教(家)。遮住左面,右面则是头戴儒巾的孔子侧面像,代表儒教(家)。嵩阳书院有卖此碑的拓本图,更形象生动。

http://s5/mw690/a8d30ffbtx6CzFwN0dC64&690                                     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

 

    再往北,是清乾隆15年(公元1750年)刻立的《乾隆御碑》。碑文是一首五言诗,康乾二帝在全国立碑无数,乾隆帝还喜作诗。感觉相比汉文化,清朝的皇帝对自身的文化还是有深深的自卑感,所以通过御制碑和诗文等形式来彰显他们学识的高深与宽广,当然也有收买民心之意。全国走的地方多了,对二帝的碑文已经有了免疫力。两位最擅长为自己歌功颂德,在康乾盛世的扬州,二帝巡幸极尽奢华之际,不远处就有一条花子街,真是对盛世的莫大讽刺。

     大雄宝殿南是天王殿,为三间重檐歇山顶殿堂。殿前甬道两旁碑石如林,故称碑林。东侧有一棵枝干粗硕的银杏树,为单枝生长的雄树,树龄1500年,只开花不结果,被称为罗汉树、光棍树。据少林寺禁忌,没结婚的青年男女千万不要和这个银杏树合影留念。

 http://s8/mw690/a8d30ffbtx6DmBwWjxJ07&690                                              天王殿

http://s11/mw690/a8d30ffbtx6DmBFvGzM4a&690                               天王殿前的甬道和碑林

 http://s16/mw690/a8d30ffbtx6DmBJ3JBtdf&690

                                           罗汉树

 

      天王殿的东侧还有一个碑廊,在这里看到几幅有价值的石刻。


http://s10/mw690/a8d30ffbtx6DmCfVCDD99&690                                           达摩面壁石刻

http://s7/mw690/a8d30ffbtx6DmCgmPLUf6&690                                              http://s2/mw690/a8d30ffbtx6DmChtZzH01&690                                        达摩一苇渡江石刻
                                        http://s4/mw690/a8d30ffbtx6DmCq0H0na3&690                                        男相观音石刻

                                       

     此时是六点多,少林寺的山门已关闭,从天王殿的侧门出来,走到山门前,人影稀少,一片寂静。

http://s1/mw690/a8d30ffbtx6DmDAvuQUb0&690                                     少林寺山门

 

    少林寺的山门坐落在两米高的砖台上,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左右配以硬山式侧门和八字墙。山门上方横悬康熙御匾,上书“少林寺”三字。门前有石狮一对,雄雌相对,系清代雕刻。山门两侧的八字墙分书“大乘胜地 ”“禅宗祖庭”。八字墙东西两边对称立有两座石坊,为明代嘉靖年间建造。东石坊外横额:“祖源谛本”,内横额“跋陀开创”;西石坊内横额:“大乘胜地”,外横额:“嵩少禅林”。

http://s7/mw690/a8d30ffbtx6DmDv6P9I06&690

                                       山门前石牌坊

 

     告别白日的喧嚣,此时有了“嵩山奥”的感觉,也能明白在此建寺的原因。不知是游客打扰了少林寺的宁静,还是少林寺自身耐不住寂寞。傍晚的少林寺是让人留恋回味的,只是,12小时候后,喧嚣将继续。

http://s3/mw690/a8d30ffbtx6DmDDcHnk82&690                                   少林寺对面是十方禅院,已经关门。

 

     打车5元到少林武术馆,在门口照了一张相。沿公路走出景区大门,正好赶上回登封的小巴车,2.5元做到市区,倒9路车到宾馆门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