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央视春晚的三大不足
(2016-02-20 02:38:05)
标签:
娱乐 |
分类: 高3 |
1、笑量不足。晚会笑量主要靠喜剧节目来充值,而今年春晚,不但喜剧节目平均笑值不高,而且只有一个相声节目。可以这样说:全场只有一个半笑话,孙涛邵峰的《放心吧》算一个,蔡明潘长江的《网购奇遇》只能算半个。
今年央视春晚上,张也、雷佳、殷秀梅等人的音色很好听,但所唱歌曲多是“新歌”,而歌曲旋律又不是特别动听,特别能短时间内抓住观众的心
(如当年<时间都去哪儿了>那样立马抓人)。所以,不管是什么主题,歌曲的词曲唱相当重要(尤其是作曲),非得下大工夫,非得切身透彻了解多数老百姓的“喜闻乐见”来创作。
最最重要的提醒:春晚的主旨是,让全国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过年好好乐一乐,听听自己喜欢的歌,看看自己喜欢的节目,春晚剧组只向多数老百姓的“过年快乐”负责!
一定切记,必须是“大多数人的喜闻乐见”。
2、歌曲好听度不高。大多数人都喜欢或习惯性倾向已经广为流行传唱的歌,特别是当前最流行的歌,对新歌(包括大家不太熟悉、不太流行的歌),还不能很快适应和接受。而晚会相对时间较短,上新歌节目很难“讨巧”观众。除非新歌节目,能特别抓住多数观众的“胃口”,好听又好看。要让多数观众”好听又好看“,相当难,相当要下工夫,尤其是短时间内更是难上难。所以,没有十二分的把握,就不要冒“新歌”的险。但也不是简单的上“老歌”,可以很好地改编一下再上,当然首先要动听才行。毕竟春晚的主旨是:让全国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过年好好乐一乐,听听自己喜欢的歌,看看自己喜欢的节目,春晚剧组只向多数老百姓的“过年快乐”负责。因此,春晚不应承担“新歌”的推广任务,更不能偏私某些人的作品和“胃口”,一切以大众的“喜好”利益为根本。
3、节目安排较分散,使整台晚会不太紧凑,影响了晚会的整体美。
首先是过多的穿插了晚会以外的群众活动,搞得文艺晚会像个纪录片似的。其实,老百姓看春晚,主要是看精彩文艺节目,而那些老百姓的现实生活场景,老百姓平时早已司空见惯(也许有些领导见的少),大家都熟悉透了的,在三十春晚这样关键而短暂的时刻大量去“表现”它们,多数观众既“可惜”了这一黄金时间,又觉得有些“无味”。很多人在这个时候会打瞌睡或离开视频的。毕竟一年才看一回啊,多么宝贵的时刻,怎能这样随便“浪费”春晚呢!
其次,设立四个分会场,春晚主会场及其节目至少有8次被转移、被打断了,让人感觉春晚这样一台大型晚会被搞得“七零八落”,再加上主会场的好看节目本来就不多,更会使观众欣赏节目的注意力分散和产生“春晚主体”的零乱、失落感,有点像1985年在露天体育场的春晚,有热闹,但不紧凑抓人,更难经典。三十春晚,还是集中在大型又金碧辉煌的室内进行最好,大气、紧凑、辉煌!
前一篇:星光大道第四月(2014)
后一篇:星光大道第五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