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红岩》插图谈中国插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邓中和

(2022-05-30 16:16:27)
标签:

插图

邓中和

美术

文化

分类: 插图装帧
从《红岩》插图谈中国插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邓中和
邓中和2015年11月21日,在广州美术学院做《从红岩插图谈中国插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学术报告
从《红岩》插图谈中国插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邓中和

从《红岩》插图谈中国插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邓中和

 小说《红岩》从1961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以来,连续再版印刷百次。《红岩》的插图,作为这部名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样给广大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画家用黑白木刻的形式塑造的江姐、李敬原、许云峰、成岗、刘思杨等革命者的形象,深深植根在人们心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如今,《红岩》插图在新中国美术史上占有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插图艺术的经典。

从《红岩》插图谈中国插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邓中和

从《红岩》插图谈中国插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邓中和

从《红岩》插图谈中国插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邓中和

从《红岩》插图谈中国插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邓中和

从《红岩》插图谈中国插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邓中和

《红岩》插图——“新木刻运动”的传承与发展

当初,罗广斌与重庆市委之所以选择用“黑白木刻”插图,是因为他们知道选择中国现代黑白版画形式,比较适合《红岩》插图的风格。因为,自20世纪30年代鲁迅倡导的“新木刻运动”,在“左联领导下,广泛吸收欧洲版画特别是麦绥莱勒、珂勒惠支及苏联作品中的人道主义和革命精神,在形式上也借鉴了外来版画,强烈的思想性和富于抗争的30年代左翼木刻的风格,给了插图策划者们以启示。当初鲁迅谈到“新木刻运动”曾说:中国木刻图画,从唐到明,曾经有过很体面的历史。但现在的新木刻,却和历史不相干。中国古代版画插图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但作品多是文雅的、和谐的、清淡的,有些甚至包含了隐约的消极,缺乏表现抗争、冲突的意识,往往缺少激烈对抗与视觉张力等形式语言。所以,徐匡在《狱中追悼会》插图中适当地吸收了珂勒惠支形式语言,表现了狱中斗争的悲愤、抗争、肃穆。

从《红岩》插图谈中国插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邓中和

近年来,在插图创作中存在着过度商业化造成的浮躁现象,缺乏文化内涵的低俗现象,以及违反插图创作规律炒作的现象;一些人盲目模仿外国“插画”,“哈日”“哈韩”的所谓“插画”大有蔓延之势。在许多人眼中,几乎完全不知道中国的插图艺术具有悠久历史,更不知道中国近现代有许多非常优秀的插图作品。

中国现代插图的未来,不可能在“否定民族文化根基”之后的“空中楼阁”中“重建”,况且“媚外”的结果只能使我们的插图艺术沦为一种盲目媚外的“跟屁虫”,反被人家耻笑。

    当然《红岩》插图是特定时代的产物。《红岩》插图是有组织、有分工的集体创作;它是在上级领导下的作家、编辑、画家的合力之作。《红岩》插图取得成功,与出版社、美协、作家,及各级领导,包括团中央、重庆市委的直接关心分不开。今天,距《红岩》插图创作已经过了五十多年,社会发生了很多变化,情况不同了,不可能照搬《红岩》插图的创作方式。但是,有一些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在插图创作中应该持有的创作激情和高度的责任感,以及以中华民族艺术为根基,并容纳百川的创新精神。

任何的经典,必然是时代的产物;时代的经典,其意义绝不仅局限于那个时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