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青啄雁”玉饰欣赏
酒中仙
http://s13/mw690/4e51c378tx6BNkJG4dC1c&690
掐指算来,从合肥回来近十天了。这一段时间全国各地高温天,炙热烤人,自是懒得外出的了。躺在床上回想,脑海里时常浮现的那件“海东青啄雁”玉饰,是平生所见最精美的一件。
说实在的感受,安徽博物馆的藏玉真的比不上河南博物院,惟独这块金代的“海东青啄雁”玉饰件却定格在酒仙的记忆中挥之不去。玉饰长8厘米,宽7.7厘米,据说是1987年天津外贸旧工艺品中拣选,安徽省文物总店所藏,后移藏省博馆。酒仙在橱柜前隔着玻璃凝目聚神的细细观赏,百看不厌。和田白玉,纯净无瑕。器正面中央微弧凸,背面有一椭圆形环,正面以镂雕加阴线雕琢,饰刻出一幅“海东青啄雁图”。但见:大雁欲展翅飞去,刁钻凶狠的海东青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以锐利的鹰钩嘴正啄于雁的脑上,并于足间似有绳索连接,推测海东青当为饲养之物。玉饰做工细腻,刀法精湛流畅,作品维妙维肖,生动逼真。
http://s9/mw690/4e51c378tx6BNla3Yhyd8&690
(故宫博物院藏)
海东青俗称猎鹰,又称为隼、鹘或鹰鹘,体小而凶猛,疾飞如电,善捕杀大雁、天鹅,主要居于黑龙江下游地区。海东青以啄大雁或天鹅的脑汁为食,故当地居民饲养后可作捕杀天鹅和大雁,既可取乐,又可猎取野味佳肴。金、元时,当地贵族养之用于狩猎。据《金史》记载,女真贵族每年都要进行放鹘捉雁、捕鹅的如“春水”活动。海东青捕雁(鹅)图案正是这一活动的表现。这类题材的玉器被人们称为“春水玉”。作品采用镂雕体现,凶猛的“海东青”从天而降,刹那间擒住天鹅的精彩瞬间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们看到数百年前“春水之俗”中最壮观、最精彩的场景。玉饰风格趋向于写实,具有强烈的地方民族特色。
辽金时期的我国北方地区,生活着契丹、女真两个游牧民族,渔猎经济站主导地位。春水、秋山原为契丹族春、秋两季的渔猎捺钵活动。所谓捺钵,即契丹族本无定所,一年之中依牧草生长及水源供给情况而迁居,所迁之地设有行营,谓之捺钵。“春水玉”“秋山玉”就来源于这两个渔猎民族的狩猎传统,由于契丹辽政权年年逼迫女真人进贡大量的海东青,最终使女真人不堪重负,与宋联合,起兵灭亡了辽政权。女真人建立金政权后,也保留了“如春水”的习俗,并规定了束带使用“海东青啄雁”饰物制度。因此上可以说,“海东青啄雁”玉饰品,是辽金时期最为流行的民族地域题材。这一海东青啄大雁或叼天鹅的图案,场面情景残忍,通常有的呈天空追杀状,有的则是在水中搏斗,也体现了其彪悍的民风族俗。
http://s3/mw690/4e51c378tx6BQrXd1h892&690
(安徽博物馆藏)
行笔至此,突然想起乾隆皇帝的一首《海东青行》,现录之于后:
鸷鸟种不一,海青称俊绝。
摩空健翮上层霄,千里下击才一瞥。
当其脱韝始纵时,风力未会迟飞掣。
群燕缘扑或坠落,何异淮阴胯下气且折。
鹰鹯之雏可罹(四童),海青之雏得未逢。
闻之育卵大海东,追逐天鹅入云中,回顾忽失故国踪。
海东青,尔不远为利,尔不高腾空。
安得受制于人垂头仰饲居樊笼!
王孙莫恨未央宫!
——2013.8.12日补记于商丘.酒仙居
http://s4/mw690/4e51c378tx6BNkSc7Ptd3&690
http://s11/mw690/4e51c378tx6BNkSt4Bsda&690
http://s4/mw690/4e51c378tx6BNkSLAZBa3&690
http://s14/mw690/4e51c378tx6BNkT4o0dfd&690
http://s6/mw690/4e51c378tx6BNkTnKN795&690
http://s1/mw690/4e51c378tx6BNkTLJx6f0&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