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岩》插图谈中国插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邓中和
标签:
插图邓中和美术文化 |
分类: 插图装帧 |

邓中和2015年11月21日,在广州美术学院做《从红岩插图谈中国插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学术报告







《红岩》插图——“新木刻运动”的传承与发展
当初,罗广斌与重庆市委之所以选择用“黑白木刻”插图,是因为他们知道选择中国现代黑白版画形式,比较适合《红岩》插图的风格。因为,自20世纪30年代鲁迅倡导的“新木刻运动”,在“左联”领导下,广泛吸收欧洲版画特别是麦绥莱勒、珂勒惠支及苏联作品中的人道主义和革命精神,在形式上也借鉴了外来版画,强烈的思想性和富于抗争的30年代“左翼”木刻的风格,给了插图策划者们以启示。当初鲁迅谈到“新木刻运动”曾说:“中国木刻图画,从唐到明,曾经有过很体面的历史。但现在的新木刻,却和历史不相干。”中国古代版画插图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但作品多是文雅的、和谐的、清淡的,有些甚至包含了隐约的消极,缺乏表现抗争、冲突的意识,往往缺少激烈对抗与视觉张力等形式语言。所以,徐匡在《狱中追悼会》插图中适当地吸收了珂勒惠支形式语言,表现了狱中斗争的悲愤、抗争、肃穆。

近年来,在插图创作中存在着过度商业化造成的浮躁现象,缺乏文化内涵的低俗现象,以及违反插图创作规律炒作的现象;一些人盲目模仿外国“插画”,“哈日”“哈韩”的所谓“插画”大有蔓延之势。在许多人眼中,几乎完全不知道中国的插图艺术具有悠久历史,更不知道中国近现代有许多非常优秀的插图作品。
中国现代插图的未来,不可能在“否定民族文化根基”之后的“空中楼阁”中“重建”,况且“媚外”的结果只能使我们的插图艺术沦为一种盲目媚外的“跟屁虫”,反被人家耻笑。
任何的经典,必然是时代的产物;时代的经典,其意义绝不仅局限于那个时代。

加载中…