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蜻蜓幼虫吃了泥鳅苗

(2013-01-20 20:57:06)
标签:

杂谈

  湖南通道县的袁立科,看着泥鳅的市场不错,开始搞起了泥鳅养殖,可是当他繁殖出泥鳅苗后,放在池塘里去养的时候,养着养着,相当多的泥鳅苗,竟然就不翼而飞了!

  2009年4月下旬,袁立科用温室大棚成功繁育了第一批泥鳅苗1500万尾左右,他把这些泥鳅苗投放到了外塘里放养,可是放进去没多久,他发现,泥鳅苗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少。一个星期左右那一个鱼塘里面几十万苗的话,就减少了大概百分之六七十。泥鳅苗每天都在急剧的减少,有些池子厉害的,甚至说得上是全军覆没。

  面对这么大的损失,袁立科心里面非常着急,他的泥鳅怎么就莫名其妙的消失了呢?要说水质不好得病死了吧,总的有个死尸吧,可是连一条死尸都没有发现。要说逃了吧,他早就防好了,根本就不可能。

  泥鳅天生就会打洞逃逸,很容易逃走。开始养泥鳅时,他对泥鳅的这种习性很清楚,为了防止泥鳅的逃跑,他们在池塘周围安上了防逃网,这些防逃网都埋到泥里有30厘米,泥鳅钻洞最多能钻25厘米左右,所以有了这个深度,泥鳅逃跑是不可能的。

  逃跑不可能,可是活不见苗,死不见尸,袁立科有了一个肯定的答案,泥鳅苗毫无意外是被天敌吃了!由于泥鳅的个体较小,在自然界中,容易受到敌害的袭击,尤其是幼苗阶段,可谓是“海、陆、空”三面受敌。

  为了防止天敌吃泥鳅,袁立科早就搜罗了很多的资料,知道要防哪些天敌,并且为了预防来自不同方面的天敌,他也采用了一整套的防御方法。

  泥鳅的天敌,有一类是水里的天敌,这些天敌可以通过进水口,混到泥鳅池里去,祸害泥鳅。袁立科的泥鳅池,建在一条大河的旁边,河水里,有些野生鱼,象黑鱼这些肉食性鱼类的鱼卵幼苗,会通过进水口进入泥鳅池,长大了后就会把泥鳅当美食。一条2斤左右的黑鱼一天将近能吃掉50多条3厘米的泥鳅苗,他的池子里的损失了那么多苗,要是都被黑鱼吃掉,得多少黑鱼来吃啊。再说了,袁立科当初也想到了这一点,对于黑鱼这类天敌,他早就是防的好好的了。为了预防这类天敌,他们在水源的入口处,做了细致的过滤措施。在往池塘灌水时,用了网纱罩住进水口,这样水里的天敌混不进来,他们在池塘里也确实没有发现这样的天敌。袁立科他们这里的泥鳅养殖场,是建在野外的,这样的环境还有一类天敌,能从陆地上到水里去吃泥鳅,主要有蛇、蛙等等。蛇它可以钻到水里面,追泥鳅吃,它每天它能吃几十条泥鳅,一条水蛇。而青蛙对泥鳅苗也是有很大的危害,它能吃那个小苗,五六公分的泥鳅苗它都能吃下去。青蛙是水陆两栖的,在蝌蚪的时候会吃泥鳅卵,长大以后,一只青蛙一天最多能吃掉20多条3厘米长的泥鳅苗。按这个食量来算,即使池塘里有少数的蛇和青蛙,就是让它们放开了吃,也吃不了这么多的泥鳅苗。 

  更何况,对于这一类从陆地上入侵的天敌,袁立科也早就在泥鳅池的四周搭起了围网,将它们都拦在外面了。这个拦网非常有讲究,它水面上的高度要达到60厘米。这个高度我们多次试验,青蛙跳不上,这么高了。 

  根据袁立科的分析,黑鱼、青蛙、蛇等都不可能造成泥鳅的大批量失踪,那么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天上飞的鸟!袁立科这里的泥鳅养殖场,是露天而建的,而且靠近山边,生态环境非常好,周围的确有很多种野鸟,象白鹭、翠鸟等等。 

  一只鸟起码一天可以捕食半斤左右的泥鳅苗,一到清晨和傍晚,大量的泥鳅都集中在水面上活动,鸟如果成群结队了来,这时鸟抓起鱼来一抓一个准,放开肚子吃,半个月下来,还真是完全有可能吃掉百分之六七十的泥鳅苗的。但是鸟吃掉泥鳅苗的可能性,袁立科也是完全给排除掉了。就是因为鸟的危害最大,他在养殖泥鳅时,是特别注意的。

  池塘都给盖上了天罗地网,让飞鸟无从下口,只能“望鱼兴叹”了,而且这种防鸟方法,不会伤害到鸟,也不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可是,海陆空都防住了,那么这泥鳅苗,到底是让谁给吃了呢?

  有一天晚上袁立科偶然发现,在池子里有一种小青虫,正在追着泥鳅苗不停地游动。

  发现这个现象,他猛的一惊,是不是就是这种虫子把泥鳅给吃掉了?还是自已晚上看花眼了呢?这事必须得搞清楚,于是他从池子里把虫子捞出来,放到盆里,到了白天时候再放上泥鳅苗,仔仔细细地进行观察。

  看到这个现象,袁立科诧异坏了,这究竟是什么东西,居然能祸害掉百分之六七十的泥鳅苗?!原来为了预防天敌,考虑的都是大块头的家伙,没想到就是这么不起眼的小虫子,居然让他损失了一百多万!那么这到底是一种什么虫子?它是怎么跑到水里去的?怎么就能吃掉这么多的泥鳅呢?

  袁立科问了附近的老百姓,因为农民跟水里面的昆虫打交道比较多,他们也说这是蜻蜓的幼虫,后面我在电脑里查那图片,那个虫和蜻蜓幼虫是一模一样的,确定它是蜻蜓幼虫了。袁立科赶紧上网去查,原来这蜻蜓看是飞在空中的,但其实蜻蜓的一生里,大部分时间是在水里渡过的。蜻蜓将卵产于水中,在水里长成蜻蜓幼虫,直到羽化变为成蜻蜓才会离开水里。 

  蜻蜓幼虫,还有“吃鱼虎’的恶名,在水中它们用下唇来捕食小鱼或蝌蚪等做为它的食物,它的下颚生有“长柄”,而且折叠在一起,很像一把“老虎钳”,它视力所及的地方,只要有食物经过,便可以突然伸出它那折叠起来的“老虎钳”袭击它们,可以说是百发百中。

  袁立科的这池子泥鳅苗,是四月下旬放到池子里的,这时候池底的蜻蜓卵,也开始陆续变成幼虫了,5、6、7月份的时候,是蜻蜓幼虫最多的时候,一亩池塘将近有上万条幼虫,这么多的蜻蜓幼虫,几乎能把整池子的泥鳅吃光,所以对泥鳅苗来说,蜻蜓幼虫绝对是毁灭性的天敌。

  真凶终于找到了,袁立科在懊恼的同时,也是恨的牙根痒痒,为了对付这些家伙,他想了不少办法。开始发生蜻蜓幼虫的袁立科采取了一些方法,比如说鱼网在那个池子里面捞,把它捞起来。每天都有新的蜻蜓幼虫从水底浮上来,总是捞不完,人累不说,而且这种捞法,也会祸及泥鳅。一方面,水混了,水质变坏,造成泥鳅容易死亡,另一方面,这样捞,泥鳅老受到惊扰,也会导致泥鳅的成活率低。

  捞的方法行不通,于是袁立科他们又尝试着往池塘里洒上灭虫的药,哎,用这个方法杀虫的效果还真是不错,用上药后这幼虫是越来越少了,不过他们发现,这撒药也不是个好办法,杀虫药对个头小体质弱的泥鳅也有较大危害。撒药行不通,后来有养鱼人建议袁立科投放鲤鱼,因为鲤鱼是杂食性动物,荤素兼食,有可能能吃蜻蜓幼虫,袁立科担心,这鲤鱼会在吃蜻蜓幼虫的时候,也吃掉他剩下不多的泥鳅,于是他在一个小池里放了一些鲤鱼做实验。实验发现,果然,鲤鱼是能吃蜻蜓幼虫,但同是也会吃泥鳅苗,这条除虫路也走不通。

  就在袁立科为了对付蜻蜓幼虫窝火的同时,还有更让他恼火的事——水里已经有数量可怕的幼虫了,而且这水面上,蜻蜓还在不停地产卵!蜻蜓在空中飞行时交尾,然后雌蜻蜓在水面上飞行时,分多次把卵产在水中,我们常看到有些蜻蜓,时不时地会用尾巴点触一下水面,那可不是它在玩水,那就是它在产卵呢! “蜻蜓点水”,说白了,其实就是在产卵。蜻蜓将腹部末端贴近水面,直接产卵於池水中,这些卵,将来还要发育成蜻蜓幼虫的。现在水里不断有蜻蜓幼虫发育成熟,水面上还有蜻蜓不停的产卵。

  袁立科很是痛心,原来以为自己把“海陆空”天敌的事都考虑周全了,哪成想这池里还暗藏杀手啊,就是由于漏了一个小小的蜻蜓幼虫就造成了几乎是毁灭性的损失!本来是养泥鳅的,最后居然成了养蜻蜓了!窝火归窝火,闹心归闹心,这蜻蜓还得防!你蜻蜓不是要“蜻蜓点水”吗?我偏不让点水,这不就能防一部分了吗?于是他将池子上面原来的防鸟网,更换成了防蜻蜓网。

  防鸟网的网眼太大,蜻蜓都能钻进去了,只要把把网眼缩小,蜻蜓飞不进去,它就不能在水里产卵了,就能从根本上杜绝蜻蜓幼虫的祸害,于是袁立科根据蜻蜓身体的大小,量身度做了一批新网。网眼大小80目,这样的网既能防鸟也能防蜻蜓,鸟依然是“望鱼兴叹”,可是蜻蜓也只能是“望水兴叹”了。而且铺这种小眼网的成本并不高,一亩水塘,只需投入300元左右。更换了的新网,完全杜绝了蜻蜓的点水产卵,这让袁立科稍稍有了点解气的感觉。

  再投入第二批泥鳅苗的时候,工作做得更精细了。考虑到池塘池底,还残留着蜻蜓卵,所以他们先做了一个彻底的清塘。把原来蜻蜓幼虫和卵全杀灭,这样放进去的泥鳅,池塘里就再也没有那么多可怕的蜻蜓幼虫了。

  如今袁立科他们对于天敌的预防,才能说是,真的实现了海陆空的全方位预防。

  通过精细管理,袁立科的泥鳅的生意是越做越大,他的泥鳅养殖场也成了当地的示范养殖基地。袁立科在泥鳅养殖过程中,由于没有想到蜻蜓幼虫,导致损失了一大半的泥鳅,他的遭遇告诫我们,细节决定成败,任何的疏忽,都有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